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和中西部地區加快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趨勢下,對中原城市群各市的開放型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研究與分析非常有必要。本文通過闡明開放型經濟的內涵、構建開放型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搜集整理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等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分別計算出中原城市群各市開放型經濟的綜合指數,以此反映各市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并進行分析比較,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原城市群 開放型經濟 指標 比較
中原城市群以鄭州為中心,洛陽為副中心,涵蓋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等9個城市,是中國科學院發布的《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中15個達標城市群之一。區域面積5.87萬平方千米,占河南省的35.1%;2011年,總人口4235萬,占全省的40%,實現生產總值15885.47億元,占全省的比重接近60%。
中原城市群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河南省委、省政府2003年出臺的《關于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決定》提出:“要使中原城市群發展成為全省改革開放、東引西進的重要載體”。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要求:“提升鄭州作為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發揮洛陽區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加強各城市間分工合作,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開放型城市群”。因此,開展對中原城市群開放型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通過提高開放度,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增強中原城市群競爭力,推動全省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開放型經濟的內涵
開放型經濟是與封閉型經濟相對立的概念,是指允許并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商品和服務跨國界自由流動的經濟體系。開放型經濟強調內部經濟與外部經濟的雙向交流互動,是市場經濟的典型形態和必然要求,其實質是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貿易自由化是指取消一切干涉國際貿易自由開展的政策措施;投資自由化是指向投資者提供非歧視性待遇,實現投資體制和環境的自由化。開放的經濟體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融入世界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能夠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和經濟效率最大化。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發展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各國各地區的主流。
二、開放型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選取指標的原則
指標體系應能夠系統、全面地反映地區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狀況,從宏觀上對開放型經濟運行作概括性的統計描述,以滿足研究需要。
1.科學性。每項指標從內容到計算方法必須科學、合理,應能夠客觀準確地反映開放型經濟的特征。
2.綜合性。指標體系應從多方面反映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狀況,對外貿易、引進外資等都要涉及。
3.可行性。指標的選取必須具有可行性,要便于數據的搜集和計算。
4.典型性。理論上講,指標體系應完整全面,但由于開放型經濟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因此無法將所有因素都考慮在內,可以只選取幾個重要指標。
(二)指標體系的內容
本文的目的不是討論如何度量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而是研究中原城市群開放型經濟的現狀并進行比較,因此,在衡量不同城市開放水平時只要采用的是同一指標體系,就能夠說明問題。
本文構建的開放型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對外貿易、引進外資和入境旅游3個一級指標,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額等8個二級指標,各項二級指標的內涵如下:
1.進出口總額:指進出境的貨物總金額,包括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來料加工裝配進出口貨物,進料加工進出口貨物,租賃期滿歸承租人所有的租賃貨物,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經營、外商獨資經營企業進出口貨物,從保稅倉庫提取在境內銷售的進口貨物,以及其他進出口貨物的金額。
2.出口額:指出境的貨物總金額,包括對外貿易出口貨物,來料加工裝配出口貨物,進料加工出口貨物,中外合資、中外合作經營、外商獨資經營企業出口貨物等。
3.外貿依存度:計算公式為“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地區生產總值×100%”,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對貿易活動的依賴程度的指標。一般來說,一國或地區的外貿依存度越高,說明對外貿易在其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大。
4.實際利用外資額:與協議利用外資額相對,是指實際到位的外資金額,該指標能真正體現利用外資水平。
5.新注冊外資企業數:本年度新登記注冊的外資企業數量。
6.外資依存度:是指外國投資對地區生產總值的比率,可以體現地區經濟對國際產業資本的依賴程度。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用實際利用外資額作為外國投資額,計算公式為“外資依存度=實際利用外資額/地區生產總值×100%”。
7.入境旅游創匯收入:指外國人、港澳臺同胞等入境游客在境內旅行、游覽過程中用于交通、參觀游覽、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的全部支出。
8.旅游開放度:指入境旅游創匯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即旅游開放度=入境旅游創匯收入/地區生產總值×100%,該指標能夠反映入境旅游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表1 開放型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三)指標的處理與計算
表1中列出的指標是反映不同經濟內容的數據,有不同的單位,需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計算各市該指標的標準化指數。因所有指標均為正指標,即指標數值與績效成正比,所以計算公式為:i市A指標的標準化指數= ,maxA是所有城市A指標的最大值,minA是所有城市A指標的最小值。某市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可以用綜合指數表示,綜合指數是8個二級指標的標準化指數之和,公式為:綜合指數= (A指標的標準化指數),綜合指數越大,表示該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反之,該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越低。
三、中原城市群各市開放型經濟指標比較分析
本文以2011年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中原城市群各市2011年的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實際利用外資額、新注冊外資企業數和入境旅游創匯收入可以從《河南統計年鑒2012》直接獲得,同時,結合各市2011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可以計算出外貿依存度、外資依存度和旅游開放度,表2列出了這些數據。
表2 中原城市群各市2011年開放型經濟指標
注:數據來自《河南統計年鑒2012》或依據原始數據計算得出
根據表2中的數據,利用無量綱化方法計算出各市各指標的標準化指數,求和后得到各市開放型經濟的綜合指數,如表3所示。
