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的一個周四,約65萬名法國高中生參加了一門期末考試,科目是哲學。不同于歐洲其他國家,在上大學前,法國學生必須有能力“進行哲學探討”。一年一度的哲學考試更是高考的開端,只有順利通過,才能進入高等教育。
哲學在法國中學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文科學生每周要學八小時,理科學生則要學兩小時。
在令人心驚肉跳的哲學考試前夕,我一直站在17歲女兒露比的身后,用近乎欽佩的目光注視著她考前最后一次捧著厚厚的哲學課本復習,心中唯一的想法是:感謝上帝讓我免于遭受這種痛苦。
當學生們坐下來應付“費勞”(這是大多數法國學生對哲學課的別稱)考試時,必須絞盡腦汁。這門課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科目,不僅是因為它是高考周的開始,更因為它是耗時最長的考試。在令人精疲力竭的四小時里,每一名即將畢業的法國中學生都要以書面形式回答一個哲學問題。今年六月的那個清晨,他們必須坐好,花四小時寫出一篇詳細得當、前后呼應的議論文,標題是:真理高于和平嗎?或是:權力可以不因暴力而存在嗎?也可能是:是否有罔顧事實的正確?
這些題目都是從女兒的復習書里找到的。露比選擇了文學類高考,她也可以有其他選擇,比如更偏向科學的高考類別。但所有考試類別中都包括哲學,只不過在文學類高考中,哲學是主科,在七門考試科目中所占的權重最大。換言之,在高考總分的計算中,哲學的分數最為緊要。從露比的課本中摘錄出來哲學主題有——意識、他者、藝術、存在與時間、物質與精神、社會、法律、職責、幸?!诒姸嘧骷抑?,她需要了解柏拉圖、奧卡姆的威廉、康德、黑格爾、叔本華、海德格爾、薩特。
法國為何如此重視哲學教育?一些專家認為,哲學教育是法國特色,旨在建立“哲學的文化和思考基礎”,提高個人的反思能力。“尋求個人反思”是法國國民教育體系的目標之一,法國哲學教育的目的也不止在于讓孩子們了解人類思維的歷史,更在于將其融入人類思想現實的洪流之中。如果你曾經學過康德和斯賓諾莎的言論,就不難理解他們的思想,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加以運用。
法國的哲學發展史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它是首個揭示知識具有社會屬性的國家,而且在法國大革命奪取政權的過程中,試圖在社會中推行理性治國,建立盧梭筆下的契約社會。法國的哲學從此與政治緊密相連,正是在法國,社會理論開始興起。
自1808年以來,哲學在法國高中一直是必修課,課程旨在打造擁有自省能力的“文明公民”?!罢軐W的研究著眼于人人都能理解的觀念,比如幸福、公平和工作”,巴黎大學哲學系主任皮埃爾·亨利·特拉沃勞特說,“我們的目的是教授學生懂得回顧每天的生活,通過攻讀哲學課本,他們學習如何深入地探討問題?!边@種方法令法國學生了解到各門功課之間的獨特關系?!按送猓晳T于處理關于個人與社會、上帝和理性、好與不好等等諸如此類的爭論,學生們長大后就能擺脫種種規則束縛——比如日復一日由政府、媒體、時尚等等強加于我們身上的思想和觀念。”特拉沃勞特接著說,“法國哲學實際上非常淺顯易懂,我們的哲學家往往也身兼作家,比如讓·保羅·薩特。”這一切的結果就是,許多法國人逐漸培養出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文學的追求,并在后來的生活中依舊保持。
“在法國各地,即使是小村莊舉辦的哲學討論會,其數量和質量也常常讓我感到驚訝”,特拉沃勞特表示,“它們的成功令人詫異,如果說有什么理由讓人們對法國的未來保持樂觀,原因就在于此了。”
拿破侖于1808年啟動了大學入學的畢業會考制度,在首次考試中,哲學就是考試科目之一(不過當時是口試,用的是拉丁語,只有31名男生參加)。拿破侖雖然自稱皇帝,但他要培養的明顯不是只知擁戴的百姓,而是模范公民。
法國作家、思想家孟德斯鳩也曾說過:法蘭西共和國建立在美德之上,美德包括個人行使自主判斷的能力。因此,法國哲學的教學目的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完成對青年男女的教育,讓他們去思考。
先別忙著贊許,因為它也造就了地地道道的法國風格——理論很棒,但不知為什么現實并不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
擁有一種以思想為基礎的社會愿景,讓人們習慣于思考,信仰思考,然后慢慢覺得愿意為這些思想而奮斗、甚至為它而死。比如,今年7月,一個法國人在巴黎圣母院開槍自盡。自殺者名叫多米尼克·文納,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哲學家和散文家。在最后一篇博文中,多米尼克引用了海德格爾所說的話,人生的最后時刻與之前所有經歷過的時光同樣意義重大。他大概是太熱愛自己的理念了,甚至不惜付出生命。這是多么具有法國意味呀!但那也是病態。
在物欲橫流的現代世界里,人們很難有興趣閱讀哲學書,潛心于哲學的變幻莫測中。然而,迷惑不解的法國學生們樂得囫圇吞棗,只要倫理、理性、辯證能讓他們通過高考。
哲學教會學生如何以清晰合理、深思熟慮的方式來分析、溝通。有了這樣深入的基礎,學生才有可能成為發展全面、思想成熟、善于思考、長于表達的人。但如今法國人中還存在另一種觀點,認為幾百年前他們把哲學課程的學習當做明智之舉,但時過境遷,也許現代教育不應過分強調哲學思辨。
話題轉回到家里,自從女兒露比學習哲學以來,她的變化簡直讓我心生敬畏。一年前,哲學課的生澀和抽象還令她整個人處于驚慌失措中,而如今,對于哲學課,她不僅學得輕松自如,而且興趣十足。思想世界之門已向她打開。追尋遙不可及夢想的想法是否荒謬?一個人能永遠不犯錯誤嗎?藝術是真實的嗎?我最好去請教一下女兒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