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實施新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原文學學科下的藝術設計專業列入新增的藝術學科,成為二級學科——設計學,這一變化必將帶來相關專業教學圖書出版的調整。在過去的十幾年間,藝術設計專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可觀的設計專業教學圖書市場,在100多家出版社角逐、并不斷有競爭者進入的狀況下,競爭愈演愈烈,教材質量則參差不齊。而藝術設計專業設置和教學模式已發生變化,同時數字出版的興起則可能引發學習方式的變革,在這種態勢下,想要在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市場占據優勢,出版社要做多方面的建設與開發。
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出版現狀
已有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主要是原藝術設計專業體系下的專業課程教材和教輔、教參,這兩類圖書的出版建設呈兩極化。一端是專業教材“高熱”發展,品種與數量激增,出版社紛紛涉足,競爭激烈;另一端是教輔、教參缺乏,增長遲緩。總的來看,現有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教材數量多,但質量參差不齊。國家圖書館書目檢索顯示,2012年出版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教材新品種有560多種,2011年新品種接近650種,2010年和2009年的新品種均在420種以上。雖然品種數量激增,但良莠并存,內容新穎、富有獨創性的教材不多,并且專業基礎平臺課教材和理論性強的專業核心課教材同質化現象突出。
教材品類全,但結構不均衡。原藝術設計專業體系龐雜,專業方向有十多個,各專業方向的教材琳瑯滿目,但結構并不均衡。其中,專業基礎課和熱門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教材品種最齊全,同類教材品種數量多;其次是熱門專業的選修課教材;招生量小、開設院校少的專業課程教材品種則屈指可數。
教輔、教參品種較單一,不成體系,建設力度小。設計類專業的教輔圖書罕見,雖然教參品種多,但多集中于學生作品集、學生競賽作品集、設計手繪和設計軟件使用教程。目前也出現了教學改革實踐成果總結類教參和從國外引進的藝術與設計課程教材,但總體上看,品種不夠豐富,單本多,套系少,體系性差,教輔教參有待開發。
專業教育的變化與發展趨勢
自1998年設立藝術設計專業以來,該專業發展迅猛,目前我國設計專業教育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在此進程中,藝術設計專業派生出眾多專業方向,各高校課程體系在持續的探索和教學改革中不斷調整、完善,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給教材出版提供了不斷增長的市場空間,促使專業教材大量出版。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對設計類專業進行了規范和整合,這預示著該專業類的教學體系將朝著規范、理性的方向發展。經過十多年的高速建設發展,設計學科高等教育逐漸呈現以下特點:
招生規模逐漸趨向理性化發展。近年來,藝術類高考考生人數呈下降趨勢,雖然全國高等院校設計類專業招生規模仍持續增長,但本科擴招趨緩,設立藝術設計專業較早的一些院校,招生人數穩定。
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呈現地域性特征。1997年高校擴招后,文科院校、工科院校以及綜合大學紛紛設立設計類專業、系,甚至學院。在發展進程中,后起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大多借鑒和引進先行、先進院校的辦學經驗,這種借鑒辦學模式在同一區域(省、市或自治區)尤為顯著,形成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區域性共通、“共同語言”更多的現象。
專業辦學的多元化和特色化日益顯現。隨著國內高考考生人數持續減少,一些院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力圖突破急速建設和發展階段形成的與其他院校近乎同一標準、教學體系相似的局面,在辦學理念、課程內容乃至課程體系方面都嘗試著向特色化、個性化的方向探索和改革。最早在美術院校開展的實驗教學改革已波及全國,有的院校創建了設計實驗教學中心,有的開設實驗課程,還有一些院校則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進行“特色課程體系”“創新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多元化、特色化的辦學模式與設計教育所倡導的創新、多元、特色的核心精神一致,這一趨勢在未來將更為顯著。
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的出版對策
基于設計類專業教學圖書現狀與該專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筆者提出以下出版思路。
1. 優化紙質教材
紙質教材在一定時期仍將是教材出版的主要形式。從設計類專業教學特點及其教育發展趨勢來看,紙質教材建設應特別注意在以下方面強化和提升。