表3 中原城市群各市2011年開放型經濟各指標的標準化指數與綜合指數
通過表3可以看出按照本指標體系所衡量的中原城市群9個城市開放型經濟綜合指數即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排序,鄭州第一,綜合指數為6.993;許昌第九,綜合指數僅為0.617。如果將九個城市按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組,第一組綜合指數大于2,第二組綜合指數大于1小于2,第三組綜合指數小于1。那么,鄭州、洛陽、焦作屬于第一組,濟源、新鄉、開封、漯河處于第二組,第三組包括平頂山和許昌。在單項指標方面,鄭州在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實際利用外資額和新注冊外資企業數4個指標上均居第一位,臺資企業富士康科技集團對進出口的拉動作用不容小視,鄭州2011年進出口160.2億美元,僅富士康鄭州公司進出口就達到94.7億美元,占了59.1%,由此可見引進外向型跨國公司對進出口能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洛陽在外資依存度和入境旅游創匯收入方面排名第一,反映出洛陽較好的工業基礎、優良的投資環境和眾多的名勝古跡對外資和境外游客的強大吸引力;焦作的旅游開放度處于第一位,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我國5A級旅游景區云臺山的貢獻至關重要;濟源則領跑外貿依存度,反映出濟源市經濟發展對進出口的依賴度較高。
總體來看,中原城市群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以對外開放度的重要衡量指標外貿依存度為例,我國2011年外貿依存度為50.1%,而從表2可以看出,即使是該指標最高的濟源市,2011年的外貿依存度也只有28.1%,與全國水平相去甚遠。同時,中原城市群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是極不均衡的,南部兩市許昌和平頂山由于工業基礎薄弱、引資優勢不突出、旅游資源匱乏等原因,與鄭州、洛陽等市差距懸殊。通過以上數據的整理與指標的計算,能夠客觀反映中原城市群整體與各市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現狀,為決策提供依據,促進各市查找差距、趕超先進,抓住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開放和加快發展。
四、中原城市群各市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定位
為促進中原城市群9市開放型經濟協調發展,避免產業趨同、無序競爭現象發生,應該綜合考慮城市現有條件、在城市群中承擔的主要作用,制定不同的定位,以指導各市突出特色,發揮優勢。
(一)強化鄭州在中原城市群發展開放型經濟中的龍頭帶動作用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也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要提高中原城市群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必須拓展鄭州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
1.大力引進外資,優化產業布局。市區重點布局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一般加工制造業和對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要逐步向城市外圍轉移。以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鄭州航空港區等15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為平臺,大力引進外資,圍繞支柱產業有針對性地招商,加快發展以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科技、新材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吸引省內外上下游企業落戶產業集聚區,促進集聚區之間的優勢互補和發展互動。吸引跨國公司在鄭州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等機構,鼓勵跨國公司擴大投資規模。
2.建設全國性的現代物流中心。憑借區位、交通優勢,加快建設物流基礎設施,依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無水港,建成輻射全國、連通世界的現代物流中心。抓好鄭州國際物流園區、航空物流園區建設,建成具有國際物流、航空物流、多式聯運、貨運代理、保稅倉儲、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功能的物流園區。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通過項目融資、股權轉讓等方式,與跨國物流企業開展合作,提高現代物流業的國際化程度和對外開放水平。
3.加快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依托現有基礎,發揮比較優勢,以健全金融體系、培育金融市場、加快金融創新、優化金融環境為重點,大力發展金融業。抓好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建設,創造條件,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國內外金融機構在鄭州設立區域總部、功能中心、分支機構或辦事處。積極開展國際結算業務,推動綜合保稅區開展離岸金融業務,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逐步增加期貨交易新品種,提高國際影響力。
(二)鞏固洛陽在中原城市群發展開放型經濟中的副中心地位
發揮洛陽具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的優勢,完善配套條件,健全推進機制,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平臺。中心城區重點承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周邊縣市產業集聚區主要發展各具特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形成集中布局、有序承接、優勢互補的格局。加快建設以裝備制造、新型電子材料、有色金屬深加工和新型建材為主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抓好一批利用外資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成套設備和工業制成品的出口規模。積極引進有市場、有技術的跨國企業,大力承接市場空間大、發展速度快的高成長性產業,吸引發達地區產業鏈及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龍頭企業落戶。同時,擴大旅游業、文化產業和現代物流業的對外開放水平。
(三)發揮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各自的優勢
1.引導開封市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制造、裝備制造、食品、紡織服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產業,充分挖掘和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文化和休閑娛樂產業,擴大入境旅游規模,增加文化產品出口。
2.引導新鄉市重點發展生物與新醫藥、電池與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制冷、現代煤化工等產業,擴大精煉銅管、家電、生物制品等產品出口規模,吸引外資重點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吸引外資重點投向焦作市的化工、能源、鋁加工、汽車零部件產業、生物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旅游業,擴大輪胎、鋁材、化工等產品出口規模。
3.引導許昌市重點發展輕工、食品、大型成套設備制造業和以電子信息、電力裝備制造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擴大發制品等優勢產品出口,吸引外資重點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和輕紡工業。
4.引導平頂山市重點發展能源、煤化工、鹽化工、建材等產業,擴大煤炭、特種鋼、化工等產品出口規模,擴大農業對外開放,重點引進食品、畜禽養殖與加工項目。
5.引導漯河市重點發展食品、飲料產業,擴大肉制品、食品等產品出口規模,吸引外資重點投向食品加工和輕工業。
6.引導濟源市重點在有色金屬、鋼鐵、化工、裝備制造業和旅游業領域引進外資,在鞏固鉛鋅、白銀等傳統產品出口的同時,擴大生物農藥、機電產品、紡織服裝等產品出口。
參考文獻:
[1]于玲.皖江城市帶開放型經濟測度與發展對策研究[D].安徽大學,2010.
[2]楊光.中原城市群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D].鄭州大學,2007.
[3]曾海鷹,任登鴻.區域開放度指標體系研究及測算[J].經濟問題探索,2007,(09).
[4]劉永奇,劉士德.河南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