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刊]
《出版廣角》,美麗前行!
文/王謙 山東出版集團山東友誼出版社編審
這十年,我最喜歡的刊物有三個:《收獲》《萬象》《出版廣角》。如果從專業的角度給三刊的策劃、組稿、編輯難度作一連線,所成折線或曲線,由前向后必然呈上升狀。《收獲》依托海派文化,每期作品數最有限,一部長篇小說就占去半本的篇幅;《萬象》傾向于讀書界的小資味兒,海外作者就占一半的固定作者群。《出版廣角》立足于全國出版業,而策劃、編輯的眼光并不止步于出版,而是具有全國性的文化視野,將這個行業刊物做得高于全國同類刊物之上。這,端的是眼光和能力的體現,硬實力、軟實力缺一不可。有時老王會竊想一下:它之所以喚作“出版廣角”,淺表的原因是由新聞出版局主辦,但在客觀操作上,編輯部一幫人其實不過是拿“出版”來作一個時代文化的具體切入口,鍋里煮的其實是當下中國的泛文化。
其實,《出版廣角》所涵蓋的領域,完全配得上一個類似“文化月刊”的名頭。五六年前,曾給“廣角”的朋友建議可以搞一個刊中刊,使其中超出出版領域的文章整合起來,形成本刊在出版業之外的影響,同時使刊物的層面更豐富化。
《出版廣角》當下面臨的形勢可能是它創刊以來最嚴峻的時刻。紙質書出版的式微,數字出版待發展又尚未成熟,作為立足出版現實的刊物,一定面臨著種種困擾。可喜的是,《出版廣角》不畏亂象紛擾,年輕編輯們在策劃選題的過程中似乎總有抽絲剝繭的智慧,每期的主打選題都極切近最現實的當下,讓廣大讀者在其引導下達到新的理解程度。
與此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刊物的文風。編輯似乎在努力形成一種“廣角文風”,那就是排除高頭講章,提倡認真而有趣甚且調侃的寫法,刊物給予讀者的是一種活潑有趣的閱讀感。我與《出版廣角》結緣十幾年,約稿編輯對文字風格的要求總能讓我處于激越、投入的寫作狀態,在這里發表的文章也構成我寫作生涯中最認真、最重要的一個版塊。
我敬重《出版廣角》,為它的每一步美麗前行而欣悅。
[聲音]
世界充滿不公平,你不要想著去改造它,而是去適應它。 一個人心有不平,他就會抱怨,就會以一個完美的準則來評判周圍的事物,他滿目所及都是不公平。一個忙人沒有時間去抱怨別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那你肯定是個閑人。
——比爾·蓋茨給年輕人的忠告
中學生出手不凡,大學生反而寫的東西像小學生,原因就在于中學生能模仿。
——莫言認為,很多中學生寫的東西像魯迅,是因為他們背得多,學得多。
傳統書較數字化閱讀的優勢在于其感性的表現方式:實物感和現實感。畢竟紙張本身就是一種信息載體。有人擯棄網絡下載而選擇購買圖書,就是特別珍視書本持握在手的感覺:實在且耐久。
——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前主席烏塔·施奈德
名社要由名品及名編輯組成,任何一部出版史,一定是由名書、名編輯、名社寫就的。
——清華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吳培華
中國人口那么多,孩子那么多,市場那么大,做一個童書展,能引領那么多孩子的閱讀,這是童書展更大的社會意義。
——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談首屆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舉辦的意義。
依照尼采思想,在最缺乏方向的時代,我們需要的剛好不是“方向”,而是“力量”與“勇氣”。那些自認為有資格告訴我們未來方向的人,你要特別小心,因為他們只是“偶像”,并非“真理”。
——臺灣如果出版社總編輯王思迅
聽到一個觀點,出版業不是屬于年輕人的行業。出版業的人才基石是那些經驗豐富,而又人老心不老的老家伙們。第一,年輕人遠離讀書,讀者年齡將越來越偏大;第二,書業是講究積累的行業,知識積累,人脈積累,品位積累;第三,人老了,才能忍受這個行業的清貧和無聊。
——出版人、數字出版的研究者與實踐者任翔
早上與朋友分享出版行業的前景,真應了這三句話“要么狠,要么穩,要么滾”,狠是說要做到行業的頂尖,做到極致,出版一些極具市場競爭力的暢銷書;穩是穩健經營,出版一些實用性的常銷書;要么只能不做出版了。
——出版人馮睿
現在大家都在說中國夢,兒童文學也是非常好的中國夢。我的夢想就是中國的兒童文學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喜歡。——兒童文學翻譯家、作家任溶溶
[資訊]
重慶出版集團打造數字出版新平臺
10月25日,重慶出版集團公司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促進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助力全民閱讀活動開展。雙方將開展系列合作。例如,在確定了“電子書包”合作商務模式后,雙方將向教育界和市場大力推廣“電子書包”產品;通過共同整合各自擁有的資源合作運營移動增值業務;共同探索和推動校訊通業務合作;中國移動重慶公司還將為國家級出版傳媒創意中心——重慶出版傳媒創意中心提供信息化綜合配套服務。
上海交大社輸出《諾丁漢的中國校長》英文版權
11月3日,《諾丁漢的中國校長》英文版版權輸出簽約儀式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區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鄔書林出席儀式并講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社長韓建民、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人勞倫特·賈米納德代表雙方出版社簽約并致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口管理司司長張福海、土耳其出版協會副主席法里·阿里爾等出席簽約儀式。這次活動是中國主賓國重要活動之一,來自中土雙方出版界和教育界的數十位專業人士也出席了該項活動。
浙少社《我成了個隱身人》獲兒童文學最高獎
由中國作家協會舉辦的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近日揭曉,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任溶溶童詩集《我成了個隱身人》榜上有名,成為20部獲獎作品中唯一一部贏得28位評委全票通過的作品,91歲高齡的任溶溶先生也成為此獎項年紀最長的獲獎者。該書收錄了童心未泯的任老先生在耄耋之年新近創作的一百余首兒童詩。其中不僅有通過孩子口吻講述的對大人世界的觀察和理解,也有帶著童話色彩的小故事詩,更有爺孫兩代人的幽默對話、對日常生活世界的童心發現。
接力社推出“我是夏蛋蛋”系列
