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籍出版社要從專業發展的長遠角度出發,培養一批既負有文化使命感又具有市場意識和能力的古籍編輯隊伍,規劃出專業化的選題結構,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出版發展目標,堅定古籍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努力方向,最終實現古籍出版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轉企改制;古籍出版;特色;選題策劃;營銷
[作者簡介]趙鷹,線裝書局。
古籍出版社的數量雖然只占全國出版社的4%,但其在未來書業市場的專業出版領域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轉企改制后,古籍出版社如何面對市場?如何在危境中挽救出版社?如何兼顧古籍整理出版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這是各家古籍出版社編輯們都在思考的問題。從古籍出版社企業內部來說,為了實現轉企改制后古籍出版社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在認清面臨的形勢和自身現狀,充分了解目前古籍出版社編輯工作存在的問題之后,要明確古籍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努力方向,讓編輯在市場和口碑中找到平衡。
一、轉企改制后古籍出版社面臨的形勢和自身現狀
按照原新聞出版總署關于出版體制改革的要求,除了人民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可以保留公益性事業單位的體制,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將轉型為經營性企業單位,古籍出版社也不例外。在古籍出版社被納入出版社的整體轉企改制后,各古籍出版社原有的“責任田”和相安無事的經營格局被市場這一大棒打破。轉企改制能給古籍出版社帶來的好處,是在市場化體系的推動下,古籍出版社可以平等參與市場競爭。但同時有學者指出,在出版集團浪潮化管理體制下,各家古籍出版社被暴曬在利潤的驕陽之下,直接面對集團對成員出版社的盈利要求。在現實面前,古籍出版也成為集團發展最容易被忽略的板塊,古籍出版社生存和發展形勢堪憂。
古籍出版社的市場份額僅占全國出版社的2%,普遍面臨著投入成本高、受眾窄、市場小、收益慢等困難。在當下市民文化娛樂化、網絡閱讀大眾化、經濟生活市場化的情勢下,古籍出版社也受到嚴重挑戰。于是有些古籍出版社不得不將地盤出讓給大眾讀物、教材教輔,甚至改名換姓,抹掉“古籍”二字。轉企改制后,古籍圖書的出版雖然將逐漸形成一種開放式格局,但古籍出版社屬于專業出版社,有連續性,有自己的經營模式,雖然會隨著時間和形式的變化作些調整,但總的骨架不會大變,古籍整理和學術研究依然是古籍出版社的主要工作內容。古籍出版社需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求古籍出版社編輯工作者與時俱進,調整經營理念,從實際出發,根據出版社的個性和特色做強,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從而改變出版社的自身現狀。
二、目前古籍出版社編輯工作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古籍整理出版專業人才流失造成的青黃不接現象較為嚴重,古籍出版社面臨著專業編輯培養難、古籍出版人才匱乏等問題。一方面,古籍出版的專業性對編輯的要求很高。成熟的古籍編輯不但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對行業內的需求、研究狀況、行業發展規律、行業內急需解決的問題等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古籍整理出版投入大、周期長,而現在的出版社極力降低人力、物力各種成本,已經不再像多年前允許一個編輯在一部書稿上耗費幾年的時間。由于不能在較短周期內帶來利潤,使得從事古籍整理出版的編輯待遇較其他大眾圖書編輯要低,這也打擊了古籍整理出版專業人才的從業積極性。
面對人才危機,單純靠強調事業心來穩定專業編輯隊伍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古籍出版社需要制定科學的考核機制、薪酬體系和獎勵機制,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進專業人才,嚴把進人關,重點培養,合理使用。例如通過上大項目來培養一批專業編輯,每年組織新編輯參加相應的培訓班,保證每年讓編輯參加有關學術會議以加強對古籍文獻研究前沿熱點的了解等,從而提高古籍整理圖書編輯的積極性,解決引進和留住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關鍵問題。
三、新形勢下古籍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努力方向
1. 端正學術風氣,堅定工作態度
