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經濟內涵
智慧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之后的第四大經濟發展形態。從學理上來說,是指集科技、信息、知識、環境、文化、倫理、道德于一體的戰略性、創新型經濟。從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智慧經濟是在物質資本高度發達的基礎上,使勞動者的智慧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決定性因素的一個重要經濟發展階段,包括知識經濟、IT經濟、虛擬經濟、智能經濟、創意經濟等新生經濟。智慧經濟的主要特征有:一是經濟中各種要素、各個領域、各個主體間實現最佳結合,最大限度協調經濟與環境、能源、社會可持續發展;二是經濟發展模式更加依靠高級人力資本,智慧型勞動者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三是國民經濟核算是采用智慧GDP進行核算,核算過程不僅要考慮經濟收益,而且涉及能源成本、生態成本、環境成本及社會公正的實現程度;四是智慧經濟是一種有預見性的經濟,在經濟政策制定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智慧經濟會同步考慮城市現代化建設與自然環境、生態系統協調發展,增強對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貧富分化、能源危機等負面效應的預見和防治。
二、鄂爾多斯智慧經濟發展現狀
(一)信息化建設情況
2007年,鄂爾多斯市提出了“圍繞數字鄂爾多斯建設,實現與呼包鄂、晉陜寧地區的信息資源高效對接和互通互享,為鄂爾多斯走進全國走向世界打造堅實的基礎平臺”的新構想。2009年,鄂爾多斯數字城市建設工作全面啟動,2010年底,“數字鄂爾多斯”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并全面實施。通過幾年建設,鄂爾多斯基礎電信網絡、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在全市得到普及推廣,基礎電信網絡已基本覆蓋所有旗區、蘇木鄉鎮和行政村,初步形成了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高速寬帶網絡體系?!皵底謻|勝”于2009年正式啟動,是自治區101個旗縣區內第一個在城市層面推進數字城市建設的區縣。智慧伊金霍洛旗惠民工程于2011年開始建設,初步建成了電子政務、綜合城市管理、數字社區、應急指揮綜合管理系統??蛋褪残聟^數字城市于2012年開始建設,以信息惠民、信息強政、信息興業為總目標,初步建成了集數字公安、數字城管等為一體的綜合指揮平臺。
(二)數字化建設情況
鄂爾多斯市各部門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大力推進,數字建設、規劃、財稅、工商、園林、國土、農牧、公安等信息化建設工程均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立了市信息資源中心,負責全市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與服務。市民一卡通、96158市民統一呼叫中心、數字教育、數字文化、數字衛生、數字社區、智能樓宇等民生工程也加快穩步推進。
(三)智能產業建設情況
自2009年始,鄂爾多斯大力發展和培育以云計算產業為核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全球領先的綠色云計算服務中心(IDC),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軟件業和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加快全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高全市信息化應用水平。目前,已有15家企業與鄂爾多斯市政府簽訂了云計算產業合作意向協議,中興能源、世紀互聯、鼎聯數碼三個項目已入駐鄂爾多斯云計算產業園區開工建設,總投資額達403億元。在建和新建的電子信息產業重點項目10項,總投資額達855億元。信息產業的發展將快速拉動智能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幅提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水準和服務水平,帶來信息技術和信息人才的高度匯聚,有效促進“產、學、研、用”的融合發展,推進新知識、新技術、新產能和新品牌的不斷創新和培育。
通過多年建設,鄂爾多斯已經成為全區信息化標桿城市,為全市智慧經濟建設鋪墊了良好的基礎。
三、鄂爾多斯發展智慧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是認識不足。智慧經濟屬于新型經濟體范疇,大多數人處于初級認識階段,目前許多農村牧區發展相對落后,智能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夠,使得全市整體智慧經濟建設水平較低。
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目前鄂爾多斯經濟發展仍然以能源經濟為主要支撐,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智慧經濟所占比重較低。產業層次也較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依然很重。
三是創新力度不強。全市智能化、數字化建設正由初級應用向深化應用方向轉變,跨地區、跨部門的協同業務正在起步,直接面向企業和公民在線互動應用還不夠深入;市信息中心平臺及區域性的信息平臺利用率還不高,全局性的基礎數據庫有待完善,信息資源共享程度還比較低,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規模和水平還有較大空間。
四是投資不足。用于智慧經濟建設的資金投入還很不足,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需求與資金投入矛盾突出,影響了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特別是部分偏遠地區受財力條件的限制,對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投入甚少,制約了全市智慧經濟建設的整體和協調發展。
五是人才匱乏。智能產品制造業、軟件及信息服務業規模比較小,缺乏帶動行業發展的大集團,研發能力比較弱,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高端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能力不強,公共技術支撐環境亟待改善。
