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職業(yè)學校、高等專科學校不僅屬于高等教育范疇,而且屬于職業(yè)技術教育領域。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及教學作了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突出強調“高職英語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英語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huán)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的改革,主要是指使教材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的現狀,突出實用性、職業(yè)性。英語知識與職業(yè)技能相結合,必定能為其職業(yè)規(guī)劃的實現增添有利砝碼。同時,高職大學英語教材的改革也能推動高職院校英語教育理念的革新,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這對我們整個英語教育體系的建設是十分有利的。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建設的現狀
1.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重視英語知識性與實用性的統(tǒng)一
高校英語所采用的教材除讀寫、聽說教程外,還包括配套的課外延伸教程以及相應的教師參考書。而高職高專英語教材,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外,還重視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選取了上海外語出版社全新版的高職高專英語第四冊教材——《大學英語4》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本科英語第四冊——《新視野大學英語4》教材進行對比:
比較兩本教材我們很容易發(fā)現,普通本科院校十個單元的選材更強調知識性,如電信革命、種族遺傳、奴隸制等,選材宏觀,理論性強。而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從選材內容上來說,除了重視知識性,更加強調實用性,主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自然、汽車、工作、旅行等,這些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內容,增強了英語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能使英語知識真正地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服務。
2.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強調學生的參與性
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方式是點對面的教育模式,老師授課,學生埋頭單詞和大量練習中,這種應試性英語學習產生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新版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注意到了這一點,變傳統(tǒng)的“輸血式”學習為“造血式”學習,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英語教材學習,鍛煉了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具體到教材內容中,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實用英語》為例: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雖然教材主要仍是在培養(yǎng)學生基礎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但是學生的參與、互動已經是教材必不可少的內容。在“說”的部分,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對話練習口語;在“聽”的部分,學生在聽完對話后要口頭回答問題;在“寫”的部分,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自主寫作;在第五部分培養(yǎng)學生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興趣、愛好。這種良性互動,完全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材內容中。
3. 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不可否認,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在改革中不斷完善,實用性與參與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但高職高專英語教材中仍存在大量問題。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才能為教材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思路。
首先,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材種類繁多,內容雜亂,難以形成系統(tǒng)。據了解,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并未規(guī)定大學英語統(tǒng)一教材,地區(qū)和學習采取的英語教材都不盡相同,教材來源多樣。
由于新課標的實施以及高校自主性的增強,教材日益多樣。高校教材成了出版社爭搶的市場,為了搶占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市場,出版社搶時間、打公關,無論是否具備編寫高職高專英語教材的能力,都組織出版英語教材,這必然導致教材質量良莠不齊。而高校中負責采購教材的多為行政工作人員,很少具備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經驗,在教材選取上很難甄別出教材的優(yōu)劣。雖然教材每單元的主題安排力求貼近現實,但是話題跳躍大,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知識點分散,重點不夠突出。
其次,高職高專英語教材缺乏層次性,不能夠滿足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縱觀現在的高職高專教材,內容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一份針對高職高專學生和老師的調查顯示,70%的教師認為現在使用的英語教材偏難,授課任務重,很難在規(guī)定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另外,70%的學生也對教材不滿,認為聽力語速快,單詞起點高,語法注釋少。 知識的積累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英語教材切忌簡單化,教材過難或過易都不利。
再次,高職高專英語教材缺乏職業(yè)性特色。高職高專教育是職業(yè)教育,教材應充分彰顯職業(yè)性特色。職場是高職高專學生的目標,高職高專英語教材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今后所從事職業(yè)相關的英語能力。每個行業(yè)都有各自的英語需求,以面試為例,學生不僅要學習普通的面試流程,還要具體掌握與職業(yè)相關的英語面試內容,普遍適用性的英語教材難以滿足各個行業(yè)的具體需求,也就難以為學生的職業(yè)所服務。
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建設的趨勢
1. 高職高專院校結合本校專業(yè)特色,自主研發(fā)具有職業(yè)性的英語教材
在當前工學結合的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套用一般的大學教材難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的職業(yè)性需求。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專業(yè),不同院系、專業(yè)的英語學習要求不同,要做到因材施教,院校就要根據本校專業(yè)特色,自主編寫具有本校專業(yè)特色的職業(yè)性英語教材。
首先,高校應組織一支富有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經驗的編寫隊伍,不僅包括英語專業(yè)教育專家,還應該吸納相關職業(yè)內的人才。其次,在編寫教材前應該進行充分的調研了解,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多種形式,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需求,深入企業(yè)內部,了解每個具體職業(yè)所需要的專業(yè)性英語內容。最后,在編寫過程中,應優(yōu)化結構,突出重點,營造職業(yè)性場景,彰顯職業(yè)性特色。深圳信息職業(yè)學院使用的《IT職業(yè)英語教材》綜合國內外英語教育專家以及IT從業(yè)人員的集體智慧,將基礎商務英語與具體IT工作場景相融合,滿足了新型IT人員的職業(yè)英語需求。參照其教材內容:
這份教材將英語學習與具體職業(yè)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高職高專英語的職業(yè)性特色,值得各高職高專院校學習。結合專業(yè)優(yōu)勢,構建職業(yè)性教材,順應學生和職業(yè)需求,將成為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材建設的必然趨勢。
2. 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重注教材的層次性、系統(tǒng)性建設
各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好的英語教材應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知識呈螺旋形上升結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學習要求。在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建設中,要深入了解不同地區(qū)、不同院系、不同年級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教材建設的起點要與學生的基礎水平相適應,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英語知識的積累,教材內容應不斷豐富與完善,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
3. 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擴展延伸教材內容
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也為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內容的延伸與擴展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以往枯燥的延伸閱讀與課外訓練讓學生倍感壓力與負擔,新的教材充分利用電影、音樂、綜藝等形式,靈活多變地擴展學生英語學習與運用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內容。教材可以通過模擬、配音、表演、演講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 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fā)與整合
教材的編排要有邏輯性,便于學生和老師的深度整合;教材編排要多樣化、個性化,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當前的英語教學與學習,要立足教材,同時又要超越教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內容進行整合、重組,發(fā)掘教材之中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因地制宜地進行教學。另外,教材應增加一些場景,盡量減少程式化和預設性,靈活多變的內容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