(1)內容以就業和學生學習需求為導向。就業不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但卻是教育成效的“試金石”。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的第一目標是就業,實現就業才能談發展。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要在專業求學階段儲備,作為指導學生專業學習的教材應當與就業接軌,教材內容體系應以就業為導向。
設計工作的特點是“手腦一體”,既要有創意,還要能表達和實現,這也是設計公司要求專業畢業生具備的能力。因此,創新、應用與實踐要體現和落實在教材內容中:一方面,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應與時俱進,體現當今時代的特點和發展趨勢,讓學生的專業儲備與當今設計行業對接;另一方面,應當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設計實踐講解理論,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并養成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藝術設計專業教材應多角度地體現設計創意與實踐活動內容,例如實際設計項目案例分析、設計思考及可操作的設計課題練習等。
(2)以教學適用為本,組織編寫方式多樣化。多校合編是專業教材通常采用的編寫模式。盡管這種模式能博采眾長,體現不同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上的優勢,同時也為出版社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但設計類專業教學趨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個性化,多校合編顯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對于走在教學改革前沿、獨特性強的教材,多校合編缺乏可行性;在教學地域性明顯、教學體系與內容共性大的地區,組織同類院校共同編寫,則可取長補短,優化教材內容;高院與設計公司合作著書,能更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值得提倡的教材編寫模式。
另外,設計類專業教材的主要讀者是高校專業教師和學生,他們對美的事物更敏感,對美觀、設計感的要求也更高,教材的整體設計是否美而恰當,對營銷與推廣效果有重要的影響。裝幀設計既要“面孔”美觀、醒目、獨特,還要注意內文版式插圖設計的美觀、清晰和裝訂的規整、精細,用紙恰當、經濟、環保,考慮學生群體的購買力,以能表現內容適用為宜。教材推廣要考慮院校教學差異性和教學地域性特征,注意適用性問題,推廣人員首先要了解教材產品的內容、編寫特點,否則內容特質不能準確、到位地傳遞給高校教師和相關人員,推廣效果將大打折扣。
2. 建設教輔、教參等衍生品種
設計類專業教材競爭激烈,但教輔和教參圖書卻有很大空缺。藝術設計是思潮活躍,理念、風尚多樣且不斷推陳出新的領域,教材和課堂學習提供的知識有限,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視野勢必要通過課外閱讀來補充和開闊。好的專業學習參考書籍不僅會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將給出版社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引進專業圖書和國外藝術設計類專業教材是建設教參的一種方式。此外,可以針對國內設計類專業教學的特點,出版與專業課程聯系緊密、內容適當拓展的輔導用書。比如旨在提高專業能力水平、為未來從事專業工作打基礎的參考用書,以及與就業接軌、需要在專業工作的知識和能力方面充電的實用類圖書,這些都是學生歡迎、樂意購買的書籍,出版社可在這些方面著力建設。
3. 建設數字化教材與立體化教材
數字出版有傳統紙質出版難以實現的諸多優勢,如圖文聲一體、動態性、互動性以及環保性等,它可以讓閱讀變得立體、生動,更有趣或更便捷,這些特點正被應用于教材的出版。數字化教材在歐美一些國家已具規模,成為教材出版的趨勢,在國內它尚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國內出現的設計專業數字化教材還只是PDF格式的紙質教材翻版,價格通常與紙質教材相同,對學生沒有吸引力。但隨著技術進步,經過資源整合,能“動”起來、立體甚至動態地展現設計案例、對內容可加選擇的數字教材無疑非常適合設計專業的教學。
立體化教材是以紙質教材為基礎,并提供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視頻教學、網絡教學等,實質上是運用現代技術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與數字化教材相比,立體化教材更具現實可行性。設計類專業領域的立體化教材建設目前比較零散,缺乏系列性的產品,出版社可做的工作還很多。
隨著設計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躍進式發展階段形成的同質化教學模式向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發展,設計類專業教材也將由“量大面廣”轉向適用面小、用量減少,而學生和教師對專業圖書的多元化需求尚未得到滿足。把握專業發展趨勢和數字出版契機,重視教材教參一體化建設,積極開發數字化教材和立體化教材,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優質的內容,更便捷生動的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出版社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推動設計類專業教學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