四、措施建議
(一)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創新是科學發展的核心,轉型是持續發展的動力。一方面,通過發展智慧經濟,鼓勵在鄂爾多斯試點示范智慧型創新技術應用,形成新一代通信技術產業基地。充分利用鄂爾多斯現有IT產業優勢,鼓勵軟件開發商、產品供應商、通信運營商等品牌企業,圍繞鄂爾多斯智慧經濟建設,深入研發相關技術和產品,認真研究制訂行業標準,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形成總設計、總承包、總集成、總開發、善運營為一體的產業鏈,打造智慧經濟的綜合優勢和整體優勢。另一方面,智慧經濟的超前發展是城市經濟發展的一種路徑選擇,有利于破解發展瓶頸,對產業結構調整具有極強的拉動作用,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推動鄂爾多斯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向三次產業協同發展轉變。
(二)頂層設計,項目推動
圍繞智慧經濟目標,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深化政府頂層設計,統籌全市智慧經濟建設思路和行動,使得智慧經濟發展更具前瞻性、科學性和操作性,成為引領鄂爾多斯智慧經濟發展的行動綱領。繼續加強智慧政務、社區、教育、醫療、文化、環保、交通、便民等領域建設,建立智慧民生系統,逐步提高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實施鄂爾多斯智慧經濟市旗(區)兩級建設,在全市建成中心城區統一的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和公共信息平臺,各部門建成連網智能應用,形成市旗(區)兩級互聯、各部門協調統一、數據資源共建共享、流程效能整合優化的城市信息資源服務體系,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景可視化、智能化和城市綜合安全管理及時可控化。同時,鄂爾多斯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生產、后備基地,應選擇“智慧能源”作為地方特色項目,建成亮點鮮明的智慧能源應用工程系統,使智慧經濟發展成果更大程度地惠及百姓。
(三)科學規劃,制定政策
按照集中發展、明確功能分區、優化空間布局、促進產業提升的原則,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鮮明、優勢彰顯的智慧城鎮體系和智慧產業格局。加強貫徹落實國家近年來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和行業標準,結合鄂爾多斯實際,編制《鄂爾多斯市智慧經濟建設規劃》及《智慧鄂爾多斯建設管理辦法》等一批相關的規劃與政策法規。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與分工,科學論證政務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智能化投資項目,并對項目的建設與管理、信息更新與維護、智能資源共享與使用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制定滿足鄂爾多斯智慧經濟建設和發展需求的標準規范,減少重復建設、重復投資,為智慧鄂爾多斯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完善市場,科學運營
智慧經濟建設投資大、項目多、時間跨度長、涉及領域廣。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共同參與的格局,加快建立“誰投資,誰受益;誰使用,誰付費”的運營機制,鼓勵社會各界參與。一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逐步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將“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納入全市國民經濟計劃,擴大資金投入預算,形成市、旗(區)兩級政府投入機制。積極采取財政補助、政府貼息、服務外包等模式加強智慧經濟市場化運作。二是重視投資主體多元化,充分發揮非公企業在“智慧經濟”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大型央企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引導其將研發中心、核心部件生產基地落戶鄂爾多斯,共同打造具有時代特點、地域特色的智慧經濟。
(五)總結經驗,培育人才
智慧經濟建是各行各業勞動者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結晶。一是要不斷吸收、消化、形成和總結智慧經濟發展經驗,并將這些經驗加以升華和改造為新生生產力的經濟形態。二是全面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要堅持引進與培養并重,加強高層次人才再教育。積極推行信息化高級雇員和信息主管制度,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訓基地。加強基層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基層信息化推廣帶頭人。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隊伍,發揮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領作用,吸引業界知名的專家學者參與研究,引進海內外智能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來鄂爾多斯合作。三是利用鄂爾多斯的教育科研資源,創新培養機制,制定和落實培養措施,發掘各種渠道,積極創造各種條件,鼓勵各類人才積極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實踐當中,并選派人才到具有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的其他城市進行參觀學習,為鄂爾多斯智慧經濟建設的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作者單位:鄂爾多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