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有個很春天的節日:3·12,植樹節。
我們知道很多“樹的用處”——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凈化空氣,防風固沙,涵養水土,美化環境,阻滯煙塵,提供木材……
是啊,樹真的很有用呀。但是,它們僅僅只有這些“用場”嗎?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尋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記憶和內心里,那一棵“有故事的樹”,在故事里感受這些綠色喬木對于我們的另一層意義——
童年有棵大柳樹
湯 煊(杭州長河中學)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這首叫做《童年》的歌曲,第一句就是一棵樹。而想起我自己的童年,腦海中也會浮現出那么一棵樹。
它不是榕樹,而是一棵很大很大的柳樹,就站在我們小學的教室門前。那棵樹年歲已高,聽學長學姐們說,它是小學第一位校長種下的,我的小學當時已舉辦過百年校慶,想想看,這棵樹還真是元老級“人物”啊。
當時的我們,天真可愛,課間的時候會在樹下玩捉迷藏,會躲在樹陰下乘涼,我們一幫女孩子還喜歡聚在那棵樹下編美麗的透明繩,而調皮搗蛋的男生總愛去摘幾枝柳條,編成“草帽”戴在頭上,也不管大柳樹先生會不會生氣哦。
當然了,那是二三年級的我們,長大了一些以后,心智也稍稍成熟了一點,那躲在樹底下玩捉迷藏的游戲是再也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了。不過,大家會在有空的時候,在樹旁的石椅上坐著,拿本語文書朗讀背誦,或者是看一些課外書,看累了,閉上眼睛,享受微風拂過臉頰的舒適感,真的很爽呢!常常還可以看到一些低年級的小朋友在樹下玩著當初我們玩過的游戲,仿佛那些當初的歡樂時光重現眼前。
小學畢業的時候,我們一群女孩子做了很漂亮的彩帶,上面寫滿我們對校園滿心的依戀與不舍,把它掛在了大柳樹上,用這樣鄭重的“儀式”,向童年告別。
我想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棵大柳樹,還有它帶給我的快樂。
罩著我的老桑樹
木 木(杭州學軍中學)
打我記事起,我家窗外就有一棵大桑樹。有多大呢?這么說吧,我家住三樓,從窗子望出去,滿眼是它濃濃的綠蔭。冬天,樹葉子落光了,到了下雪的日子,枝枝杈杈上掛滿銀白的積雪,真像童話書里的插畫一樣。春天,它長出滿樹翠綠的嫩葉來,這時恰好是養蠶的季節,大桑樹就那么慷慨地把樹枝伸到窗口讓我正好可以夠到它,我便可以時不時地摘幾片葉子來喂養我的蠶寶寶。
我常常坐在窗前看書、畫畫、寫作業,累了就支著下巴對著它發呆,有時竟做起白日夢來。那時,爸爸喜歡擺弄相機,給家人拍照。翻看我童年的相冊,可以發現很多照片里那個傻妞身后的背景都是窗外這棵老桑樹。
后來,我們搬家了。慢慢地,它也從我的記憶中退場了。
再后來,我上了初中。有一天上體育課的時候,跑完一圈快累翻的我們逃到操場邊一棵大樹下去躲熱辣辣的太陽,忽然,我有了一種奇妙的感覺……我抬頭看了又看:這不就是那棵老桑樹嗎?而圍墻外面的那座樓房,不就是我小時候住過的地方嗎?
我一下子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好一會兒,我才跟身邊的同學們說:“我認識這棵樹……”然后,結結巴巴地跟她們講了我和它的故事,我說:“我小時候就是看著這棵樹長大的,真沒想到,那么多年以后,我又回來讓它罩著我了。”令我意外的是,她們都哇哇地叫了起來,很激動的樣子,仿佛這是一件多么值得羨慕的事。
桑樹,我種的
幼 雋(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
五年級的時候,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條蠶寶寶,讓我們回去飼養、觀察。可是蠶寶寶要吃桑樹葉子,在這個水泥森林里哪里找得到什么桑樹?
