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給人一種“小”和“大”交織的沖突感。
剛成名時,文章在博客中自稱小文,現在微博ID為文章同學,“向南”“小貝”“劉易陽”等一系列小男人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但色譜的另一端卻是,脾氣大、高片酬、難搞,這類詞眼在坊間傳聞中不時和他掛上勾。在文章的微博中,他的脾氣也可見一斑,對于某些不平事件,發表意見時直接爆粗話。
直到坐到他對面,才發現之前的印象,都有失偏頗。傳說中的爆脾氣,會開玩笑地說:“不夠寫啊,來,再聊兩塊錢的。”但他也沒有所塑造的角色那么貧,對于很多可抒發創作理念的問題,輕描淡寫,甚至一句話帶過,偶爾對一兩個話題表示出興奮,很快情緒又回到水平線。宣傳人員解釋,他腰傷復發,又感冒,采訪當天的狀態不好。受傷發生在《走著瞧》拍攝期間,文章說:“直接把我給摔傻了。”自那之后,一到變天,他的腰傷就發作。接受采訪時,他一直雙手抱胸,以蜷縮的姿勢坐在椅子上。語氣隨和,狀態防備,新導演文章以一種疏離的親近感介紹他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小爸爸》。該劇即將于9月2日在東方、浙江、深圳、陜西四家衛視聯播。
趕鴨子上架
“我們拿的片酬很少,我希望把有限的投資都放在制作上,拍好戲。”
《小爸爸》的創意來自文章自己為人父的體驗,女兒愛馬出生,他的人生進入新階段,照顧女兒的經歷使他萌生了創作的念頭。起初的創意是“辣媽正傳”,后來擔心變成馬伊琍的育兒經,于是把關系由母子變為父子。
不靠譜青年于果突然得到了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兒子”,他各種推脫,但在不情不愿的相處過程中,他漸漸感受到父子間血脈相連的親情,最后主動去爭取兒子的撫養權,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以上就是《小爸爸》的故事情節,講述一個不靠譜的“小爸爸”如何成長為有擔當的父親。文章參與了劇本創作,從創意產生到劇本成型,他花了三年多的時間。
但當導演是個意外,《小爸爸》原定的導演是跟文章多次合作的滕華濤,但滕華濤一門心思要去拍電影,文章“只能自己上了”。妻子馬伊琍作為制片人,擔任這部劇的后勤部長。文章很感謝馬伊琍,因為有她的支持,新手導演的第一部戲少了很多麻煩。所以,第一次當導演的文章,遇到的最大難題竟是體力不夠,又導又演讓他身體吃不消。
馬伊琍同時出演了女主角李三妹,文章稱找馬伊琍的原因是“角色合適”,自己出演男主角也是因為“合適”。夫妻倆共同出演,使得演員片酬方面的支出節省了很多。“我們拿的片酬很少,我希望把有限的投資都放在制作上,拍好戲。”《小爸爸》共花了5000多萬,輾轉北京、云南、美國三地拍攝,網絡版權以單集100萬的價格賣給了優酷。
過重的愛情戲
“我喜歡自己創造的每個角色。”
提前看過樣片的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感受:男二號和女二號的愛情戲份太多。用數字來說明愛情戲在劇中所占的比重:5000萬的投資中有100萬花在了男二號和女二號的婚禮上。
文章認為,如果把所有的戲份都放到男主角身上,觀眾會厭煩,所以他自己只負責親情的部分,愛情線剝離出來放在男二號和女二號身上。
冒著跑題的風險,文章花大篇幅架構了一條幾乎和親情主線并駕齊驅的愛情線。飾演男二號齊大圣的劉歡是文章相交11年的好友,文章評價他是一個特別不像演員的演員,女二號小艾的扮演者徐翠翠是和文章一起“奮斗”過的戰友。兩位故友演繹了文章心中對愛情的想象,“我喜歡愛情至上的美好,希望呈現的也是美好。”在文章看來,這兩個演員值得大篇幅的戲份,也駕馭得了這樣的戲份,他更斷言,“這兩個人會因為這部戲被大家喜歡。”
