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誦的目的,不僅讓孩子積累生活知識,而且讓孩子豐富思想,陶冶情懷。
《晨誦10分鐘》是河北教育出版社開發的一套兒童助學讀物,是河北省首套小學生晨誦經典讀本。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先生擔綱顧問,《晨誦10分鐘》全套書分為秋冬卷和春夏卷,共12冊,精選了960篇歷經時間淘洗、適合記誦的中外經典名篇,均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按主題呈序列化編排。在《晨誦10分鐘》中,無論是古詩文還是現代文,都是歷經時間的淘洗,承載著人類無窮智慧的文字。從《弟子規》《百家姓》《笠翁對韻》等傳統蒙學到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古人名篇,從“關注自我”到“關注社會”,都遵循了兒童的逐步向外輻射、擴張的思維過程和規律。
2012年3月,經過河北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出版局的認真審查,《晨誦10分鐘》被列入河北省青少年“閱·知·行”讀書活動的重點書目,不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紛紛購買,使該書的市場銷售量大幅提升。同時,為了配合學校建設書香校園的需求,河北教育出版社還努力開展“校園書吧”“讀書沙龍”“名家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該套叢書上市一年多以來,備受讀者關注和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并與馬來西亞春苗出版公司簽訂了版權輸出協議。
創新理念,珍藏童年
童年,多么溫暖美好的字眼!每每憶起童年,伴著悠遠的思緒,日本作家松下幸之助的抒情詩句便在腦海中激蕩開來:童年是“一條彩色的飄帶”,童年是“一脈川流不息的水”,童年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畫”。時光飛逝,童年漸漸遠去,我們轉身成為童年的欣賞者。我們欣賞一張張充滿稚氣的小臉兒是多么純真可愛,欣賞一雙雙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是多么天真無邪,欣賞孩子們幼小的生命里有那么多待開發的空白場地。而就在欣賞的同時,我們也開始意識到,除了嬉戲玩耍、學習知識,孩子們還需要一種超越時空的、精神的、心靈的生活。這,就是《晨誦10分鐘》的出版緣起,同樣也是《晨誦10分鐘》的出版理念。編者和編輯們通過每一個細節,向教育者們傳達著一種新的思想。教育不應該只是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應該給他們一種文化的熏陶與滋養,甚至是一種理想和信仰;應該讓孩子們在生命的黎明養成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并引導他們追求幸福完整的人生;晨誦的目的不僅僅是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更是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透過這一嶄新的編寫理念,我們可綜觀書中所涵蓋的成長、責任、理想、品格、科學、哲思、和平、世界等貼近兒童當下生活及未來人生發展的多元主題。
《晨誦10分鐘》在裝幀設計上突出了實用創新原則,同樣不乏亮點:一是針對選文大多為詩歌的特點,將開本設計為32開瘦長型。二是內文采用雙色印刷,體現出“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確,由粉紅到淡藍的彩色階梯”這一新教育理念。三是各冊分設副書題,并約請專門的圖畫作者繪制封面圖,畫面風格不僅與各冊內容相呼應,還體現兒童在經典的陪伴下一步步成長及內心世界不斷豐富的過程。四是為表現兒童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執著進取的精神,各冊目錄的版式設計均采用兒童歌曲《蝸牛與黃鸝鳥》的意境。打開一至六年級各冊目錄,可綜觀小蝸牛從起步到爬上葡萄樹采摘到成熟的葡萄這一過程的全貌。五是考慮孩子使用的需要,隨書配有精美的摘抄本,孩子們可以將自己喜歡的詩詞摘抄在上面。特別是其中內含的《新課標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首》和《古詩名句精選》,無論記誦、查閱還是摘抄,都非常方便、實用。
亮點頻出,點燃夢想
作為晨誦讀物,一定要有自己的鮮明特點,還要有非常強的實用性,為朗讀和教育嫁接橋梁。《晨誦10分鐘》亮點頻出,以期點燃童年多姿多彩的夢想。筆者認為,《晨誦10分鐘》的五大特性是其暢銷的主要原因:
