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和歌山市的和歌山大學里,正午剛過,校園日間護理室里便三三兩兩地聚集起了一群學生。他們在這里聊天,讀書,玩游戲,或是吃著遲來的午餐,悠閑地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心理輔導員S在學生時代是這里的常客,他這樣回憶,本來自己就不喜歡人多的地方,進入大學后也不知該和誰說話,缺乏歸屬感,慢慢地對學校產生了厭惡。后來S同學因厭學提出了休學申請,回了老家,但兩個月后,他又重返校園,只因學校里的一個組織——“朋友會”。
朋友會是一個自助團體,由學校的保健管理中心所長宮西照夫教授創立。朋友會有自己專用的活動室,人員來去自由,并配有三名本校畢業生作為心理輔導員,學生們可以在這里討論選課和講座,也可以討論人際交往問題并獲取建議。S輔導員表示,課余時間大家可以來這里接受心理輔導,看看書或一起玩玩卡牌游戲,當然最重要的是,大家獲得了互相交流的機會。
近年來,日本的抑郁癥患者數量大增,據統計,2008年的抑郁癥患者數量是1996的三倍以上。早稻田大學保健中心的堀正士所長表示,抑郁癥曾被認為是一種中老年病,但近二十年來,青年抑郁癥患者數量激增,在日本,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大學生厭學及閉門不出現象也浮出水面。同時他還認為,現在的學生們在兒時經歷的挫折太少,缺乏失敗的經驗,難以應對壓力,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不少人難以交到朋友。
和歌山大學在學生的精神護理方面配有常駐的保健師和看護師,更有每日一換的精神保健福祉士和臨床心理士。學生們相互間的交流再加上專業人士的輔導與咨詢,不僅僅幫助學生們順利度過大學的四年時光,更可以使學生們學會自立,順利走向社會P4gyfdu12YyS2YiITLcytWtqIIkbf9P4D0pUYgxpvPU=。
在社交網站發達的今天,近畿大學利用臉譜網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校方在臉譜網上創建群組“2013近畿大學新生”,并獲得了超乎意料的反響。開學一個多月,2013級的8000名新生中便有1200人加入了群組。校方還在開學的前兩天里在東大阪本部設立了Facebook廣場,由學長學姐們向新生配發Facebook名片,學生們通過交換名片,在臉譜網上互相交流。
而東京都的昭和女子大學也積極地向學生們提供幫助。班級每周開一次班會,教師們可以盡早發現學生們的異常。如果有學生申請心理咨詢,接待員會先與學生談心,了解情況,判斷事情的緊迫性,再根據以上信息安排進一步的心理咨詢。咨詢室的專家們表示,學生的咨詢中有80%和人際關系有關,即使沒有直接關系,在深入問題后常常可以發現,人際關系是其煩惱的根本原因。當然昭和女大的心理咨詢室并不會被動地等著學生來傾訴煩惱,他們在午休時間開展“提升自我活動”,招募有興趣的學生,參與者們可以做心理測試,DIY精油浴鹽,學習放松身心自我調試的各種方法。
日本是所有發達國家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雖然目前自殺人數有所減少,但其中年輕人的比例卻在上升。2012年日本公布的“自殺對策白皮書”顯示,2011年全國有1029名學生自殺——自1978年開始調查以來首次超過千人。
在東京都的東洋大學白山校區,為了盡可能避免學生自殺,從2011年開始,校方開通了全年24小時無休的咨詢電話“學生熱線:健康心理輔導24”,醫生及心理咨詢師會守候在電話的另一端,學生們不但可以咨詢心理問題,如果身體受了傷,也可以臨時接受一些急救方面的緊急指導。學校的學生咨詢室原本只從早九點開到晚八點,其余時間則無法為學生們服務。半夜時一個人容易胡思亂想、心情低落,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而全天熱線正好可以在這些時間段里為學生們提供傾訴的機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防止其自尋短見。
另外白山校區還開展了“下午茶時間”活動,參與者以小組形式一起進行烹飪,互相交流,增進了解。暑期時,東洋大學還會組織四個校區的在校生進行“夏季交流小組”活動。
當今的學生們不擅長自我減壓,他們背負著父母的期待,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忙于上補習班和預科學校,在大學也為找工作而奔走,過去的如“別悶悶不樂”,“再加把力”之類的激勵手段已經很難在現代社會奏效。各大高校也都在盡力制定措施,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同學們心中有煩惱,別藏著掖著,應盡早到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這樣才更有可能身心健康地度過四年大學時光。
[譯自日本《朝日新聞周刊A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