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國大陸有580多家出版社,其中很多是專業出版社,地圖出版社也是其中的一類。地圖出版社以出版各種地圖、地圖冊和交通、旅游、測繪、農林、地理等相關類別圖書為主,同時承擔地圖數字化產品生產任務及外來地圖數據加工任務。目前中國內地共有9家地圖出版專業出版社,分別是:星球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哈爾濱地圖出版社、成都地圖出版社、湖南地圖出版社、山東地圖出版社、廣東地圖出版社、西安地圖出版社和福建省地圖出版社。
2013年4月第23屆海口全國書展期間,9家地圖出版社都有參展。筆者有意識收集了各個地圖出版社參展情況,現以管窺豹,將地圖類出版社的經營情況以書展所見匯總如下。
一、同質出版物較多
因為專業歸口的原因,地圖出版社選題較為狹窄,出版內容的選擇較少。在第23屆海口書展上, 9家地圖出版社的出版產品就呈現出同質化現象,出版選題嚴重撞車。例如“司機行車指南”系列 “XX省高速公路及周邊省區公路里程”等地圖冊好幾家出版社都有出版,從裝幀設計到內容體例、格式、開本都大同小異,只有出版單位和出版時間不同。至于區域分省公路網地圖、分省地圖冊系列,幾乎每家出版社都有出版。這些地圖冊同質化嚴重,大多是不同書商與不同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產物。筆者調查了解得知,書商各有自己的配送渠道,所以出版社無銷售壓力,樂得出版,至少取得出版產品豐富的表面繁榮假象。筆者還發現天地經緯圖書、美景圖書這兩家圖書公司和多家地圖出版社都有合作,此次書展上看到很多這兩家書商和不同出版社合作出版的產品。甚至有同一個書商或者工作室與不同出版社合作出版相同的產品,比如美景圖書公司就先后和兩家地圖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國司機地圖冊》(皮革版)。另外,《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在展會期間受到較大關注,筆者曾多次遇到要求代理《世界地圖》《世界地圖冊》《中國地圖冊》和《中國地圖》等產品銷售的批發、零售書商。但這類產品在此次展會上卻較少。
二、不同地圖出版社之間產品規模相差較大
中國地圖出版社隸屬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局,星球地圖出版社隸屬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這兩家出版社是中央級出版社,資源豐富,技術雄厚,產品規模較大,其他7家地圖出版社難以望其項背。事實上,兩家中央級出版社之外的其他7家地圖出版社的產品規模差距也比較大。其中湖南地圖出版社、成都地圖出版社、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山東省地圖出版社的產品較多,他們都出版有教輔及少兒圖書,成都地圖出版社此次參展的少兒圖書近61個品種,是除中國地圖出版社和星球地圖出版社外的兄弟出版社中出版非地圖類圖書最多的一家。教材教輔歷來是大陸出版社利潤的重要來源。但地圖出版社由于各社的社情不同,并非都有出版教輔圖書。根據此次書展情況來看,教輔品種最多的地方出版社是山東省地圖出版社,他們的教輔產品有22個品種。下表是部分地圖出版社出版物品種不完全統計比較(非地圖、地圖冊產品)。
星球出版社的品種還有生活藝術類、計算機類、農家書屋和圖書館館配系列,這些圖書品種明顯區別于其他地圖出版社,部分產品可以與其他綜合出版社的同類產品媲美。
三、地圖出版社出版物定價高于其他圖書
地圖出版社的出版物定價高于一般圖書這是普遍狀況,對開雙面印刷的單張地圖定價基本上都是5元—8元左右,如果是對開手繪地圖,每張定價會高達10元—12元。從印張與定價比來看,地圖出版社的出版物定價遠遠高于一般出版社的圖書定價。筆者分析各個地圖出版社的定價情況還發現,中國地圖出版社、星球出版社的地圖冊和單張地圖定價較高,有的地圖冊每個印張達5元以上,每印張定價超3元的地圖冊非常普遍。但是高定價的圖書裝幀設計并不出眾,這可能和內容比較專業,或許因為是某類讀者必備的工具書,不愁銷路,也沒有什么競爭壓力。高定價的地圖、地圖冊都比較新,是2013年第一季度新出版或者新修訂重版的。其他7家地方地圖出版社的地圖冊類圖書每個印張定價都在2.5元—3元,高于其他圖書的每印張定價。一般圖書的定價都在一個印張都在2元以下,只有非常專業的工具書定價在2元以上一個印張。地圖出版社的產品定價高于其他出版社的出版物,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地圖制作成本較高,二是彩色印刷,印刷成本較高;三是地圖、地圖冊屬于工具書,銷售目標明確,就像館配圖書一樣,可以高定價。正因為如此,所以地圖出版社銷售的地圖、地圖冊折扣也較高,一般是6折甚至7折供貨,這與很多出版社5折甚至4折就供貨的情況很不一樣。從定價和銷售折扣來看,地圖出版社與其他出版社相比,稍占優勢。
