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還公開課的本來面目呢?
一要強化研討,弱化評價。鼓勵年輕教師多上研討型的公開課,強調公開課的研究作用和探究作用,提倡發揚個性,不要盲目跟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學校要淡化評價意識,不要把公開課僅定位于選拔優秀教師的舞臺或考核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從而使公開課失去本來的意義。
二要力求真實,反對作秀。公開課只有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被移植到日常教學實踐中去。只有尊重課堂教學的實際,才能發現問題,從而有針對性提出改進策略,不斷提升教師的學科專業能力與素養。如果只是一味地把課堂當成教師個人素質與教學能力的秀場,就失去了公開課的本味。
三要提倡異構,避免同質。很多教師上公開課喜歡參考名師的課堂結構與教學方法,殊不知這種模仿秀很容易忽略了學生的差異,形成一種機械重復的同質化教學風格,違背了從公開課中得到鍛煉的初衷。所以要大力提倡同課異構,提倡創新,鼓勵大膽嘗試,研究探索新的方法,切入新的教學內容,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效果。■
□ 編輯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