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的教育不再只重視“讀、寫、譯”,更強調“聽、說”等與英語應用密切相關能力的培養,英語教材的編撰也應體現全面化、綜合性以及應用性。本文針對當前綜合素質教育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材編撰展開討論,通過分析,提出相關的意見和改進措施。
大學英語教材編撰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1. 第四代教材編撰現狀
第四代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突破了原有教材模式的瓶頸,不僅僅是教師教學的“模本”,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本”。這一轉變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也著重體現出綜合英語素質的培養,設置了讀寫教材、速讀教材、泛讀教材、聽說教材、綜合教材等多個教材分支,初步實現了英語教學的模塊化、立體化和整體性。第四代教材的另一個推進綜合素質培養的創新之處在于引入光盤教材以及網絡多媒體的教學模式,一般來說,當前高校一星期要為每個班級安排6個課時的英語課(每課時45分鐘),其中兩課時為網絡多媒體英語教學。
2. 內容實用性有待改善
當前大學英語教材部分內容的實用度不高,即教材編撰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如課后閱讀中有一些文章過于難以理解,語法上也難以分析,只有一些專業從事英語研究的人員才能解析,不適用于高校英語教學;聽說章節過多,每章還分A和B兩小節,有的章節內容上相似,顯得只是為了填充版面才將其編入教材之中。當前英語教材的商業化氣息較重,封面精美,追求以外表促進銷量,內容卻顯平庸,還有一些內容不適合高校英語教學。第四代英語教材實用性雖然較第一、第二代教材已經有明顯的提升,但是還稍顯不足,形式化造成頁面資源的極大浪費。另外,第四代英語教材與大學專業學科的關聯度不高也是其弊端之一。大學生學習英語是學以致用的,在走向職場平臺時,一些大學生僅僅會簡單的交流,對于自己要從事專業的英語卻顯得陌生,這不利于大學生職場長期的發展。為了適應各個學科不同的需求,英語教材應有針對性地加入一些商業、醫學、管理以及計算機等方面的實用性內容,這對于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諸多益處。
3. 內容上過于偏向西方化
語言是一門與文化密切相關的語言藝術,學習英語的另一個任務就是通過教材的敘述,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特征以及風俗習慣,擴大大學生的語言視野。我國英語教育多年來一直強調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和內涵,但是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即語言的交流是雙方的,我們在同外賓進行語言交流時,同樣需要將中國的文化以及民族風俗用英語表達給對方。一些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和職場時,常常會出現無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情景。高校的英語教材極少涉及中國的文化藝術和風俗習慣,這一內容上的忽略是導致中國文化藝術很少被外賓了解的原因之一。大學生是將來我國對外交流的主力軍,有必要承擔起將中國文化介紹出去的重任,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因此,高校英語教學編撰中,中國元素的疏漏是一大弊端。
4. 教材編撰沒有適合各個英語基礎和層次的學生
我國高校的辦學層次、學術層次、隸屬關系以及辦學體制是有差別的,分為重點院校(主要由211與985工程院校構成)、普通院校以及高職(專科)院校。這些院校接收的學生質量不一,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差別較大。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是影響其對同一種事物接受結果好壞的主要因素。我國高校英語教材的編撰沒有實現針對性,同一種或是同一層次的教材難以適合各類高校的大學生,就現今廣為運用的《新概念大學英語》教材來說,其難易程度適中,但是在國家重點高校以及地方高職(專科)院校授課的效果反差較大,一本重點高校大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以及刻苦程度都明顯高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他們普遍認為《新概念大學英語》教材易于學習,學起來顯得輕松,學習效果好,甚至滿足不了他們對英語教材的要求,重點高校的一部分大學生在閑暇時間選擇自修更難的英語教材;而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新概念大學英語》學起來顯得吃力,他們表示,由于在高中疏于英語學習,大學教科書中的好多單詞都還不認識,語法結構還不清楚,文章理解困難,“學不懂、學不會”的情況普遍,長此以往,不僅導致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下降,還使得教師的教學進度大打折扣。可以看出,統一的英語教材難以實現廣泛性的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
關于大學英語教材改進和完善的相關建議
針對當前大學英語教材編撰存在的弊端,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1. 英語教材編撰要重視和引入中國文化
在大學英語教材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國文化風俗的相關內容。現有的大學教材章節的最后,通常都會舉出幾個英語小故事或是名人名言,旨在讓學生們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按照這個方法,同樣增加一些中國古詩詞的英文翻譯賞析或是在每個章節中安排一個中國四大名著中的小故事,可以引起大學生極大的賞析興趣。大學生在見到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的字樣時起碼能知道是《三國演義》,聽人介紹起Terra Cotta能知道內容與兵馬俑相關,這些都有利于日后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在具體的設置上,可以重點編入一些與西方風俗既有聯系又存在對比的內容,易于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和脈絡,完善英語素質教育的漏洞。
2. 教材編撰要分層次
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高校大學生,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我國專業課教材的編撰方法,即對于高職院校,英語教材在內容編撰上需要偏重英語基礎知識,生詞詞匯比例要適當減少;對于“211、985工程”院校以及相關院校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教材內容設置上需要講求一定的深度和寓意,在大學生翻譯語句的同時重視培養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讀懂文章”。國內主流權威的大學英語教材是由教育部、各重點高校的英語研究人員和知名教師組成的專家組共同編撰的,在內容層次和難易程度上難以把握,所以,筆者建議在教材發行之前,在各層次區域高校范圍內做試點工作,以便最終編撰出普遍適合各層次大學生的多種英語教材,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3. 重視多媒體網絡教材的編撰
以教學光盤、軟件以及網絡資源為代表的英語多媒體教材是當代實現英語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大學生的聽力訓練、表達訓練以及師生互動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形象化、可視化、趣味性等特點,對于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可謂“百利而無一害”,高校的英語教材編撰已經打破了傳統的書面英語教材的編寫和排版的格局,多媒體教材正在迅速崛起,英語多媒體教材在內容上的創新潛力遠遠大于書面教材,相關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在組織編撰時,在保持創新型的同時,需要給予一定的規范和約束,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教材內容的一致性。
4. 大學英語教材編撰要重視“養心”
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認知還是對事物的判斷上都較為成熟,但是,同時也易于受事物和現象的誘惑。綜合素質的教育不僅僅限于學術水平,還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大學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時期,英語教材編撰的內容設置上要強調“養心”,編入一些陽光學習、健康交友以及未來擇業等方面的內容,嚴禁負面和不健康的信息,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心理素質,培養健康的身心。
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是英語教材的編撰的原則和宗旨,我國社會文化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急需高素質復合型英語人才,在教材編撰方面探索實用化、模塊化和層次化,有助于更好地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
(作者單位:重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