四、新產品雖少,但是很有發展前景
地圖出版社的選題有限,出版內容也較窄,產品創新比其他出版社會困難得多。雖然地圖出版社的鮮有創新產品,但此次書展,還是有兩種地圖產品引人注目:一是中國地圖出版社生產的地圖類延伸品,二是星球地圖出版社的三維立體地圖。所謂中國地圖出版社生產的地圖類延伸產品,是指中國地圖出版社創造性地變換地圖印刷材質,他們把地圖印刷在購物袋和雨傘上。附帶了地圖的普通的購物袋和雨傘有了文化屬性,身價立馬看漲。例如印刷地圖后的雨傘每把定價68.00元,印刷地圖后的購物袋每個定價88.00元,但是在展會現場仍舊有不少人咨詢購買。實際上,這種精度不高帶示意性地圖印刷在雨傘、購物袋等材質上并不需要多大科技含量。換句話說,生產這種帶地圖的雨傘和購物袋,與生產其他圖案的雨傘和購物袋在成本上應該相差不大,但是新穎的地圖雨傘和購物袋不僅有示意圖的效果,還有文化附加值,售價稍高,也有消費者買單。星球地圖出版社開發的塑料材質的三維地圖在這次書展上也大受歡迎。8開的省級區域三維地圖雖然每張定價高達38.20元,仍吸引不少參觀者購買;對開的《中國地圖》三維地圖定價每張120元,打折后每張售價100元供不應求。筆者注意到這種立體地圖是塑料材質的,應該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顯示出三維的效果。這種三維地圖不同于以往的紙質三維地圖,有效克服了紙質三維地圖不能折、不便攜帶、容易損毀等缺點,因而大受歡迎。中國地圖出版社還針對高端地圖用戶用類似帆布的布料印刷地圖,比如他們的《世界地圖》每幅定價高達680元,這種地圖可作為高檔辦公用品掛在辦公室,不僅實用還有裝飾效果,非常有檔次。
五、缺乏出版人才,新書不多
從三四年前開始,9家地圖出版社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先后都完成了轉企改制工作。原來的地圖出版社改事業單位為企業,掛牌為地圖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歸各地的測繪地理信息局主管(其中星球出版社由解放軍總參謀政治部主管,中國地圖出版社隸屬中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原來地圖出版社的人員為了保留事業單位編制,基本上都離開出版社,轉崗到了測繪地理信息局其他下屬事業單位,甚至有的地方為了給原地圖出版社的職工保留事業單位身份新成立一個隸屬于策劃地理信息局的事業單位。換句話說,現在的地方地圖出版社人員匱乏,編輯、策劃、管理人才都非常欠缺。這從第23屆海口全國書展參展圖書情況可以看出來。與其他出版社相比較,如果說地圖出版社的出版品種不多是因為選題狹窄,那么地圖出版社新產品匱乏就說明是經營出現了問題。筆者發現甚至有兩個出版社的參展圖書(地圖),都是2011年甚至2010年出版和印刷的,最新的修訂圖書也是2012年年底的,2013年第一季度基本上沒有新產品面市。這無疑從另外一個方面證實了有的地圖出版社在轉企改制后人員缺乏,編輯、策劃和管理人員出現了斷裂。
長期以來,專業出版社在發展中都存在經營規模較小、圖書品種較少,經營實力弱等問題。作為專業出版社的地圖出版社也存在這些問題。那么,如何才能走出這種困局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廣納出版人才,加強經營管理
