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數民族視覺元素是體現少數民族文化特點,代表少數民族文化特質的視覺符號的總稱。正確運用少數民族視覺元素是提高民族類書籍封面設計的重要保證。只有深入了解少數民族視覺元素的分類及不同視覺元素的表達功能,才能在民族類圖書的封面設計中正確取舍,合理搭配組合,實現封面設計的價值。
[關鍵詞]視覺元素;少數民族;書籍;封面設計
[作者簡介]張廣超,海南大學藝術學院。
民族視覺元素主要是指在進行民族性藝術設計時所應用的重要元素素材,它主要以文字、圖形、器具、建筑等其他物件體現出來。少數民族視覺元素具有民族性和獨特性,不同的民族視覺元素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特點,是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可視部分。合理地運用民族視覺元素可以提高民族類圖書的封面設計質量,進而提升民族類圖書的銷量,傳播民族文化,促進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
一、現行民族類圖書封面設計所存在的問題
由于出版體制和設計人才素質等方面的原因,民族類圖書的封面設計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民族類圖書的品質和市場銷售。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如何提高民族類圖書的封面設計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民族可視文化元素的缺失導致圖書的標志識別性降低
民族視覺元素缺失是民族類圖書封面普遍存在的現象。在這方面,具有典型的是《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的封面設計。這套叢書是我國最權威、影響最大的系統介紹我國各民族的大型系列叢書。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封面設計中出現民族視覺元素的缺失現象。如叢書之一《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56種民族簡史的封面,以統一的淡黃色為底色,版面上只有黑色字體和褐色字體標示的書名、編寫組名和出版社名,再無任何利用文字造型變化、紋樣圖形搭配及色彩配置來強化民族史論的內容。作為系列叢書,統一規范的考慮可以理解,但是各民族簡史的主題顯然為叢書的封面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空間,但編者卻忽視了這一點。
2.民族視覺元素的使用方法老套,缺乏創新意識
創新是文化之源,創新所產生的力量是無窮的。但在有些民族類書籍的封面中,雖然運用了一些民族視覺元素,體現了民族特色,但多為照搬原有圖形,沒有拓展出符合當代需求的民族性表達的內涵和外延,缺乏創意和變化。如“藏族部落習慣法研究叢書”共有三部,即《淵源流近》《尋根理枝》《諸說求真》。該書研究的主題——藏族部落習俗,民族特色鮮明,具有諸多的封面設計創作元素可利用,遺憾的是,該書封面只在白底之上使用象征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智慧和佛性“金剛杵”的法器,再無其他創意與發揮。這種設計雖然使用了一件藏族的法器圖片,但將之置于白紙之上,與底面、文字都沒有任何關系,在封面文字的排列上也存在比較散亂的視覺效果。
3.不恰當的民族視覺元素的表現和運用,誤導讀者
在民族類書籍封面設計中,少數民族視覺元素表現不當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一是將體現A民族的視覺元素運用到講述B民族文化內容的圖書封面上;二是將漢民族的視覺元素用于少數民族的圖書封面上;三是將體現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視覺元素用于當代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的圖書封面上。這三種情形的共同特點是張冠李戴,使封面圖形元素與圖書內容相背離,形成視覺元素運用與圖書內容嚴重不相協調的現象。這也是對民族元素的認知不夠造成的。
4.民族文化圖形元素使用繁雜,影響讀者的閱讀欲望
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金色寶藏——西藏歷史文物特展》封面封皮采用牛皮面夾銅板,封面刻有西藏特色的纏枝紋紋樣,擷取西藏最常用的紅、黃、藍、白、綠5種顏色組成的經幡圖形,中間以藝術化的碩大牦牛頭骨造型(牦牛是藏族歷史上重要的圖騰崇拜物),環繞一個由藏文組合成的“朗久旺丹”圖案。整個設計運用了多種藏族視覺元素來表現西藏文化的地域特征。雖然這個封面設計在業界獲得好評,但筆者認為其存在設計過度的問題。該封面設計的結構層次、面積比例沒有處理好,牦牛頭造型和“朗久旺丹”圖案過高過大,幾乎占封面3/4的面積,有喧賓奪主之嫌;封面過“花”,讓人炫目;書名字體過小,且被分散置于封面的四角,顏色不顯眼,使人不能直觀其名。不但封面設計的結構層次與書名設計不合理,封面還未列舉作者、出版者等必要信息,這是封面的重大缺憾。
二、關于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在民族類圖書設計中的應用建議
1. 提高對民族類書籍封面設計的認識,給予民族類圖書特殊出版資助
針對出版社普遍不重視民族類圖書封面設計的現實,一方面要繼續強調出版社的社會責任,使之充分認識提高民族類圖書出版質量的重要社會意義與價值;另一方面,要使出版社認識到,出版質量的提高會獲得更多的讀者和市場份額,會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從國家管理部門的角度看,鑒于民族類圖書的特殊社會價值及出版的特殊困難,一方面,要加強對民族類圖書的出版監督管理,強化出版社的責任意識,防止書籍內容與封面發生錯誤,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另一方面,應適當減免民族類出版社在民族類圖書出版的稅負,降低其出版成本,體現國家對該類圖書的特殊支持,使出版社有余力增加對書籍封面設計的投入。對于出版社出版重要的民族類圖書,國家還可以通過申請和嚴格的評審,給予特殊的出版資助,免除出版者、作者的后顧之憂。
