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旺達胡圖族和圖西族曾經結怨很深。1994年4月,盧旺達胡圖族總統哈比亞利馬納的座機被導彈擊中,總統身亡。憤怒的民兵開始了針對圖西族人的報復性屠殺,很多胡圖族平民也被迫卷入了戰爭。三個月后,有大約100萬人遭到殺害,其中大部分是圖西族人,盧旺達的人口因為這次屠殺減少了10%,本已十分困難的經濟狀況徹底崩潰。
19年后的今天,盧旺達的經濟已經全面復蘇,成為了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繼旅游、礦產和咖啡之后,茶葉種植業成為了盧旺達第四大產業。在盧旺達的茶業經濟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屬基塔比茶園。
不久前,我參觀了位于盧旺達西南部的基塔比茶園。嫩綠的茶樹葉覆蓋在一片片美麗的山坡上,一眼望不到邊。48歲的菲洛梅娜是有著七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她站在自己承包的茶田里,看著眼前的景象,臉上蕩漾著笑容。在我看來,茶園的工作很辛苦,錢掙得卻不多,但是她說:“工錢足夠我供孩子上學,我很滿意,這就是我們的希望。”
我不忍心問菲洛梅娜當年大屠殺時的經歷,以及她現在單身的原因。盧旺達人不愿提起那次災難,我也沒有貿然問她是胡圖族人還是圖西族人。為了幫助國家重建,盧旺達現政府禁止沿用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稱呼。這里是盧旺達種族仇殺和內戰結束時,最后一塊接受新政府管轄的地區。在前往基塔比茶園的路上,隨處可見一片片的墳冢、房屋廢墟和身上帶著內戰傷疤的人們。這里的很多男人不是死于內戰,就是因參與內戰至今仍在坐牢,因此,基塔比茶園的4700多名承包者中,60%是女性。英國皇室泰勒茶葉園區負責人伊恩·布拉賓把一杯剛泡好的基塔比茶遞到我手里,不無自豪地說:“這里的茶與眾不同,你看,茶湯味道醇厚,湯色金黃鮮亮。品飲此茶尤其能讓你神清氣爽,而且茶葉很是耐泡,一杯香過一杯。”
總部設在英國的約克郡茶葉公司35年來一直從盧旺達購買茶葉,這里的高地種植田、火山灰土壤以及溫和的氣候使得種出的茶葉味道別具一格。但在種族仇殺期間,盧旺達的茶園也遭到了洗劫,一度疏于管理,茶葉質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幫助基塔比和另外兩個地區的一萬多名農民改善生活條件,2009年,約克郡茶葉公司從英國國際發展部籌資249000英鎊隨后啟動了一項資助工程,。基塔比茶園享受的援助包括改良加工廠中茶葉發酵過程中的溫度監測,同時給工人們分發耳塞、工作服等防護用具,以減少工人受傷。為了促進生態多樣性,公司在基塔比增種了6萬多棵各類樹種,并新建了一套廢水處理系統。農民們還學會了筑建梯田以防止水土流失,以及用垃圾加工肥料。基塔比茶園的面積擴大了3600公頃,茶葉品質有所提高,在西方國家市場上的價格也一路攀升。
現在基塔比合資茶葉公司擔任秘書的菲洛梅娜說,借助于這項資助工程,茶廠的茶葉產量增加了10%,化肥用量的減少也讓他們省了一筆開銷。“我們近些年的經濟收入在持續增長,有錢送孩子去上好的學校,也有錢治病了。”她說。茶園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有很大的提高:家里有了洗手間,洗澡更方便;在茶田里工作,噴灑農藥時會穿上防護服。19f0875436a40c231afe238a2fde8a4e當地的土質也有所改善,這些都進一步促進了茶葉產量的增長。采茶工的基本薪金比以前也增加了40%。
除了增加收入、改善醫療條件、增加就業機會等有益變化,基塔比的茶業發展還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種族仇殺之后很多年,盧旺達人一度過著艱難的生活。基塔比合資茶葉公司主席帕斯卡爾·納薩比馬納說:“我們兩族人曾一直戒備著對方,有的人不敢出去采茶,因為到處是仇恨和猜忌的氣氛。只有相互之間多合作,才有更多機會向對方表達真誠的懺悔。茶園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我們在這里聚到了一起,談論著各自的風俗習慣,心里的隔閡逐漸地消失了。”
盧旺達國家農業出口委員會副主席納丹貝·納扎拉姆巴說:“茶葉公司把茶農們組織到了一起,于是,無辜者和罪犯、受害者和兇手開始在茶園里并肩工作。遇到問題,他們相互探討,一起制訂計劃,為著共同的利益而合作——這正好成為了心靈創傷的愈合劑。”
盧旺達發生內戰的原因之一便是貧窮,社會不平等還在其次。孤兒和受害者們都愿意寬容待人,而不是以冤報冤,他們所需求的只是桌上有吃的、生活有希望。
基塔比人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后代,讓他們有前途有憧憬。曾幾何時,農民的孩子不是下地干活,就是在父母采茶時逃學回家,照顧弟弟妹妹。如今在一所由泰勒茶葉公司、各家茶廠、英國茶商道德協會和其它一些組織共同建立的合作社的資助下,孩子們可以安心在學校里上課了,家中的弟弟妹妹有保姆照顧。合作社還資助建立了一所職業培訓中心,采茶不再是農民的唯一經濟來源。
16歲的伊諾森特父母都是茶農,他回憶起了以前在茶田里干活的經歷。那時他經常從清晨采茶到天黑,而掙的工錢仍然不夠買第二天早上的一塊餡餅,那是他一天里唯一的一頓飯。他說:“那時候人們總是俯視我,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尊嚴可言。”現在,他和另外15名少年一起參加了當地修女組織的一項課程,開始學習做買賣。除了經商,修女們還開辦了木工課。學習班里的這些年輕人已經吸引了一些固定客戶,并且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合伙開一家裁縫店。“現在我得到了人們的尊重,也更加自尊和自愛。”伊諾森特說。
當年的種族屠殺給人們心靈留下的創傷并不會被遺忘,盧旺達各地茶園的代表們每年都會舉行一次集會,緬懷那些死于內戰的受害者。而在基塔比,當年曾經刀兵相見的不同民族如今卻在一起工作,“暴力”一詞已經逐漸變成了歷史。“作為一種家庭經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都在努力與世界各地的茶農合作”,布拉賓說,“但是只有在盧旺達,我們不但支持了茶農,而且確實看到整個地區面貌一新,這真是一個令人歡欣鼓舞的局面。”
[譯自澳大利亞《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