毋庸諱言,地圖出版社長期以來缺乏出版專業人才。一直以來,地圖出版社員工基本上全是測繪系統專業出身的,很少有出版專業或者中文專業的編輯。全部都是測繪專業員工的地圖出版社在不面向市場的時候是有明顯優勢的。員工就是作者,從制圖到出版,可以依靠出版社內部人員就可以全盤搞定,無須與外界聯系和合作。但是,面向市場的出版社沒有專門的出版人才是不行的。因為現在的出版社尤其需要具有產品策劃能力的策劃編輯,而不是閉門造車,僅僅會畫圖、制圖的策劃人員。地圖出版社因為歸口主管單位不是新聞出版局,長期以來,也很少外派參與新聞出版系統的培訓,多是參加測繪系統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作為出版社,地圖出版社的業務能力先天存在不足。仔細了解會發現,改制后的地圖出版社要面向市場,不僅僅是選題策劃人才嚴重匱乏,連編輯人員也普遍不足。據了解,改制后各地圖出版社構成的人員一是新招聘的,二是返聘原來的老員工。前者沒有從業經歷,業務能力很差,后者僅具有制圖能力,沒有策劃過面向市場的圖書產品。這兩種類型的編輯人員構成根本無法讓出版社具有競爭力。
要讓地圖出版社具有競爭力,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一是重金聘用專業人才,二是將現有職工送出去培訓、交流,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使之適應出版競爭要求。
二、開拓新業務,深挖行業潛在市場
地圖出版社轉企改制后,原來作為地圖出版社重要經濟來源的服務政府的生產科研項目被剝離,企業化的地圖出版社失去了原來旱澇保收的優勢。面對這種情況,地圖出版社需要拓展新業務,開辟新市場。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開發新產品,就像前面講到的中國地圖出版社的地圖雨傘和地圖購物袋,或者星球地圖出版社的三維立體地圖一樣,創新產品的形式,激活市場。比如可以開發利用地圖作為底圖的飛行棋之類的益智玩具,將熱愛家鄉、了解家鄉知識融匯于玩具之中。另外,還可以對特殊顧客定制產品,比如為酒店、旅游景區出版專版地圖,還可以印制一些景區景點示意圖在文化衫、陶瓷口杯上,作為紀念品出售。當然,將地圖產品高端化、禮品化也應該是一條出來,就像前文提到的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帆布材質大幅面地圖,專供高端客戶。筆者認為,越是專業化強的出版社,越應該走按需出版的道路,揚長避短才是發展正道。
三、結合自身能力,開發數字產品
現在身邊只要有iPad或者智能手機,就能隨時隨地查看電子地圖,Googel地圖、百度地圖、搜狗地圖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傳統地圖的地位。電子地圖不僅免費,而且比紙質地圖更新更快。傳統的紙質地圖產品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筆者所在出版社的紙質地圖最近兩年的銷售下滑就比較厲害。三年前我們的《廈門商貿旅游地圖》每年能賣五六十萬份,現在每年能賣十萬份就已經不錯了。地圖出版社為了適應市場,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發具有實用性、專門性、針對性的數字產品,立足于特定讀者的職業或者職業提升所需,使他們的閱讀與購買成為必然性,需求模型成為“必然需求”[1] 。
四、與民營圖書文化公司合作,互惠互利,共謀雙贏
其實從上個世紀后期以來,民營圖書文化公司就與開始與出版社合作。轉企改制前,地圖出版社不用面向市場,享受財政撥款,主要任務是服務于各級政府的測繪工作,印刷本省的地圖、地圖冊,面對找上門的書商要求合作出版,就順便合作出版計劃外地圖、地圖冊。其實質主要是書號合作,即出版社提供書號,民營圖書文化公司策劃產品內容和包裝,各自在自己熟悉的渠道進行發行[2]。甚至有不少出版社是變相賣書號,圖書的發行也不參與,完全由民營圖書文化公司把控。這種低層次的合作現在越來越不利于出版社健康成長。
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地圖出版社可以選擇較為成熟的民營圖書文化公司進行戰略合作,雙方可以就某類選題進行長期合作,系列化運作,甚至可以共同出資,資本重組,“共同投入,共同操作,做大蛋糕,雙贏多贏”[3] 。雙方揚長避短,做大做強,迎接市場挑戰,應該是今后常態。而且這種合作應不局限于地圖出版領域,專業出版社要向綜合出版社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
(作者單位:福建省地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