這一對的感情從歡喜冤家到生離死別,以笑開場,以淚結尾,文章很滿意愛情戲的部分,他坦言自己對戲劇的把控喜歡跌宕起伏。齊大圣的死,在劇本討論階段就決定了,“我認為愛情本身就是一件悲壯的事。但在悲壯中還是希望給到大家溫暖,讓大家感受到愛情的力量。”
不只愛情,文章喜歡所有的情感釋放。
寫《裸婚時代》時,劉易陽和童佳倩從愛情走到親情再走回愛情。“所有情感我都喜歡,不管是凄美的,還是壯烈的,只要是情感我都愿意去抓住,去表達。”《小爸爸》中的每個角色都表達著文章對情感的認識。小艾和大圣表達愛情至上;于果表達情感成長,發現和承擔責任;孩子想和爸爸在一起的心情表達天然的親情,“我喜歡自己創造的每個角色。”
導、演之間
“戲不好看,要罵就罵我,跟演員一點關系都沒有。電視劇不好,導演應該負全責。”
做過演員再做導演時,難免有指導別人演戲的沖動。文章出演《西游:降魔篇》時,周星馳會給他示范演戲。文章對這樣的行為內心很是認同,“首先他是這部戲的導演,他對這部戲的理念和風格有著清楚的認知和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完成他的要求;其次,無厘頭的表演方式由他創造,我們拍他的戲,拍的又是無厘頭風格,肯定得他示范。”
第一次當導演,文章也給演員示范演戲。其中,大圣向小艾求婚的那一幕戲,劉歡的演繹不符合文章寫劇本時的想象,現場的反應也不熱烈。文章給他講了自己的想法,劉歡最初很排斥,后來勉強嘗試,卻迎來了現場的一片叫好聲。文章說:“現場工作人員給的是最直觀最真實的感受。”另一場傷感的戲份,劉歡按照文章要求的方式演繹,現場很多人感動到落淚,推軌道的工作人員甚至因為忍不住眼淚,跑出場外,放聲大哭。
導和演的部分都烙上太多個人印記,文章說他要獨自面對質疑和批評,“戲不好看,要罵就罵我,跟演員一點關系都沒有。電視劇不好,導演應該負全責。”
初執導筒并沒有激起文章更多當導演的欲望,現階段,他的身份還是定位于演員,嘗試演繹更多角色。他笑稱,經常求著張黎、趙寶剛、滕華濤等,申請在他們的戲中客串角色。最近一次的客串是在張黎導演的《四十九日·祭》中演了一個反面的日本人角色。“跟名導合作是學習,我的很多導演技巧就是偷師趙寶剛和騰華濤的。”
戲外人生
“茍富貴勿相忘”之類的承諾,文章當年并不曾做過。只是在《小爸爸》的創作中,為兩位好友量身定做了角色。
文章也承認,大圣和小艾的戲份那么重,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仗義”,劉歡和徐翠翠都是他的患難之交,他也希望兩個人能借著《小爸爸》脫穎而出。
徐翠翠在拍《奮斗》的時候給生活拮據的文章買方便面。拍《奮斗》時,文章還沒畢業,“發了薪水攢下來想請馬伊琍吃飯,生活得很拮據。”徐翠翠等一眾好友知道文章好面子,給錢肯定不要,就用他能接受的方式買了幾箱方便面幫助他渡過難關。
“茍富貴勿相忘”之類的承諾,文章當年并不曾做過,“因為是朋友,沒必要”。只是在《小爸爸》的創作中,為兩位好友量身定做了角色。劇中很多角色都是量身定做,所以在演員的選擇方面省卻了很多麻煩。只有飾演兒子夏天的小演員“得之不易”。因為劇中的角色特別“洋范兒”,文章去了美國、新加坡、韓國都沒找到合適的,回到中國,在上海、北京、深圳的國際學校繼續尋找,也未果。最后選擇的小演員是馬伊琍推薦的,為了達到“洋范兒”,專門找人輔導小演員的英語。
文章自稱是一個特別靠譜的爹,對女兒的教育很民主,愛馬正是好奇的年紀,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每產生一個新愛好,文章都會告訴她所有面臨的困難和要吃的苦,如果她選擇堅持,再全力支持,而不是盲從于孩子的一時興起。或許因為現實中很靠譜,所以文章在戲里過了一把不靠譜的癮。“我想換另一種方式,也想演一些不一樣的角色。”對于這次不靠譜的演繹,滕華濤看過片子后評價:“憋著尿能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