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湖南衛視《快樂男聲》正式進入14場決賽的直播。
7月12日,在《快樂男聲》“20強誕生戰”第二場直播火熱進行的同時,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第二季拉開了帷幕。
不久之后,江蘇衛視明星唱歌挑戰節目《全能星戰》也極有可能在周五晚間登場。
一線衛視三大綜藝節目正面對決,暑期周五檔的慘烈競爭來了。
“周五檔現在是兵家必爭之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分析,周五時大家結束了一周的工作,通常會選擇回家休息,電視的開機率較高,反倒是周六周日會被安排成一個出游的小假,觀眾周六晚上看電視的機會是減少的,到周日晚上會有部分回歸,所以,現在電視臺對周五檔的重視會超過周六檔。
電視臺對周五的重視是近幾年的事,最早是湖南衛視的選秀將決賽安排在周五晚間播出,公眾對賽程的持續關注提升了周五檔的價值,接著是周播的《天天向上》長盛不衰,去年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更是點燃了大家對周五檔的熱情。而周五晚間又是周末的起始,周五節目產生的話題會延續至周末,即便是白天時段的重播,收視率也會很高。
最好的時段,也是最壞的時段。衛視三甲強勢出擊周五檔,給其他頻道帶來了壓力,與其奮力拼殺,不如另覓空間,將重磅節目避時播出。比如,北京衛視《最美和聲》選擇周六檔,央視綜合頻道《夢想星搭檔》選擇周日檔,安徽衛視《我為歌狂》以及隨后接檔的《超級演說家》,山東衛視《中國星力量》均提前安排在周四播出。
反觀衛視三甲的周末布局,湖南衛視周六是《快樂大本營》和周播劇場,周日主打電視劇;江蘇衛視周六、周日是《非誠勿擾》的天下;浙江衛視是電視劇、《轉身遇到他》、《我愛記歌詞》——這些節目均是傳統品牌,已形成相對固定的觀眾群,這也意味著新類型的節目要承擔起開發新時段的責任。
另外,暑期在綜藝節目大熱熒屏之下,還是有固定的觀眾選擇收看電視劇,而且電視劇的收視、觀眾群會更加穩定。2013年暑期,《天天有喜》《新洛神》《精忠岳飛》等70集左右的長篇古裝劇均較受歡迎。
“好聲音”和“快男”率先交鋒
CSM媒介研究46城市收視數據顯示,7月12日《中國好聲音》第1期的收視率達到3.62%,遠高于去年第一季開播時的1.48%。但相對第一季開播時輿論一邊倒的叫好聲,第二季的開播并沒有收獲更多的褒揚,比如觀眾評價“把草根選手忘得一干二凈”,導師那英表示對今年的學員質量感到失望。
那英的失望一方面源自對第二季的過高期望,另一方面因為今年的選秀節目太多,選手告急。有統計,今年暑期有超過10檔季播音樂節目涌入,被稀釋的不僅是選手資源,還有每檔節目的收視率和影響力。這些節目均是各頻道不惜重金投入,但同類節目扎堆出現,能否達到理想的收益?
張頤武表示,《中國好聲音》第二季會延續第一季的高品質,收視表現會比較穩定,但任何一個品牌都有半衰期,第二季的影響再大,也大不過第一季,就像當年的“超女”,2005年李宇春奪冠那屆過后,后面幾屆“快男”“快女”的影響都不及2005年。
對于《中國好聲音》而言,第一季熱播的最大受益應該是第二季的廣告招商,15期節目預計超過16億元的廣告收入,讓任何一檔節目都望塵莫及。
2013年,湖南衛視意圖把周五晚打造成中國音樂之夜,繼第一季度好口碑的《我是歌手》,第二季度被吐槽的《中國最強音》之后,時隔三年的《快樂男聲》在第三季度重出江湖。“快男”的暑期表現不僅檢驗著湖南衛視的選秀實力,也對拉升頻道全年的收視表現舉足輕重。
暑期周五檔,“好聲音”PK“快男”,看上去競爭非常激烈,但兩個節目的觀眾群不太一樣,“快男”會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注意。今年的“快男”既有大創新,也有微創新,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讓節目更好看,比如海選分唱區的現場觀眾全部都是女性,當花樣美少男出場時,現場的女生會非常high。
5月開播的《中國夢之聲》、7月開播的《快樂男聲》均在播出前期采取了“一周雙播”策略。“一周雙播”的好處是,播出密度增大,討論話題增多,可在短時間內匯聚更多關注,利于觀眾養成持續收看的習慣,但對整個團隊,包括選手則帶來不小的壓力,尤其是直播的《快樂男聲》。以這樣的策略搶占先機,也反映了當下衛視競爭的膠著。
戰火燒至新媒體平臺
在電視熒屏正面交鋒的同時,“好聲音”與“快男”在互聯網戰場的對決也如火如荼。
在《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網絡首播的2小時內,獨家官網搜狐視頻的累計直播在線人數超過400萬,有3142萬用戶在節目播出的48小時內,通過搜狐視頻反復觀看,創造了超過1.2億的播放量。搜狐視頻獨播《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的成本是1億元,預計該項目會帶來2億元的廣告收入。
與搜狐視頻獨家擁有《中國好聲音》網絡版權不同,愛奇藝在獲得《快樂男聲》獨家網絡版權后采取了分銷策略,目前優酷、樂視都有版權,各平臺都在集全網之力去做推廣,擴大“快男”的影響力。
在直播、點播之外,視頻網站都在積極彰顯自己的原創實力。愛奇藝將與湖南衛視制作衍生節目《我愛大牌》,對“快男”臺前幕后、選手培訓等解密。搜狐視頻則策劃了《沖刺好聲音》《K歌之王》《好聲音英雄譜》等多檔自制節目。
除了與搜狐視頻獨家合作,《中國好聲音》還與新浪微博、網易新聞客戶端、騰訊QQ空間等在宣傳推廣層面達成合作,嘗試SNS互動新模式。《快樂男聲》則將復活賽放在了YY網站上,選手通過繼續表演,與網民互動,積累人氣,實現復活。
APP應用也成為節目營銷推廣的重要陣地。2013《快樂男聲》主要以“呼啦”和“號外”兩個軟件為主,“呼啦”與觀眾的互動多一些,“號外”側重于跟熱門選手的粉絲互動;而2013《中國好聲音》Android系統已經上線,燦星官方APP、IOS系統正在研發中。
從搶導師,到搶選手,再到布局新媒體,暑期周五檔的展現越來越長。
《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開播之前,宣傳總監陸偉曾表示,今年“好聲音”的目標是做到真人秀音樂節目的冠軍,甚至達到平均收視是其他所有真人秀音樂節目的總和。
對此,《快樂男聲》回應,此前電視的最高收視紀錄是2005年的“超女”總決賽,在電視觀眾大量轉移到互聯網的今天,他們樂意看到有電視節目收視率破8、破10,甚至更高,因為這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意味著電視又打開了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