爺爺說,我們去挖一棵自己來種。
起初我還以為他是開玩笑,后來有一天回到家,爺爺突然變魔術一樣地給了我一個巨大的袋子。哇,里面居然裝著一棵桑樹的主根!我立刻跟著爺爺,蹦蹦跳跳地下了樓,在樓前的草坪上挖土、刨坑,把它種了下去,然后又是培土、澆水。這是我第一次干“農活”,手上、身上沾滿了泥土,可心里的那股興奮勁兒直到現在仍記憶猶新。
樹種下的那個位置,我坐在樓上寫作業時剛好可以看到。慢慢地,它開始抽出枝條,冒出綠色的葉子。看它一天天長大,我特別開心。
可惜我的蠶寶寶OVER了,終究沒吃上我種的桑樹的葉子。
再后來我也長大了,但下一屆和下下一屆的五年級學生也要養蠶寶寶,每年這個時候,爺爺就會很慷慨地給那些圍著他轉悠的小孩子發放桑葉,或是干脆讓他們自己去采。
“嘿,小朋友,這棵桑樹是我種的哦!”每當我透過玻璃窗,看到那些興高采烈,或者偷偷摸摸地采桑葉、摘桑果的小孩子,我都很想驕傲地沖他們來這么一句。
我的樹
微 明(嘉興一中)
1998年,勤儉大橋旁種下了一批新的行道樹。
當時我還不知道“勤儉”的意思,因為爺爺奶奶吃過晚飯就要去橋上散步,所以我以為“勤儉”就是“散步”的意思。每天晚霞滿天的時候,我便屁顛屁顛地跟著爺爺奶奶到橋上去“勤儉”了。
突然,我看到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它站在一米見方的土格子里。我莫名地感到難過。沒有人把光著身子的你帶回家嗎?晚上沒有人給你做栗子燒雞嗎?沒有人晚飯后帶你出去“勤儉”嗎?想著想著,我難過極了。
那時我正在喝一罐“百事可樂”。我剛迷上這種碳酸飲料,就像當時我迷上收集“奇多”里的神奇寶貝卡片一樣。我把罐子倒過來,把碳酸水倒在樹根上。那時的知識告訴我,植物沒長好,肯定是缺水,因為幼兒園的小陳老師說過,萬物都是靠水活著的。我抬頭對奶奶說,我想每天來給它澆水。
可以哦。奶奶瞇著眼說。
這之后,從春到夏的那段時間里,年幼的我每天吃過晚飯,就興高采烈地拿著可樂罐來到橋上。自然,橋旁的光桿樹不止這一棵,但畢竟我和這棵是有緣分的,每次看見它,我就有一種遇見小伙伴般的欣喜。慢慢地,光禿的樹干長出了葉子,而且日漸繁茂起來,仿佛可以看見它夏日樹影婆娑的樣子了——雖然我不知道,每天一罐自來水對它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每天睡前,我都會為這份簡單而偉大的工作激動得難以入眠。
這一切終止于那年7月。那年夏天,發生了史稱“1998年大洪水”的事件,現在地理課也常常考到。那段時間,我被迫待在家里。從陽臺望出去,大樹小樹都仿佛被汪洋的水面吞沒了。我說要去散步。爺爺說,你出去只能游泳。因為我還不會游泳,所以放棄了這個想法。但我總在想,我的小樹,它在水里該有多憋悶啊。
幾天后,大水退了。我沒有等到吃晚飯,就急匆匆跑到大橋上。只見小樹倒在地上,像是死去的戰士,長長的根須,像是泡爛的紙糊。仿佛挨了一記晴空霹靂,我哇地哭了。生平第一次,我的心里感到難以言語的悲傷,直至今日仍不能完全抹去。
我的樹啊!
我家廚房有棵樹
吳丹晨(衢州巨化中學)
我很小的時候,全家人是擠在一個小小的破破的房子里的。讓人不堪忍受的是,已經是巴掌大的地方,竟有一棵樹從廚房地上長出來,直直地把屋頂捅了一個洞。下雨天的時候,樹上的葉子是遮不了雨的,這可惡的樹搞出來的大洞正好給雨水打開了方便之門。如果正是吃飯之前下了一場雨,那么離樹不遠的灶臺就遭了殃,這一餐真的是“泡了湯”。但也有歡喜的事,每一次下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出動,搶救家中的家具和為數不多的電器,而我這么個小屁孩,這兒遞一個臉盆,那兒抱一個罐子,有時還會興致盎然地玩起水來。
奶奶閑暇之時總愛搬來她的太師椅,坐在樹旁曬太陽,而我總是圍著樹兒繞圈圈。我總是很奇怪,明明外面有大太陽,干嗎坐在這破洞下?也許是喜歡這棵樹吧。爺爺說,一開始造房子時還沒有這棵樹,因為沒錢,所以也沒有像別人家一樣把地面用水泥澆起來,后來有一天突然冒出了小芽,長成小苗,后來就有了這么一棵樹。這是爺爺奶奶年輕時候的美好回憶吧,所以他們才不覺這樹礙事,讓它任性生長,最后捅破“天”。
有那么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把朋友帶到家里玩鬧。每次介紹自己家,開頭一句我總是這樣說:“嗯哼,有棵大樹從我家廚房里長出去,現在已經有兩層樓那么高啦。”“哇,好神奇啊!”總會吸引很多小朋友發出感嘆。和同學在家中玩躲貓貓,用布條兒把眼睛蒙住,總是會聽到抓人的那個娃撞到樹上發出的“哎喲”聲,接著便是那些躲起來的人因為笑聲暴露了自己。
后來,那個破破的房子被拆了。因為拆遷,我家分到了一套更好更大的房子。這以后我再也沒有回老房子那兒去看過。因為,我真的害怕看見那棵樹也跟老房子一樣,消失不見了。
大樹,小鳥和我
弗蘭克的鴿子(紹興)
我家樓下,出門右轉,有棵有點歪脖子的大槐樹。我和它之間,有兩段難忘的故事。
第一段好像不是那么光彩。有段時間不懂事,一幫大大小小的孩子混在一起爬樹玩,爬到樹上也不干什么好事,而是熱衷于拿著彈弓打鳥,殘害了若干小生靈。最過分的一次是有人在樹杈上發現了一個鳥窩,還從里面掏出了幾只黃口雛鳥,每人分了一只屁顛屁顛地拿回家去養,結局當然就是小鳥一只只命歸西天——真是罪過!