著名閱讀推廣人,幻想文學作家彭懿創作的“我是夏蛋蛋”系列,是一套挑戰兒童幻想力,充滿了溫暖和關愛的作品,彭懿語言幽默、故事充滿幻想與溫情,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好像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孩子的勇氣、智慧和自信心。2013年,接力出版社隆重推出“我是夏蛋蛋”《信箱里掉出個小精怪》廣播劇,并陸續在陜西、四川、湖北等地的廣播電臺播出,《我是夏蛋蛋》有聲讀物AAP應用也將于近期在蘋果商店上架并免費下載。
人衛社2013年年會在京舉行
為了在醫藥衛生出版工作中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會議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意見,在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在深入征求各方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人民衛生出版社專家咨詢委員會、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組織召開了“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人民衛生出版社專家咨詢委員會2013年年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桑國衛等有關領導,全國醫學院校領導共300余人出席本次會議。本次大會的主題為在總結回顧中國特色醫藥學教材建設的經驗和成就的基礎上,共同研討如何以醫藥學教材創新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和促進以“5+3”為主體的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如何以數字出版為引領,創新建立醫藥學數字教材建設新模式,推動醫藥出版轉型升級;如何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提出的“全民健康素養促進活動”“服務百姓健康行動”的總體要求,全面提升醫學科普出版質量,提升我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質量與水平,服務百姓健康。
《孝·親三部曲》催人回歸親情本源
10月13日重陽節,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親疼》《親緣》《親享》——《孝·親三部曲》。這套叢書以孝親精神為主題,呼吁及時行孝,提倡提高公眾敬老及回饋父母的感恩意識。孝親敬老,在家國同構的政治體系里,是最核心的社會文化,“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孝親文化是社會告別疏離狀態的重要紐帶。《孝·親三部曲》,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達,催人回歸親情本源,可以啟迪人們重拾生命里遺落的親情,救贖漸現冷漠的靈魂。
《實用檢驗醫學》再版
曾被中國書刊協會評為“2010年全行業優秀暢銷書”的《實用檢驗醫學》日前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再版。《實用檢驗醫學》在第一版基礎上,新增了“實驗室管理”和“檢驗醫學進展”兩篇,并補充更新了檢驗醫學領域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標準。該書由叢玉隆教授擔任總主編,其他國內十名教授為主編,內容涵蓋檢驗醫學的基礎理論、檢驗技術、臨床應用、前沿進展、標準和指南以及管理科學等,是多方位、多視角、多專業,全面實用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大型檢驗醫學參考書籍。
“世界經典文學分級閱讀文庫”問世
日前,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推出“世界經典文學分級閱讀文庫”,依據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少兒閱讀模式對世界經典文學進行兒童分級閱讀的設計,極大保障了兒童閱讀的全面性、系統性、科學性、針對性。該叢書共48冊,分“秋之韻”和“春之聲”兩輯,每輯24本。每部經典作品除文本外還包括了“關于作者”“關于這本書”“精彩導讀”“閱讀延伸”四部分閱讀指導內E8/Piw3cepDN+54Xn72l2Q==容。旨在呼應孩子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不斷拓展、深化的課外閱讀需求。
吳淡如推出都市女性私房書
《我不要我的人生,再錯過這美好》是“華人情感閨蜜”吳淡如寫給都市女性的私房書,書中談美食,論時光,說愛情,聊夢想。吳淡如親歷威尼斯、南極、巴黎、丹麥等地,將自己的各種經歷、感悟寫出來與讀者分享。在路上,她享受了孤獨與美好,旁聽了故事與經歷,鍛煉了自我毅力,品嘗了人間美味……她說,這些都是人生不能錯過的美好。跟隨吳淡如的文字,可以用心感知四季美好,邂逅浪漫愛情,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朱軍熒屏悟語》首發
10月22日,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軍攜新書《朱軍熒屏悟語》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新書發布會,央視主持李瑞英、敬一丹、董卿、朱迅、張澤群以及朱軍學畫的“師傅”范曾齊來助陣。該書是朱軍過去20年在央視主持的職業感悟,書中,朱軍結合自身經驗,著重闡述了所有主持人都關心的“在主持人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的今天,如何在受眾的心中站穩腳跟,樹立自己的品牌;一旦成為一名主流媒體的主持人,如何在國家舞臺上發揮自身特色,施展專業技巧、傳播策略,以吸引、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喜好和需求”等業內熱點問題。朱軍從傳播學中傳播者的角度,結合自身經驗,著重闡述了所有主持人都關心的兩大問題:一是在主持人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的今天,如何在受眾的心中站穩腳跟,樹立自己的品牌;二是一旦成為一名主流媒體的主持人,如何在國家舞臺上發揮自身特色,施展專業技巧、傳播策略,以吸引、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喜好和需求。朱軍曾在微博上透露,新書是其“歷時四年的心血之作”,是“一本關于主持傳播的專業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