2. 加強民族類書籍封面設計人才的培養
在少數民族類圖書出版中,要設計出高水平的封面,不僅需要對書籍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有較高的民族文化藝術素養,要有過硬的設計表現能力。但目前的現實情況是,我國出版機構的美工設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對民族知識、民族文化的理解。要改變民族類圖書封面設計的現狀,必須下大力解決設計人員民族文化素質較低的問題。在書籍設計人員的考核招聘過程中,出版單位不僅要考慮招聘對象是否有過硬的設計專業知識和計算機設計能力,而且要對其文化素養提出特別要求。人員素質應與出版社的規模、文化特色等相適應。理想的人選不單是具有設計方面的能力,而要對其智力、知識、技術、實踐經驗、應聘者的興趣、目標、精力和動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對現有的美工設計人員和新進的專業設計人員,除了要加強現代設計技術、設計運用軟件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設計能力,還要重點加強他們的民族知識、民族歷史文化,提升他們的民族文化藝術素養。
3. 正確運用民族視覺元素
“美麗之形,尺寸之制,陰陽之數,纖妙之跡”,這是古人對構圖比例在藝術作品中的美感總結。為什么市面上存在許多書籍封面低俗、單調乏味、缺少藝術意味,而有些書能多方位給讀者展示一個新的視角?究其原因,除了設計者的立意構思,更重要的就是如何把這些構思元素通過一個載體來呈現給讀者,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讀者得到“美”的享受。現代設計中的形態構成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所謂形態構成,是指設計師在現代工業生產條件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滿足消費者現代生活的實際需要的條件下,將各種形態要素按照一定的美學原則進行創造性的組合,從而發揮準確的視覺傳達功能,給消費者以設計所需要表達的視覺心理滿足。民族類圖書設計可以采用這種形態構成法則,正確運用民族視覺元素,設計出新穎的封面。
4. 運用現代設計手段實現民族視覺元素的創新與恰當
2010年世博會會微,以漢字“世”為基礎設計,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擁的圖形,象征著“你、我、他”全人類,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洋溢著崇尚和諧、聚合的中華民族精神。這一漢字書法的“世”字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微——篆刻的“京”字可說是異曲同工。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選擇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印章(肖形印)作為標志的主體圖案,這在整個奧林匹克會徽設計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和創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有數千年誠信傳統的華夏古國的莊嚴承諾。這些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設計而取得的優秀成果,為少數民族視覺元素在民族類書籍封面設計中的運用提供了重要啟示。
5. 體現少數民族元素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
一本有藝術品位的書,不僅體現在視覺創意圖形中,而且是一種多元性的美感體現,這在少數民族類書籍封面設計中更應得到充分重視。如在民族類書籍的封面設計上,紙張材料的選擇可以呈現獨特的風格特色。特種紙的出現豐富了書籍設計者的表現手段:或粗糙、或細膩、或輕薄、或厚重、或柔軟、或堅挺等。不同種類的紙張呈現出各色各樣的肌理和紋路,這些肌理和紋路會帶給讀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而且每種紙張的克數不同,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也截然不同,不同類型的紙張適合不同類別的書籍。如250g、350g不等的牛皮紙,具有懷舊的風格,紙張牢固,通常呈黃褐色,呈現出高尚、嚴謹、尊貴的氣質;亞麻布、竹藤等纖維材料也可作為書籍封面的選擇,會使封面觸覺獨特。少數民族類書籍的設計不僅僅是在視覺圖形上可以與眾不同,同時也可以在觸覺、嗅覺等方面體現獨特的民族特色,極大地豐富讀者的多感官體驗,把少數民族的概念更立體地傳達出去。
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在民族類圖書設計上的運用可以大大提升民族類圖書的影響力,使民族類圖書在吸引讀者興趣的同時,可以增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傳播交流,促進不同民族之間和平友好的相處。隨著時代的進步,民族文化元素在民族類圖書封面設計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應不斷加深和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