第二段故事是以我和爸媽吵架,甩下一句“我再也不會回來了”便摔門而去開始的。說LAw65JbQlFY1krEMtJk8859Kshk5C1oDFwaJrCyLr3I=出那句話的那一刻,是真心這么想的。跑出大門,怕他們追上我,還“急中生智”地三下兩下爬上了那棵大槐樹,把自己藏在它茂密的枝葉里。果然,爸爸媽媽追了出來,像沒頭蒼蠅一樣,一會兒往東跑,一會兒又往西趕,過了好一會兒,兩個人垂頭喪氣地回了家,好像還在互相埋怨著。
這一切全都發生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當時那個得意,那個解氣啊!但爽過之后,我開始苦惱起來。該到哪兒去呢,死黨家里肯定不可能收留我,我一個小學生去打工估計也沒人敢要,天漸漸昏暗,肚子也開始咕咕叫……微風把滿樹的葉子吹得嘩嘩作響,歸巢的小鳥在頭頂上嘰嘰喳喳。我腦子里突然莫名其妙地蹦出一句話來:“小鳥不見了,鳥媽媽會著急的。”
終于,在爸媽第三次出來找我又無功而返后,我決定溜下樹,回家。我什么都沒說,他們也只對我重重地說了兩個字:“吃飯!”
再后來,我就成了一名中學生,懂事了。每天上學放學都從這棵樹下走過,有時會不自覺地看它一眼。有一天經過時,居然看到兩個小屁孩拿著彈弓往樹上彈,恍惚了一下,一瞬間感慨萬千。我特別特別地想要走上前去和聲細語地勸勸他們:“小鳥不見了,鳥媽媽會著急的。”雖然,我最后只是惡狠狠地把他們趕跑了……
小編手記
最后,我也來講兩個故事吧。
聽說我在編輯一期關于樹的專題,編輯部的一位同事(也就是另一位小編)很感興趣。她把我從同學們那里征集來的故事讀了一遍,然后“自曝”了一段她的私家往事:
我上初中時,學校里有個小花園,那兒有一棵很大的香樟樹。那時班上有幾個很要好的女生,其中一個在寫一個武俠劇本,劇中每個人物都對應著班里的好朋友。有一天,體育課自由活動,我們就坐在那棵大樹下面,聽她聊她的劇本。她說,她的武俠劇本里要有一個情節,幾個女孩們相聚了,在大樹下歃血為盟……這個相當狗血的劇情,那個時候居然把我們幾個感動得一塌糊涂,然后很激動地說:那就真的來一次吧!于是,我們就認真地圍著大樹,認真地承諾,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很多很多年以后,我們都工作了,母校校慶,我們故地重游,邊走邊聊,無意中又來到那個小花園。它已經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但那棵大樹還在。我們既遺憾,又慶幸。忽然有人提起了當年那個狗血的武俠劇本,都笑得不敢彼此直視,怎么能幼稚成那樣呢?我們互相嘲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可心里卻是一片燦爛——哎呀你看,我們曾經也有過那么呆萌和純凈的時光。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兩年前。那一年,國內某個城市要建造地鐵,需要移掉幾百棵路邊的法國梧桐。市民們聞訊后,自發地發起了“護樹運動”,他們一邊向政府反映意見,一邊在網上呼吁,還為每一棵梧桐樹系上了綠絲帶……移樹的理由有很多,而護樹的理由只有一個:這些樹已經在這座城市里站立了將近一百年,市民對它們有很深的感情。最后,政府順應了民意,留下了這些大樹。
光陰流轉,而樹先生就一直站在那里,那么寬厚地看著我們成長,見證我們的故事。沉默無言的它,其實是很有愛的呀!而在地球環境日益嚴峻的今天,要保護好森林和樹木,不讓它們一天天減少,懂得環保知識當然很重要,但更要緊的東西,就藏在我們心里——那就是愛。
你好,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