
7月4日,埃及國防部長塞西將軍在電視上發表講話,宣布罷免總統穆爾西。一年前,穆爾西從武裝力量最高委員會手中接過行政權,但處于這個國家權力之巔的仍是軍隊。英國媒體稱,埃及軍方迄今仍大權在握,且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埃及軍隊就像一個獨立王國,我行我素。”
國防部長塞西去年8月受穆爾西任命上臺,如今卻成為了反對總統力量的希望。這一任命當時被解讀為穆爾西希望以此削弱軍方的實權。為擴大自身影響力,穆爾西重啟了被軍方解散的人民議會,隨后又對軍方高層進行人事調整,還取消了軍方曾頒布的嚴格限制總統職權的補充憲法聲明,收回了立法權。即便如此,穆爾西也無法撼動軍方的潛在影響力。
上世紀50年代,一系列軍事政變讓信仰民族主義的少壯派軍官在多個阿拉伯國家奪取政權,埃及國父納賽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納賽爾用軍人精英理念為埃及帶來現代化,使之成為阿拉伯世界最世俗化的國家之一,但他也為埃及留下了軍人政治的后遺癥。
直到今天,軍方仍是埃及最特殊的利益階層,在這一輪動蕩中,軍方證明了他們是埃及真正的主宰者,也給埃及的民主轉型打上了巨大的問號。
在穆巴拉克下臺前,有三位總統執政時任命了自己的國防部長,他們都賦予了軍隊無可比擬的權力和優厚待遇。最“厚待”軍隊當屬穆巴拉克。上世紀90年代,穆巴拉克開始搞活經濟,從而為軍方打開了一扇窗,有分析人士說,“軍方變成了一個經濟公司。”
埃及軍隊人員共有46萬。依靠著大量的地產和廉價勞動力,軍方的產業領域涉獵廣泛,從面包廠、旅館到化工廠無所不包。軍隊的產業帶動著社會就業,埃及軍方因此在社會上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對埃及軍方擁有的產業和商業利益規模有不同的估算,從占國民總產值8%到40%不一而足,這是因為軍方的收入和軍事預算都屬于國家機密,不得公開。
而自1952年埃及革命成功以來,軍方一直是埃及權力的主角,包括納賽爾、薩達特和穆巴拉克在內的歷任總統都有濃厚的軍方背景。軍方在埃及已形成特殊階層,在埃及政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埃及絕大部分省長都是退役軍官,許多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的掌門人也都是退役將軍,其中包括埃及三大地產開發商。埃及的主要基建項目也有軍方參與。
2011年2月,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被迫辭職后,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管了國家權力。在軍方執掌的過渡期內,埃及先后完成憲法修正案公投、議會選舉和總統選舉,并根據過渡計劃于2012年6月30日向民選總統穆爾西移交權力,完成權力交接。
在埃及的權力體系中,軍方經歷了這樣的變化: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納賽爾時代的軍方具有絕對權威,直接參與國家政治,成為推動國家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上世紀70年代后,軍方開始接受在總統制下存在,這樣既能保證他們的利益,又能保持政治影響力。
這種兩元發展允許軍方能籠罩在愛國主義的光環下獲取自身利益。“大部分埃及人都認為,軍隊很愛國,可以信賴。”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貝寧說,“雖然在近年來,軍隊多次為了保衛自己的特殊利益而采取行動,而不是為了國家的利益。”
埃及軍隊在民眾心中的崇高聲望,令軍隊在關鍵時刻能夠插手政治,不會遇到來自人民的強烈阻力。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研究者艾里克認為,普通的埃及民眾與軍隊只有很少的接觸,他們對軍隊的認識還來自學校的課程和歷史記載的軍事勝利中。“埃及軍隊被認為是光榮愛國的,總是站在人民一邊。”
2011年2月穆巴拉克下臺時,埃及軍方的聲明表示:“軍隊將不會訴諸武力來對付我們偉大的人民。你們的軍隊知道你們訴求的正當性,并將積極履行保衛國家的責任。”而當時的抗議者紛紛表示,“軍隊和人民是一致的,軍隊不干預政治,它的職責是保衛機構,而不是與人民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