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轉制時代,我國的出版企業必須積極推進融資,才能獲取更多的資金來發展企業。出版企業應在融資方面推出更多新舉措,穩扎穩打推進融資工作,繼續完善多樣化和層次化的融資新渠道,建立健全融資資金的分配制度,合理利用融資資金。
[關鍵詞]后轉制時代;出版產業;融資策略
[作者簡介]官萬武,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吹響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角,我國出版行業完成了由國有事業單位向現代化企業的轉制過程。除少數國家明確予以保留事業單位編制的出版社之外,其他出版社都通過一系列改革成為企業,我國的出版行業邁入后轉制時代。2011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出臺《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出版行業在轉制之后的工作目標。目前,促進出版業的五大跨越,實現年銷售和總資產的“雙百億”目標已經成為我國出版行業堅持不懈的奮斗目標。
隨著身份的轉化,出版企業開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具有生產經營自主權,同時也面臨著擴大引進資金渠道、吸納更多資金為企業發展服務的現實問題。由于長期以來的體制問題,我國出版企業轉制后還存在不少問題,資金來源有限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出版企業如何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融資,以解決企業的日常運營和長遠發展問題變得非常重要。
一、后轉制時代我國出版產業的融資現狀
我國的出版行業實現轉制后,首先面臨的就是資金運轉問題。只有爭取充足的企業發展資金,才能夠帶動企業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社會融資方式多種多樣,出版企業在積極爭取資金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多種途徑籌措資金。
上市融資是目前社會上最普遍和流行的融資方式。近年來,出版企業先后成功上市,如四川的新華文軒、遼寧出版集團的出版傳媒、上海的新華發行集團、安徽出版集團等都進入資本市場。但上市融資并非是唯一和最佳的融資途徑。我國出版企業轉制剛剛完成,內部的管理跟不上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企業融資規范也沒有形成,多數企業的規模和效益還達不到上市的要求。因此,除了上市融資的途徑,出版企業現階段還需要積極開展其他的融資方式。這些融資方式容易受到國家金融政策和金融產業波動的影響。而且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銀行也很難輕易提供貸款。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條件,靈活地選用一種甚至多種融資方式來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此外,我國的出版企業普遍存在經營項目單一的問題,一般都集中在圖書和音像制品領域。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經營領域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的需要。在后轉企時代,經營范圍的多樣化和企業經營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企業的有效融資,助推企業進一步發展。在這一方面,歐美國家的大出版傳媒集團模式值得我國借鑒。
二、后轉制時代我國出版產業融資新探
1. 穩妥地開展融資工作
我國的出版企業眾多,企業的規模、效益、人員和經營內容差異很大。因此在出版企業融資的過程中,國家有關部門只能提出一些原則性指導意見,具體做法還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
首先,大型出版企業應積極上市融資。對于一些大型的出版企業,它們實力雄厚,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已經具備上市融資的水平和條件。對于這些出版企業,有關部門應積極鼓勵它們上市融資,積極爭取社會資金來發展企業。到“十一五”末期,我國已經有45家新聞出版單位實現上市。今后還將有越來越多的大型出版企業上市,這是出版企業發展的潮流。
其次,中小型出版企業應穩中求進。除了一些大型的出版企業,我國還有眾多中小型出版企業。根據《中國出版年鑒》(2007—2011年各卷)的統計,我國現有出版企業581家,其中絕大多數每年的營業收入都在一億元以下,凈利潤不超過一百萬元,這些都屬于中小型出版企業。從總體來看,這些出版企業經營范圍單一,資本運作現狀不佳,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因此融資狀況不佳,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向現代企業轉變的步伐。對于這些企業,如果一味地要求它們通過上市實現融資,顯然是不現實的。現階段,最可行的方法是通過銀行貸款和內部職工股份制的形式來融資,保證企業的基本發展。也有一些中小型出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和其他企業重組合并,或者在競爭中淘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版行業實現了轉制,那么出版企業就必須面對市場,在市場競爭中選擇適合自己生存和發展的融資道路,通過融資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但是根據我國出版行業發展的現實情況,還需要積極穩妥地進行融資,不盲目攀比和跟風,努力發展出適合出版企業融資的新道路。
