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中央電視臺慶祝建黨七十周年的晚會上,彭麗媛以一首激情昂揚的《父老鄉親》感動了全場,現場的很多老干部熱淚盈眶。這首飽含深情的歌曲同樣也感動了電視機前千千萬萬的觀眾,二十多年來被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傳唱,溫潤著一顆又一顆熾熱而又真摯的心。對于千千萬萬遠在他鄉的游子來說,這首歌曲更是唱出了他們的心聲:每當在異國他鄉揮汗如雨時,每當夜深人靜輾轉反側時,遠在家鄉的父老鄉親的身影就會浮現在他們的腦海中。那熟悉的鄉音,那親切的問候,那鄰里鄉親的嬉笑怒罵,無不一次又一次地叩擊著他們的心弦。在游子的眼里,故鄉情就是一個講也講不完的故事。
本文的主人公鄧世蕾就是這樣的一個游子。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鄧世蕾懷抱著改變命運的夢想,踏上了南下打拼的道路。
二十多年來,當年的毛頭小伙已經變成如今的中年大叔;二十多年來,對于遠在他鄉的鄧世蕾來說,故鄉情是如此地刻骨銘心,永遠也忘不了,報不完。在事業取得成功之后,鄧世蕾所組建的愛心團隊也走向全國各地,為那些依然在與貧困和疾病抗爭的人送去溫暖和希望。當然,在做這些慈善活動的同時,鄧世蕾也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們中還有人生活得并不如意,他們中還有人至今在病痛的折磨下苦苦掙扎。
鄧世蕾的家鄉在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中村鎮洛峪街村,這是茫茫如海的秦嶺山脈中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由于地處山區,經濟發展相對遲緩,長期以來,這里是一個并不為外人所熟知的小角落。然而,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很多背負家人殷切期望的熱血兒女離開家鄉,遠赴他鄉尋夢創業,鄧世蕾就是這眾多熱血兒女中的一員。多年來,鄧世蕾見過了太多由于貧困和疾病帶來的人生悲劇,在事業成功之后,他義無反顧地將目光投向了慈善。
2012年4月17日,鄧世蕾創立香港寶馬俱樂部有限公司不久,就著手組建了一百多人的愛心團隊。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寶馬俱樂部的愛心團隊先后向河南周口、江西贛州、湖北漢川、新疆烏魯木齊、內蒙古東烏旗、廣東東莞、四川廣安、陜西渭南、廣西南寧、山東鄆城等各地身患疾病和生活特困的弱勢群體捐贈愛心慈善款達6000多萬元。
在鄧世蕾眼中,這些因疾病和貧困跌入人生低谷的人,應該和普通人一樣擁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因此,從一開始成立愛心團隊的時候,鄧世蕾就決心將這個團隊作為一項長期的事業來打造,讓這些散布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弱勢群體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點燃他們心中湮滅已久的希望之火。
在陜西省山陽縣中村鎮,鄧世蕾已經是當地村民茶余飯后經常談論到的話題。近年來,關于鄧世蕾的愛心慈善活動早已經在這里傳揚。在當地村民眼中,鄧世蕾不僅僅是一位敢打敢拼、富有成就的成功人士,更是一位充滿慈愛仁心的善士。2012年,山陽縣中村鎮洛峪中學因建校而欠外債220萬元,學校校長張崗英整天為巨額的外債而發愁。鄧世蕾聽說這件事情后深受觸動,當年自己在陰暗潮濕的教室里學習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現在家鄉的中學遇到困難,作為遠在他鄉的游子,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伸出援助之手。于是,在公司資金困難的情況下,鄧世蕾毅然拿出220萬元,另購置50臺電腦,委托寶馬俱樂部愛心團隊親自將捐款和電腦送到中村鎮洛峪中學。從此,學校的校長不再為巨額的外債而日夜發愁,可以安心地進行教學管理,學校的學生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還可以利用捐贈的電腦了解網絡的神奇世界,這一樁善舉營造的是一幅人間友愛和諧圖。
2013年11月2日,時隔將近一年后,鄧世蕾將目光再次投向了家鄉,這次他的寶馬俱樂部愛心團隊關注的是中村鎮洛峪街村中村區域敬老院和洛峪街村的困難村民,記者有幸跟著寶馬俱樂部愛心團隊目睹了整個慈善捐助的過程。
當天,天氣晴朗,位于洛峪街村的中村區域敬老院,在深秋綿延起伏的山嶺下顯得寧靜而又祥和。在這個不到1000平米的院落內,住著20來個失去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還身患殘疾。當記者和寶馬俱樂部愛心團隊走進中村區域敬老院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張張飽經滄桑的臉龐。經過老人們的敘述,記者了解到了這些老人坎坷不平的往事。在住進敬老院的日子里,這些老人把每一個來敬老院看望他們和幫助他們的人都當作自己的家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當聽說遠在他鄉的鄧世蕾要對他們進行捐助時,這些老人無不豎起大拇指,夸贊鄧世蕾是一個好人。
當天晚上,在中村區域敬老院,寶馬俱樂部愛心團隊還請來了一些知名演員給敬老院的老人們獻上了一場豐富多彩的晚會,從各省市趕來的寶馬俱樂部的會員和洛峪街村的2000多名村民前來觀看了晚會。一個個豐富多彩的節目,不僅傳達了遠在他鄉的香港寶馬俱樂部有限公司總裁鄧世蕾對父老相親的思念和問候,也傳達出了鄧世蕾對父老鄉親的拳拳愛心。在晚會的最后,寶馬俱樂部愛心團隊代表鄧世蕾向中村區域敬老院的20名孤寡老人每人捐贈2000元,并向敬老院捐贈4萬元,合計8萬元。此外,他們又向洛峪街村的700戶村民每戶捐贈1000元,合計70萬元。最后,他們還對洛峪街村村委、優秀村民、特困戶分別作了捐贈,合計80余萬元。加之給予其他村民的不記名捐贈,鄧世蕾為回報家鄉,傳遞愛心,此次共捐贈了370萬元。在得到捐贈后,當地的村民無不對鄧世蕾的愛心之舉報以熱烈的掌聲。
“最美不過家鄉水,最親不過故鄉情。”家鄉的山山水水是我們心中永遠也抹不去的回憶,故鄉情是永遠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感情,家鄉的父老鄉親都是我們永遠的親人。就像歌曲《父老鄉親》中所唱的那樣,“小米飯把我養大,風雨中教我做人,臨別時送我上路,幾多叮嚀,幾多期待,幾多情深”。樹高千丈,永遠忘不了的是根。在每一個游子眼中,尤其是那些事業有成的游子,都有回報家鄉的熱切期望。回報家鄉不但是一種愛心,還是一種責任。在鄧世蕾一次次回報家鄉的慈善行動中,他奉獻出的是愛心,收獲到的是感動,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愛心和感動,讓人心不再孤獨,讓遠在他鄉的游子重新找到了家鄉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