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4月,《愛拼才會贏》登陸東南衛視。彼時,恰逢國內各大衛視第二播出季的開始。與之對壘的是湖南衛視《中國最強音》為首的音樂選秀類節目,和浙江衛視《中國星跳躍》、江蘇衛視《星跳水立方》為代表的明星競技類節目。在“搶知名主持人、搶一線嘉賓、搶出位選手”并最終劍指“搶奪收視率”,充斥著感官刺激、成名允諾、無規則游戲的當下娛樂語境中,傾全力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端創業節目,著實劍走偏鋒,連許多業內人也頗有“爆冷門”之感。
于是,《愛拼才會贏》從一開始,就注定要為促其誕生的立意和價值觀而“拼”。
“一夜成名”:
競技綜藝的觀念陷阱
中國綜藝節目的價值體系,在2004——超級女聲元年之后,進行了自身的蛻變與重塑。超級女聲數年的轟動效應,以及接下來眾多形式各異選秀節目階段性的高收視率,使電視娛樂業過度包裝的競技之風愈演愈烈。這種看似倡導著草根、勵志、平民至上、讓更多人生活得更有機會的價值觀實則把觀眾引向指向混亂的“精神危機”。
1、“反明星”精神:時下,以拷貝模式存在的極大多數綜藝節目顯然都在標榜自己的“反明星精神”。然而,無論是“明星素人化”或者“草根明星化”,看似把最終審判權交給觀眾的行為并不是真正的“平民主義”。
2、“倡導競技”精神:近年來的賽制類綜藝節目都標榜“倡導競技”。節目的參與者必須以“打通關”為己任。成天抱著電視遙控器的受眾(尤其是青少年受眾),最后只受到“無論在哪個行業,你都可以藐視權威和專家,你都可以通過短期集訓成為評判者,你都有理由一夜成名”的暗示。所謂的“造星神話”,歸根到底,只是解構權威、全盤娛樂化。
近年,越來越多有反思能力的觀眾開始對“競技綜藝”提出質疑。面對來自受眾越來越無法忽視的“限娛”呼聲,東南衛視人也在進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以2012年大型職場節目《步步為贏》為先機,2013年創業真人秀節目《愛拼才會贏》為跟進。“贏”的真正意義是什么、怎樣去“贏”——作為一道外延豐富的思考題,擺在觀眾和電視制作者面前。東南衛視副總監洪雷坦言:“花大力氣做《愛拼才會贏》這樣的節目,是因為我們相信觀眾最終的判斷和選擇。”
尋找“贏”家:
一場價值觀的逆襲
《愛拼才會贏》節目內容為:匯聚頗具亮點的創業項目,邀請國內外知名投資專家進行全面考核,尋找真正的“中國好項目”。這個節目中,因為仍然有“90天經過13場角逐”、“億萬元資金的標的”等比賽概念,一開播時,從形式上仍然被人解讀為“競技節目”。
但很快,它自身有別于大部分競技綜藝類節目的特殊價值觀顯現出來——
首先,它顯示出真正的“平等與契約”精神。在《愛拼才會贏》節目中,參與的創業者內不乏行業明星。如,有已經驗證成功的“世紀佳緣”CEO龔海燕;有在各媒體中頻頻以“導師”身份出鏡的解決網CEO許懷哲、百合網CEO慕巖;以及媒體新近寵兒、“飛常準”CEO鄭洪峰等;也有或淳樸實在或形似瘋魔的“素人”。如,為了幫兒子治病開設梅花鹿養殖場的蔣玉蓮、誓言制造“諾亞方舟”的楊宗福等。無論何種出生背景、何種音容外貌、現在項目或大或小,在場上,他們都被認真傾聽、得到專業考評、進而進入雙向選擇——不執著聲名,轉而注重實際影響力、執行力與實際利益。無怪乎許多觀眾評判《愛拼才會贏》“不是以娛樂精神做節目,而滲透著商業的實干和契約精神。”
其次,參與節目的創業者都是“非機會主義的機會尋求者”。參加《愛拼才會贏》節目的創業人群,節目致力于展示他們過往的努力和所獲得的業績。他們進行的創業,不是業余愛好、不是速成行為,而是歷經數年、甚至數十年只手開創的事業。他們不是“命定”需要經過娛樂圈而延續自己的路,而是經過漫長努力,在節目中尋找下一個轉接口。節目參與者都在尋找機會,但同時,作為中國創業人,他們都是實干的“非機會主義者”。在《愛拼才會贏》節目中,那些“失敗者”反倒比“進階者”令人更加印象深刻(這點與《非誠勿擾》很相似,也許在愛情和創業夢想上,失敗總是引發更多的關注和留戀),在一個又一個夢想和努力的闡述中,中國創業者的群像被真正的、莊重地樹立起來,他們的群體價值觀得到了承認、尊重與傳播。
再次,導師團隊的專業性。如果說,《中國好聲音》這樣的“頂級導師”團隊尚且會傳出“在節目中占股,參與運營”的傳聞和揣測,《愛拼才會贏》的重磅導師團隊則根本無懼這樣的傳言。“中國天使投資第一人”之稱的薛蠻子、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人,被譽為“金牌投資人”的章蘇陽;今日資本創始人,“投資女王”徐新;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亞太地區卓有聲望的新經濟領袖陳宏;璞玉投資的發起人,在中國投資界闖出一片天地的瑞典人孔翔飛——此五人作為中國風投領軍人物,組成了當之無愧的導師矩陣。無論從專業角度、利益角度和影響范圍上看,他們都“不缺錢”、不需要娛樂化包裝、不需要作秀。那么,是什么真正打動他們,把他們留在攝影機前,留在瑣碎、令人疲倦的拍攝現場?
