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侮辱你的審美
上初中后,每天學習任務很重,我已經感覺有很大壓力了。可有一天,我突然聽到班里一個女生在背后說我穿得很老土什么的,幾乎我每換一件衣服,她就要說一次,而且說得真的很過分,導致很多人對我的印象差了許多。這使我壓力倍增,很影響我的心情,連帶影響到我的學習。其實,很多同學都說她也并不怎么時尚。我已經是九年級的學生了,老師,面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蕓 奚
首先我要冒昧地說,初中學生真沒必要太關心“土”還是“時尚”的問題。如果容許我下一個相對粗率的判斷,那我要說大多數初中生其實都是有點“土”的。而恰恰是這點“土”顯露了一個青春期孩子剛剛從懵懂中破土而出的質樸和清新氣息。初中生太追求或太介意自己的穿著是否時尚,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何況費了心思也未必就能做到時尚。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而丟失了樸素的美,完全犯不著。只要穿得清爽、得體、大方、舒適,也就可以了。不少學生最不喜歡的是校服,因為往往有點“土”;但最愛的也是校服,因為穿校服至少沒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煩惱。
對于同學的背后議論,是沒有必要去計較的,一計較就容易“狗血”。大家都正在發育,都有點“土”,何苦為難?再說了,古人曰“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但美學家也說過,“趣味無爭辯”,美感有相對性,無法強求一律。沒人能侮辱你的審美。別人說你老土,你也完全可以理解成是她的眼光不行呀。事實上我還建議你可以這么想:她如此不厭其煩地來評判你的衣著,說明你在她心目中的地位還挺高的,她很在乎你呀。有時候自嘲也是一種美德。
另外,那位女生背后對你的議論,應該是別的同學告訴你的吧。現在你既然感到學習壓力很大,那么不妨對傳話的同學說,謝謝他(她)讓你知情的好意,但你對于那些議論不感興趣,你不想讓負面信息干擾你的心神,增加你的壓力。除了知情權,人也應該擁有不知情權。信息的垃圾必然造就心情的垃圾,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定力其實是有限的,所以心靈需要一道“防火墻”,還要有一個“回收站”。
朋友也仍然是別人
經過兩年多的初中生活,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看懂了許多事情。在學校我結交了很多朋友,男生女生都有,但總覺得很少有懂自己的。即使那幾個平時關系比較親密的朋友,關鍵時刻也都自顧自,甚至爾虞我詐(也許我說得嚴重了點吧),為什么大家不能開開心心地做朋友呢?
酷 哥
從小學生變為中學生,人開始變得不再那么“透明”了。自我意識、個體意識越來越強,內心里有了一個僅屬于自己、不太愿意與人分享的小“暗室”。雖然還是會喜歡“眾樂樂”的場面,但有時候也很享受“獨樂樂”之趣味了。
你應該是個性格開朗喜歡交際的人,但很顯然你對于他人在你面前的“透明度”有著過高的期許,要知道朋友也仍然是他人,而他人都有一個“自我”。因為期許偏高,他們維護自我的一些表現就被你理解成了“自顧自”、“爾虞我詐”。我當然不喜歡一些人身上表露出來的自私,也不欣賞同學間只有競爭缺乏合作互助的狹隘,但不至于因為那些人性缺陷的存在就“懷疑人生”;可是,如果有人擺脫私欲的羈絆、突破小我的格局做了什么,那就要贊美他們身上綻放出來的“人性的光輝”——因為這是超乎期待的表現。
當然,你認為朋友相處中應該盡可能展現美好的一面。沒錯,但朋友總是帶著各自的優點和缺點聚集在一起的。聰明伶俐的也許心眼偏小,性格直率的也許口無遮攔,為人仗義的也許粗心大意,知情識趣的也許把知心話兒說給了別人聽。“水至清則無魚”,用過于苛刻的眼光去看待朋友,人家會覺得有壓力的。
更關鍵的是,很多朋友其實更像是小伙伴,一起吃吃東西,聊聊八卦,開開玩笑,談一些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做一些互相受益的游戲……只有因為種種機緣,交往再深入一些后,朋友之間才會有更多的“給予”,并伴隨著更多的“要求”,才會有心照不宣的“約定”,并且用它來丈量彼此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如情緒低落時的安慰開解、面臨挑戰時的勉勵互助、遭逢困境時的攜手分擔,等等,讓兩個人的“自我”深度交融。披沙揀金才能得一知己,人生有一知己足矣。大多數曾經路過、曾經逗留的小伙伴其實像流沙,辭舊迎新,來來往往,如此而已。你何須有太多的失落,因為我們本就不該有太高的期望!
請給他人第一絲微笑
在學校,我總是被人誤解,被人看扁。我環顧四周,只看到污穢,看不到一絲純潔。身邊盡是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人,我實在看不下去也受不了了。我認真學習在同學們看來反倒是虛度光陰。他們認為我是書呆子,其他什么也不會,和我沒有共同語言。我真的不明白,這個世界怎么了?
魔 花
我不認為你看待自身處境、看待別人品性的眼光是客觀的。當然,任何人的眼光都帶有主觀性、選擇性、傾向性,只是我不明白你的“主觀”的探照燈所到之處何以都是丑惡,沒有一絲美好?羅丹的這句耳熟能詳的話你肯定聽到過:這個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光。沒有發現美,看到的只是平庸,那也罷了,因為我們畢竟不是藝術家,但倘若只能看到丑惡,那很可能是你只想看到丑惡,你只愿意把視線投射到那些“污穢”的區域。
為什么會這樣?我不清楚你受到過什么樣的傷害(“被人誤解、被人看扁”很可能是你對于自身境遇的失真的判斷),但我知道你一定相信自己受到過傷害。所以你的受害者心理是真實的。這種心理有時候很有蠱惑性,它會強化類似于“舉世皆醉唯我獨醒”這樣的意識,覺得天底下沒一個好人,只有“我”這可憐的羔羊經受著侵犯,“我”從這樣的想象中還能生發出一種與整個環境相抗爭的古怪的悲壯感。你說,究竟是誰“唯我獨尊”呢?
小孩子眼里的世界很單純很美好,幼兒園里的孩子整天唱著“我們都是好朋友”這樣的歌。隨著年紀一天天大起來,就應該開始慢慢地認識到“人”是一種復雜的動物:人會慷慨大方很有愛,但又必定會有自私的一面;人都以勇敢為榮,但不可避免會表現出怯懦和恐懼;人是追求誠實坦率的,但即便不說謊,很多時候也會有所保留……人心是充滿雜質的,所謂通透澄凈的“赤子之心”只是一個喻體,或者是一個心向往之而不能至的境界。
對不起,這就是人,充滿了各種缺點的人,而且這些缺點別人身上有,我們自己身上也都或隱或顯、或多或少地存在,所以不能接受這樣的“人”,那其實也同時意味著沒有悅納自己。
要讓自己快樂起來,感知到環境和他人并不是那么糟,我們自己首先要拋開敵意,心中要流淌更多的溫情和善意。先祛除掉自己的心魔吧!只要你愿意給出第一絲微笑,這個世界就絕不會吝嗇于回報你所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