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陽光新運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10-0023-01
在一片灑滿陽光的操場上,有兩支比較引人注目的隊伍——陽光隊和壁虎隊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橫向攀巖比賽。在一片吶喊聲和助威聲中,陽光隊以略微的優勢擊敗了壁虎隊,取得了小勝。這是2013年9月24日北京石油學院附屬第二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在“做陽光少年、展自我風采”課課練成果展示中的一個片段。這所學校的學生100%都是進城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他們在這里享受著快樂的陽光體育。
北京石油學院附屬第二實驗小學是于2011年8月在清河青少年活動中心基礎上成立的,接收并安置了海淀區騰退的3所存在不同安全隱患的未經批準流動人口自辦校中位于東升鄉轄區內的紅星小學和新希望小學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780名,經過二次分流后的學生近570名,這些隨遷子女正享有著北京孩子的同城待遇。
據劉芳校長介紹,建校初期,學校達成了三點共識:“首先,要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其次,要讓孩子們享受北京孩子的同城待遇,第三,教育孩子們學會做人,學會一技之長,將來回報社會。”學校根據學生特點及學校共識,確定了秉承“合一教育理念”,堅持“德育為首,發展體育特色”的辦學思路,將“運動”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目前學校有著豐富多彩的“陽光新運動”,形成了“做陽光少年,展自我風采”的學校體育特色之路,在校園里,有三道獨特的運動風景線。
第一道風景線:特色課堂教學
學校把“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作為學校體育特色課堂教學的理論依據,開設了花樣跳繩、定向越野、校園網球、橫向攀巖等新興體育項目,顯現了學校體育特色教學,讓學生在人人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享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
學校以教研組為單位,鼓勵體育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材的編撰,深化課程改革,從理論上支撐實踐課程。經過不斷論證、研討,先后開發了花樣跳繩、籃球等體育課程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并成立了以教研處學科組長以及體育組全體教師組成的校本科研團隊,從課程設置、內容教法上共同研究。學校開設的特色課程給很多孩子打開了生命中的另一扇門,也讓學校看到了特色體育項目給學生帶來的可喜變化。學校為了深化特色活動育人功能,以新的高度,從教學科研角度,以課題的形式對體育特色項目進行研究實踐,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中國青少年體能素質課課練創新研究》以及《陽光校園,體育美育新課程的導入對學校文化特色建設的實踐研究》。
第二道風景線:大課間活動
學校大課間時間,全體學校領導和師生一起鍛煉,每天做廣播操以及自編的弟子規操,然后各年級開展豐富多彩的新體能健身活動:集體項目蹦床球、同心協力跑、不倒森林、能量傳輸,個人項目有:平衡獨木橋、跳躍過圈、拉力帶操、帶球跳躍、敏捷移動等。35分鐘的課間操有組織、有秩序、有統一、有自主,更重要的是,人人參與,師生同樂,不僅鍛煉了身體,放松了身心,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還有效增進了師生感情,一舉多得,深受師生歡迎。
第三道風景線: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孩子們自由運動的世界,學校配備了攀爬網、投籃架、攀巖壁、抱石等學生喜愛的體育設施,運動健身猶如陽光和空氣處處滋養著孩子們的身心。
此外,學校還成立了花樣跳繩社團、街舞社團、攀巖社團、籃球社團、網球社團,不僅僅滿足于少數學生,更多的實現了全體學生的普及。現在,班班有特色體育項目,人人參加特色體育社團。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學校給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帶來了無限快樂,孩子們真正的享受到了同城待遇,他們在歡笑中成長,在奔跑中發展,促進健康,提升自信,豁達心胸,在潛移默化中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