第一,經典性。《晨誦10分鐘》節選的朗讀文章中,無論童謠、兒歌、兒童詩,還是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詩文,都是歷經時間淘洗的名篇經典。孔子、老子、莊子,李白、杜甫、白居易,徐志摩、冰心、葉圣陶,惠特曼、泰戈爾、狄金森……他們創作的一篇篇承載著人類無窮智慧的文字,將通過每天10分鐘的晨誦,讓孩子們獲得精神的成長,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文化的根基。
第二,適用性。編者在該書的前言中提到,選文采用“特級教師推薦、專家把關、學生試讀”的方式,層層篩選,優中擇優。“教師推薦”和“專家把關”一般相對容易做到,而“學生試Xddsib9E/7nONW0+4s/SIQ==讀”則是非常耗時耗力,相對比較難操作的。《晨誦10分鐘》的編者們不辭辛苦,通過讓學生對文章一篇篇的試讀,認真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并對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修正。例如,對孩子理解困難的地方增加注釋,對偏深的內容由低年級調整到高年級,對離孩子現實生活較遠的選篇干脆撤換等。最后,《晨誦10分鐘》的選文不僅適合孩子年齡特點,而且是孩子們喜歡誦讀的。
第三,易誦讀。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選篇都是以詩歌為主,內容積極向上,詞句優美,朗朗上口,使兒童在吟誦時不僅可以感受與理解,而且易于記誦。例如,一年級除了簡單有趣的數字詩和《弟子規》節選內容,主要是童謠和兒歌,孩子們可以在節奏輕快的誦讀中充分享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如《早安,小松鼠》《我給小雞起名字》《雪地給我拍照啦》等。同時各年級也有體現孩子成長主題的“宣言”,如一年級的《一》:“說起一/我就是一/世界上,我只有一個”;二年級的《我和小鳥和鈴鐺》:“鈴鐺,小鳥,還有我/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四年級的《詩梯》:“我要將理想寫成一首很長很長的詩/懸掛在天地之間”;五年級的《我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跡》:“我是獨一無二的造化/我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奇跡”等。這些詩歌不僅強調了兒童的主體性,極易觸動并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孩子身體和心靈一步步成長的見證,還強烈地折射出新時代兒童的自信自強、勇于超越自我、奮發向上、執著進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第四,序列化。無論古詩文,還是現代詩文,均依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按主題呈序列化編排。其中,古詩文部分分別從簡單的數字詩到以傳統節日、季節、景物、作者等為專題的組詩,從傳統蒙學中的《弟子規》《百家姓》《笠翁對韻》到孔、孟、老、莊以及歷代古文名篇經典;現代詩文部分則呈現兒童從“關注自我”到“關注他人”“關注社會”“對人生、世界的哲學思考”等思維一步步向外輻射、擴張,并且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和規律。以“哲思”主題為例,一年級選文丹尼斯·李的《進城怎么走法》,“左腳提起/右腳放下/右腳提起/左腳放下/進城就是這么個走法”,用最平常的事說明不平常的哲理,語言淺顯卻含義深遠,絕妙地體現出深度與淺度的辯證關系;三年級選文《相提并論》借助“山雀”“蚊子”“雄鷹”等意象,闡釋了“大”和“小”的辯證關系;六年級選文《世界很小又很大》《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于哀傷》等則轉向對生命、人生和世界的叩問與思考。這種序列化的編排顯然符合兒童的認知和成長規律。
第五,前瞻性。考慮到學有余力孩子的誦讀需求,這套書在中、高年級適量插入了中學課標要求背誦的內容。比如《少年中國說(節選)》《愛蓮說》《陋室銘》等,這些文章不僅篇幅長短適宜,內容易于理解,語言深刻雋永,而且文字優美、朗朗上口,小學中、高學段的孩子記誦起來并不困難。而提前接觸、記誦這些經典中的經典,孩子在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必然會更輕松。
晨誦的目的,不僅讓孩子積累生活知識,而且讓孩子豐富思想,陶冶情懷。《晨誦10分鐘》涵蓋成長、責任、理想、品格、科學、哲思、和平、世界等貼近兒童當下生活及未來人生發展的多元主題。讀書“這條路最窮的人也能走/不必為通行稅傷神/這是何等節儉的車/承載著人的靈魂”;“文字煮沸,自有一種芬芳的味道”。這里再次借用艾米麗·狄金森的詩句,衷心希望在美好一天的開始,當陽光喚醒大地,晨風中如約傳來孩子們瑯瑯的書聲。在《晨誦10分鐘》這一“特別專列”上,孩子們盡情地咀嚼著文字的芬芳,從中獲得滋養一生的精神儲備,支持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堅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