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影視服務行業在2013年8月1日終于全面納入“營改增”試點。而由于制片、發行環節在2013年12月31日前仍享受財稅31號文件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來看,全行業中實際受到“營改增”影響最大的是影院終端,它所繳納的稅收由的3%的營業稅改為6%的增值稅。對于大部分影院來說,這無疑意味著稅收負擔加重。牽一發動全身,影院的負擔,也會成為整個產業鏈的不安定因素。
影院的稅負變化
影院的收入主要分為票房、賣品與廣告三大部分。營改增之后,票房與廣告受到的影響最大。據一位資深影院財務負責人介紹,營改增之前,影院的票房收入要繳納3%的營業稅、0.3%的附加稅和5%的電影專項資金。營改增之后,營業稅和附加稅都漲了一倍,變成6%與0.6%。同時電影專項資金也要正常繳納,即票房稅收從之前總體的8.3%上漲到了11.6%。增長了3.3個百分點。
而廣告稅收方面也在營改增之后,由之前5%的營業稅加0.5%的附加稅,變成了現在6%的增值稅加0.6%的附加稅。“而且對于影院來說,廣告業務幾乎沒有什么進項稅可以抵扣,就相當于凈漲了1.1個百分點。”該財務負責人表示。同時廣告收入方面每家影院還要繳納3%的文化建設事業費,即廣告稅收從約8%上漲到了約9%。
受到營改增影響最小的是賣品收入,因為在營改增之前,影院的賣品收入就已經在繳納17%的增值稅。
以上為具有一般納稅人資質的影院營改增前后的稅費變化,年收入不滿500萬的小規模納稅人則可以獲得稅賦方面的優惠。首先,小規模納稅人票房收入的增值稅依舊按照之前3%的比例收取,再加上0.3%的附加稅和5%的電影專項資金,即小規模納稅人營改增之后票房收入賦稅比例不變。廣告收入方面,則需要繳納3%的增值稅、0.3%的附加稅和3%的文化建設事業費,相較于一般納稅人少了三分之一。賣品收入方面,小規模納稅人則也只繳納6%的增值稅和0.6%的附加稅。
雖然小規模納稅人看似“享受”著種種“優惠”,但大多影院卻并不想被扣上“小規模納稅人”的頭銜。“年收入不到500萬的影院基本就是掙扎在生存線上,差不多只有老式的單廳影院才符合‘小規模’的標準。”該影院財務負責人表示。此外,小規模納稅人雖然稅負較輕,但卻沒有抵扣進項稅款的權利,也沒有給合作方開具專b51788ca565cd4566b5550440ad148a766629b4571b4574d50d70157d22599ad項增值稅發票的資質(但可以去稅務局辦理代開),這必然也影響它的規模不斷壯大。
有哪些成本可以抵扣?
說起影院的可抵扣進項稅款,該影院財務負責人給出了兩個關鍵詞——“對收入有直接貢獻”和“固定資產”。“比如影廳銀幕、放映設備、座椅,這些直接用于放映服務的,還有大堂里售票的電腦、出票的票紙等等都可以算入抵扣項目。”該財務負責人舉例說,“但如果是租賃的設備就不可以抵扣了。”
記者又問起影院大堂里用于宣傳的LED屏的進項稅款是否能夠抵扣,該財務負責人給出了否定的回答:“雖然作為經營者會認為宣傳也是促進票房增長的手段,但稅務機關并不這樣認定,理由是它并未直接作用于票房的產生。”
此外,影院的裝修成本也不能用來抵扣,因為“不是固定資產”。而車輛、辦公用品等固定資產又不能直接作用于票房,“所以影院其實可以抵扣的進項稅很少,尤其是作為日常經營支出的大項:房租、人力、水電等成本都不可以抵扣。”該財務負責人總結說。
由此看來,影院經營可抵扣的最可觀的進項稅便是銀幕、放映機等設備的購買了。新建影院甚至可能會出現進項稅款大于銷項稅款的情況。但據該財務負責人介紹,影院的進項稅發票只能在當年全部抵扣,逾年作廢。而且即使進項稅大于銷項稅,最好的狀態也只是將銷項稅全額抵扣,而不會將進項稅多出的部分返還給影院。
院線的營改增
相比影院,院線的收入構成比較單純,大部分為票房分成。其他業務收入有廣告、放映設備出售和租賃等。
票房收入方面,與影院一樣,營改增之后院線的賦稅同樣增長3.3%。廣告收入的賦稅也由5.5%增長到6.6%,同樣也要繳納3%的文化建設事業費。放映設備的出售和租賃,繳納的稅款有所不同:設備出售在本次營改增之前便一直繳納17%的增值稅,所以這次營改增對于院線的設備出售業務沒有影響;設備租賃業務在本次營改增之后的賦稅繳納則將由之前的5%提高到17%。這對于一些院線影響較大。
院線支出當中可抵扣的進項稅款主要有設備的購買,辦公用品等固定資產的購買,及廣告成本等。但大多院線的放映設備都是早年購買的,即使能夠開具進項稅專用發票,本次稅改之后也無法抵扣。最主要的票房收入在營改增徹底實施之后雖然可以抵扣,但利潤部分6.6%的稅賦不會減少。
隨著院線功能的逐漸減弱,院線目前獲得的票房分成已經越來越少,所以在電影行業的各環節當中,營改增對于院線的影響應該算是比較小的。但由于院線的收入比較單一地依靠票房,所以對于院線本身來說,此次營改增的影響并不能被輕視。
但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院線依舊享受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免稅政策。2014年之后,政策究竟如何還未十分明朗。
電影專項資金該不該繳納?
鑒于本次營改增之后,電影行業各環節的稅負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不少業內人士提出希望能夠免收5%的電影專項資金。“電影專項資金其實是一種政策性收費,而且比例不小。此外,專項資金對于電影行業的扶植意義到底有多大也有待進一步討論調查。”有業內人士指出。
對此,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副主任李東回應:“目前電影專項資金對于下游的扶植力度很大。自2004年起,新建影院三年之內可以免交電影專項資金。”此外,2012年底專資辦又出臺了“新四條”,其中對于下游的扶植政策規定如下:影院全年放映的國產片票房占總票房收入50%(含)以上,返還全部國產片票房上繳的電影專項資金;全年國產片票房份額在45%(含)到50%之間,返還80%上繳資金;全年國產片票房份額不足45%的,但與上一年放映國產片票房相比有所增長,返還50%的上繳資金。
專資辦主任姜濤也曾表示:“如果把電影專項資金取消或降低了,受益最大的是外國影片。國產影片不用交了,可是外國影片也不用交了。”
李東表示,專項資金目前不會取消,但是隨著“營改增”的試點推進,它可能會開發出更多的用途,補貼在“營改增”過程中受到損失的環節。“專資的宗旨始終是‘取之于電影,用之于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