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河北省企業信息化進行綜合評價,并進行輔助決策分析。在總結我國企業信息化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研究意義、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主要內容以及主要創新點,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具有獨特性、創新性與實用性等特點,所進行的研究無論是對評價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還是對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的實踐,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 綜合評價 輔助決策
一、現狀及研究的意義
到目前為止,河北省企業信息化建設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大型企業主要應用系統建設已經接近尾聲,但隨著基礎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完成,企業卻面臨更困難的問題。雖然信息化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的競爭核心,但企業在信息化方面不斷追加投資的實際效果并沒有顯現,這就使企業信息化投入不斷緊縮。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是否需要進一步投入IT,向什么方向投入的問題。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評價,嚴重制約企業信息化的進一步投入;另一方面,企業信息化建設正在因為缺乏合理的導向而走向困境。
合理科學地對信息化進行評價,無疑是企業急迫需要的。通過科學的、系統的、全面綜合的評價,幫助企業改善信息化建設,進行合理的資金投入。2000年以后,國內陸續開展信息化評價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企業信息化評估指標和工具。但目前國內的信息化評估體系或工具往往過于強調企業應用水平的提高,而對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性、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注不夠,從而導致企業一談到信息化建設,就是從不斷提高網絡帶寬,到更換越來越先進的國外的應用系統,更多關注的是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而對有效地發揮信息化的價值關注不足。
正是因為目前的信息化評估體系存在以上問題,對信息化自身發展以及對企業持續的促進作用不足,將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為核心的信息化綜合評價體系成為急切需要。如果我們研究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系統,將會使信息化評價對信息化建設導向作用更加明晰,為今后信息化建設找到新的導向,有利于將企業信息化的內在能量充分發揮出來。在建立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輔助決策分析的職能,對綜合評價結果進行輔助決策分析,進而為企業高層管理者信息化建設決策提供依據。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企業信息化評價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評價結果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我們在建立河北省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模型,研究企業信息化的綜合評價系統,并進一步進行輔助決策分析。
目前中國的企業信息化正在經歷著轉變。這個轉變的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信息化在企業中的作用將不再是一個工具,而是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能力;企業信息化也從大規模的建設階段,進化到關注企業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從信息化水平的評估到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將成為今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對企業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擬從三個要素方面進行評價:企業信息的應用滿足需求的能力、企業信息化的管控能力,以及企業信息化績效能力。通過三要素的協調發展,才能確保信息化對企業經營管理持續地正向促進。首先,通過改善企業信息化管理及控制體系、企業IT的應用等將會促進企業信息化績效的改善。同時,對企業信息化績效的監測,將給企業信息化管理、控制體系和企業IT應用的改善提供依據。其次,企業信息化的管理控制體系能夠有效控制IT風險,確保IT應用的目標實現。第三,IT應用的完善和增加對企業信息化管理控制體系提出新的要求,促進企業信息化管理和控制體系的完善。這三個要素與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評價—建設—應用—改善—再評價”的漸進過程互相作用,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良性健康發展。因此,通過三方面的組合評價才能對信息化整體能力進行準確判斷,并真正導向企業信息化可持續發展。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
對比一般的信息化評價方法,側重企業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對企業信息化管控能力評價。企業信息化管控不僅僅是支撐信息化建設進程,確保信息化績效的實現,而且是支撐構建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基礎、人才基礎、風險控制基礎。
(二)強調對企業信息化綜合績效的評估,從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角度評估信息化基本績效能力,同時從客戶、財務、執行效率、創新等方面考察信息化的戰略績效能力。
(三)關注應用、管控、績效之間關聯關系,并最終評價企業信息化整體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們所進行的研究是在研究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發展特點及綜合評價理論的基礎上,根據評價目標和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建立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系統,對河北省企業的信息化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推動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同時也為河北省企業高層管理及信息管理部門進行有效決策提供依據。
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的特征和規律研究。
影響和促進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的因素分析。
河北省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論證。
結合實際數據對河北省企業信息化評價數學模型的選取及實證研究。
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系統的建立。
河北省企業信息化評價信息系統(軟件系統)開發。
研究的重點:指標體系設計、模型的選擇和信息系統的開發。
五、研究的主要創新點
(一)建立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深入研究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的各種要素,建立了一套較為科學、完整、符合各產業企業信息化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所建立的指標體系應具有如下特點:
1.科學:指標設計客觀反映企業信息化的規律,而且切合河北省各企業實際需要,具體直觀。
2.綜合:將企業信息化所包涵的多方面內容融合于一個評價指標體系之中,實現綜合評價的目的。
3.實用:指標設計具有實際可操作性。
4.明確:指標設計有明確和確定的內涵,界定準確無誤。
5.可比:指標設計具有普適性,即企業間的可比較性,突出各產業企業信息化的共同特點。在構建指標體系時盡量選取符合各產業企業共同特點的指標。
6.考慮信息化狀態和過程的統一。
7.注重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
(二)評價方法選擇方面的創新
在評價方法的選擇上,試圖將AHP、模糊綜合評判法與DEA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能較好地綜合各種方法模型的優點,使它們相互補充,相互驗證,使計算結果更為可靠。因此,在方法選取上具有一定的創新。
(三)河北省企業信息化綜合評價信息系統的開發
開發綜合評價信息系統軟件,信息系統可自動完成綜合評價全過程并進行相關輔助決策分析。評價過程及綜合評價模型的計算由軟件系統后臺自動完成,使綜合評價系統的應用簡便易行,適于推廣。
參考文獻:
[1]寧連舉,商浩.我國企業信息化指標評價體系探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張聰慧.企業信息化績效評價方法的國內外研究現狀[J].現代企業教育,2011(12).
[3]王玉珍.中小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信息界,2010(21).
[4]王碩,楊善林,余本功.企業信息化實施能力評價系統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6]王浩.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應用概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1).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