現階段的古籍出版,是一項崇高而極富挑戰性的工作。新形勢下編輯想真正做好古籍出版工作,首先要熱愛這項工作,體會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以尊重的態度平心靜氣地看待文化遺產,把我國的珍貴古籍史料及時加以整理、保存,而不是以功利的態度任意摘取內容短期消費。端正學術風氣,編輯自身要沉得住氣,定得下神,在工作中勤勉敬業,嚴謹細致,才不會使這些文獻糟蹋在我們這一代人手里。
2. 加強多方位學習,轉變工作作風
古籍出版社編輯要尋找自身優勢,堅持學習的能力,培養市場意識,堅持自己的出版價值觀,做專做精。古籍編輯要有較深的古典文獻專業功底,才能了解古籍文獻在學術研究中的作用,還要懂出版專業知識,才能從容面對千差萬別的內容,以不同的印制工藝和裝幀材料再現原書的風范。古籍編輯在堅守古籍整理出版陣地的同時,用別人的知識來彌補自己出版的知識漏洞,從而完善自己的價值體系,適應市場競爭。目前,許多古籍編輯都表示已強烈感受到新媒體的沖擊給古籍出版帶來的危機,開始在古籍圖書出版的數字化方面進行探索學習,積極尋求數字出版環境下古籍整理出版的應對之舉。在堅持以內容為主的同時,編輯要處理好傳統閱讀與數字閱讀的關系,適應各種變化下的閱讀環境與技術手段,保持自己的個性并不斷創新。
另外,部分古籍出版社依賴性仍然較強,具有明顯的事業單位運行慣性,因此,古籍編輯要逐漸改變工作作風,逐漸適應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角色轉換,熟悉市場環境。編輯除策劃選題、編輯書稿外,還要懂得采購材料、核算成本、監督印制、營銷推廣等方面的知識。
3. 開發特色選題策劃,有效地提高宣傳營銷能力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古籍整理出版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質量問題、重復出版現象令人擔憂。同時,一些社齡較短的古籍出版社多年來在市場競爭以及出書品種構建中處于滯后狀態,直到面對市場以來,出版社才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始在選題策劃方面積累圖書內容和品種。真正優秀的專業古籍出版社不應盲目跟風,應該細分市場,深度挖掘,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真正優秀的編輯也不能單一地走老路,要以市場看好、讀者歡迎為良好契機來實現重大突破。聶震寧認為,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把古籍還原于古籍,還應鏈接當下,因此古籍出版的大眾化將是一個趨勢。編輯應既考慮到不能隨意主觀地破壞古籍的經典性,又考慮到結合現代人閱讀需求作形式上的新創造。針對市場不同的讀者群體,為廣大青少年讀者增添古籍的注釋本、白話本、圖文本、批評本、今譯本、淺注本、簡排本等多種形式品種,為老年讀者群體推出大字本形式品種,為收藏愛好者群體提供精裝本和禮品裝形式品種等。地方古籍出版社還可以依托地方鄉土文化、區域文化資源,做出特色選題。這樣,通過古籍出版編輯在古典文學、社科、哲學傳統圖書方面做到選題、內容、裝幀、定位等方面精益求精的傳承,逐漸形成特色的出版板塊,通過成功的選題策劃,使出版社走質量取勝、品牌取勝的專業化之路。
轉企改制以后,古籍出版社將面對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古籍編輯需要著力提升圖書營銷能力,充分發揮媒體、門戶網絡、論壇的主要作用,發表書訊、書評,安排作者簽售,舉辦專家、讀者交流會等各種活動,在實踐中推出圖書,促使讀者了解新的古籍圖書,增強書店銷售的信心和期望。同時,編輯要站在整體營銷、文化產業的高度,有意識地朝著出版社品牌方向發展,加大出版社整體品牌的宣傳和建設。在面對海外市場時,古籍編輯首先要對中國文化有清楚認識,努力把中國文化整理好,把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圖書展示給全世界,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出去”。
當前國學熱為古籍的大眾出版帶來生機,古籍編輯要有優勢更要有眼光,集中力量,保持專業隊伍的水準,不斷注入現代理念,走出“古籍是夕陽產業”的陰影,不僅出版學術含量高的古籍整理圖書和品牌重點書,也要從浩瀚的傳統古籍中選擇其精華和優秀的部分轉化為大眾能夠理解接受的經典薈要。古籍出版社要從專業發展的長遠角度出發,培養一批既負有文化使命感又具有市場意識和能力的古籍編輯隊伍,規劃出專業化的選題結構,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出版發展目標,堅定古籍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努力方向,最終實現古籍出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結合。
[1]趙昌平.保持個性,不斷創新[N].科學時報,2010-03.
[2]朱俠.古籍出版社改制壓力大[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10-08.
[3]劉君.從旅游文化市場與科技創新背景看古籍出版社發展[J].語文學刊,2011(9).
[4] 王育紅.未來古籍出版的對策與趨勢分析[J].科技與出版,2002(3).
[5]楊旭,魏本貌.古籍出版 你的位置在哪兒[N].人民日報,20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