究其原因,《愛拼才會贏》的主持人李詠曾用一句笑談點出關鍵所在。他說:“投資人都具有狼性的,他們都很貪婪。”這種貪婪指的是天生對資本和利潤的敏感和追逐。在洪雷看來,五位導師也都在卯足勁“哄搶”好項目。即使在節目中談笑風生,場下卻潛流暗漲,五位投資導師真正使出渾身解數,力求把好項目和好的創業者留在自己手上。初選過后,導師們會對所選擇的選手和項目進行各方面實地考察和評估,就連“檔期最緊”的薛蠻子都已三次為錄制而臨時改簽機票。其中一次竟然是因為與選手聊得不夠盡興,于是薛蠻子當場宣布,把所有行程押后,邀請選手錄制結束后到其住處繼續談。如今節目拍攝尚僅過半,五位導師已達成投資意向的,總計金額達到近五億。洪雷認為,權威導師對《愛拼才會贏》不遺余力的參與,恰恰證明這是一個真正的創業平臺,創業者和他們所帶來的項目都是真實且極具價值的。創業者和導師在節目中真槍實戰的論證過程,也賦予節目另一個深層含義。受眾們通過節目得到思考:華商的創業精神是什么?什么是中國創業的好項目?節目傳遞了正確的財富觀和創業觀,使之成為中國當下公眾語境下最急需的財富課堂。
最后,我們必須看到,雖然《愛拼才會贏》是專業性很強的節目。但在節目策劃過程中,東南衛視就十分強調“綜藝節目”這一根本屬性,想盡辦法確保高端創業財富類節目的可看性,要求“務必讓觀眾看得明白,看出激情”。因此,在節目籌拍初期,硬件設施上就做了極大投入,無論燈光舞美效果還是音響道具,均由國內一流團隊精心設計,現場效果要求“完全不輸當下大熱的音樂類選秀節目”。并重金邀請李詠加盟主持。在節目的投入上,幾乎可用“不計成本”來形容。也正因為如此,《愛拼才會贏》從觀賞性上說,方能達到不遜色于其他衛視綜藝饕餮的效果。
值得思考的是,在“收視率至上”的電視大環境中,東南衛視為什么愿意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打造獨具價值觀的高端創業節目?業內研究人士認為,這和東南衛視正著手進行的頻道戰略調整不無關系。東南衛視在當下衛視混戰局面中尚屬弱勢,近年來一直在尋求自己的突破口。2013年初,東南衛視宣布圍繞“海洋文化”這一定位進行重大改革,開啟“大海洋時代”,尊重并傳承了自身近二十年的積累與創造,更堅定的立足地域和本源;同時強調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性,彰顯其不可小覷的野心。東南衛視恰恰顯示自己作為主流媒體的視野和胸懷,它愿意引導受眾們去注視和體驗,什么是人人有權共享的中國夢。什么是值得為之奮斗的成功、失敗與豪情。受眾也對東南衛視這一發心給予積極回應。《愛拼才會贏》節目播出至今,收視率已上升50%,取得同時段全國收視前十名的好成績。基于節目本身發廣泛影響力和良好走勢,東南衛視總監葉雄彪表示,圍繞《愛拼才會贏》的衍生節目也在積極籌備之中,即將登陸熒屏。
面對“是否想將自身平臺、品牌和財富新貴緊密結合”這樣的問題,葉雄彪的回答頗為大氣。他說:“我相信《愛拼才會贏》這個節目,包括整個華人商業世界最終目的,都不是為——追名逐利——而存在的。電視節目的最終指向,也絕對不是單純的收視率。愛拼才會贏,最終‘贏’家遲早會浮出水面。受眾們會做出選擇,而這個選擇一定是奮斗精神、價值取向之‘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