2. 完善出版企業融資渠道
當前,我們片面強調上市融資、銀行貸款融資和股份制融資等幾種最基本的渠道,這些渠道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對于出版企業來說,還應針對出版企業的特點,開辟除這幾種常規融資渠道之外的多樣化、層級化融資新渠道。下面幾種融資方式就是根據出版企業特點進行融資的新嘗試。
第一種,品牌融資。品牌融資是出版企業一種卓有成效的融資手段。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出版企業創造了優秀的企業圖書音像品牌。比如商務印書館的“新華”系列辭書、漢譯名著系列,春風文藝出版社的“布老虎”小說系列等,都是該社的品牌圖書,為出版社創造了可觀的效益。據評估,“布老虎”系列形成的品牌價值已經超過1.2億元。品牌可以作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通過著名品牌吸收社會資金來進一步打造和豐富品牌,為企業的發展服務。這種方式適合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創造著名品牌的出版企業。
第二種,版權質押融資。版權質押融資指的是通過版權等知識產權來獲得貸款的方式,這種方式對于一些新興的數字出版企業來說非常有效。數字出版企業與傳統的出版企業不同,它們沒有可以作為抵押的動產和不動產,但是通過抵押版權也可以獲得貸款。這種融資方式在一線城市已經開始流行,因為一線城市數字企業多,接受新鮮事物快。目前,我國一些地方的探索已經初見成效。如北京“直接型質押融資”模式采用銀行直接參與的方式,推出了多種版權質押方式供文化企業選擇。上海浦東“間接型質押融資”模式則是通過相關單位為中介提供擔保,來促成企業獲取貸款用于文化產業的研發和銷售工作。這些方式都有力促進了當地出版企業的融資工作。但這種方式在我國興起時間不長,制度不完善,評價體系也不健全,妨礙了這種模式最大限度的發揮。
3. 建立健全融資資金分配制度
首先,在出版行業及衍生產業中科學地使用資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的出版企業應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將出版企業真正推向市場,這就離不開科學、健全的融資體系。在出版企業實現融資之后,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透明、合理的融資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分配制度尤為重要。資金的合理利用一定要面向出版工作及其衍生產業,而不能投入房地產、期貨、電子產品和其他高利潤但與出版工作無關的產業。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大集團的做法。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新聞集團在融資之后,不僅把資金用于報紙和刊物的出版銷售方面,而且積極開拓圖書市場,并開始向互聯網有聲讀物方面發展,資金流向符合出版企業的要求,而且分配比較合理。德國的貝塔斯曼集團、美國的《紐約時報》等大型出版傳媒集團也積極向互聯網領域擴展數字化出版業務。
其次,透明合理地分配融資資金。在出版企業,選題策劃、編校和銷售等各方都需要資金投入,但這些部門之間絕對不是平均分配,如何投放資金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對于融資之后的資金如何分配使用,出版企業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使資金能夠真正用于出版企業的發展。出版企業應對資金的數量、期限、投向、效益等各方面都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向圖書的創意策劃方面傾斜資金,打好出版工作的基礎,并在后期的宣傳銷售中加大投入。對于網絡及電子的圖書開發,我們也應該重視起來,積極搶占相應的市場。出版行業的資金分配完全不必照搬其他行業的分配模式,應根據行業的特點合理使用。這不僅是出版企業資金利用方面的需要,也是企業發展下一步融資渠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
我國的出版行業由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實現了數十年歷史發展中的大蛻變。轉企改制之后,出版社加大了經營自主權,同時又面臨融資困難。在當前條件下,我國的出版行業發展遠遠趕不上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人員結構、經營范圍和制度建設等都需要更上層樓,才能在融資方面打開更好的局面,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1]李亞峰.從產業發展角度看出版企業上市融資[J].職業,2011(5).
[2]田鑫.出版企業上市融資的若干思考[J].編輯之友,2012(3).
[3]姚德權.歐美新聞出版企業融資模式分析及其啟示[J].出版發行研究,2008(1).
[4]朱陽生.我國出版企業上市融資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2(3).
[5]何麗云.中小型出版企業融資前景與對策[J].中國高校科技,2012(7).
[6]王谷香.出版企業的品牌融資[J].出版與印刷,2004(4).
[7]俞鋒,李海龍.論數字出版企業版權質押融資法律制度體系的完善[J].中國出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