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制定《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
2004年正式啟動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以來,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經營和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國家級公益林面積共13.9億畝,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652億元。政策實施中,各地陸續反映國家級公益林無統一的管理政策要求,采伐、林地征占用和經營利用等管理無章可循,盡管部分省出臺了相關的辦法,但各地對國家級公益林寬嚴不一、差異很大,局部地方出現了一些不利于國家級公益林穩定和發展的問題。同時,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對公益林管理提出了以保護為主、兼顧其經濟功能和經濟效益發揮的要求。因此,在現行《森林法》的框架下,出臺管理辦法,明確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經營和管理的技術標準和程序,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起草,堅持保護生態和發展民生相結合,貫徹分級管理、分類經營理念,突出解決管理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注重管理實效。《辦法》共7章35條,主要是明確了各級管理部門的責任、林權權利人的權利與義務、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經營、監測與檢查等事項,并重點突出分級管理、林地保護、采伐管理、資源監測、檔案管理和績效考評等方面內容。
一是國家級公益林實行分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對一、二、三級國家級公益林,明確了相應的管理政策和經營措施,體現了嚴格保護和科學經營寬嚴相濟,對一級實行相對嚴格的保護措施;對二級以保護為基礎,兼顧民生,以嚴格的標準為準繩,允許適度經營利用;對三級重在增加植被、提高質量。
二是加強了對國家級公益林林地的保護。考慮到國家級公益林林地資源的特殊性,在嚴格執行占用征收林地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辦法》進一步規定,除國家和省批準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外,禁止占用征收一級國家級公益林林地,嚴格限制國家級公益林地轉為其他用地,禁止在國家級公益林地進行開采活動。
三是明確了國家級公益林的采伐管理問題。對一級國家級公益林原則上禁止林木采伐行為,對二級國家級公益林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明確了應具備的條件、應遵循的技術標準、采伐后林分應保持的基本情況等。同時,明確了火災和病蟲害林木的清理以及人工林經營等問題。
四是強調國家級公益林實行科學經營。規定了森林經營規劃應當將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經營和管理作為重要內容,通過編制和實施森林經營方案,落實國家級公益林科學經營措施。
五是強化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公益林管理。明確了重點國有林區二、三級國家級公益林撫育和更新性質的采伐,必須經國家林業局批準。
六是加強國家級公益林監測和資源檔案等基礎工作。針對國家級公益林管理基礎性工作薄弱的情況,《辦法》對國家級公益林落界成圖、資源本底調查、年度變化監測、資源建檔等事項做出了規定。
七是明確了開展國家級公益林補償基金績效評價工作。根據財政部的要求,規定了定期開展省級和國家級檢查、建立國家級公益林補償基金績效評價體系,并明確了檢查及績效評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