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自1950年5月1日起公布實施我國第一部《婚姻法》的命令。新婚姻法的頒布,傳統的婚姻制度和家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傳統家庭模式中飽受壓迫的婦女各方面的權利有了基本的保障,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由“三從四德”的依附性主婦初步還原為具有自身個性的單個個體,在家庭生活中的分工以及與丈夫、婆婆的關系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關鍵詞:1950年婚姻法;女性;家庭新角色
一、新婚姻法的頒布及其背景
新中國建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應自一九五年五月一日起公布施行。自公布之日起,所有以前各解放區頒布的有關婚姻問題的一切暫行的條例和法令均予廢止。此令。”至此,新婚姻法正式成為法律。舊有的婚姻關系中,女性是遵從“三從四德”的依附性角色。“舊婚姻中的一切包辦、買賣、早婚、重婚、納妾、童養媳等,無一不是以夫權為中心的家庭、父母和丈夫對兒女妻子的支配關系所造成的。”舊有的“婚姻的締結都是由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當事人毫無自主意識,“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并不是主觀的愛好,而是客觀的義務;不是婚姻的基礎,而是婚姻的附加物。”新婚姻法所提倡的婚姻制度與這種野蠻的、落后的婚姻關系是截然相反的。新的《婚姻法》分總則、結婚、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系、離婚、離婚后子女的撫養和教育、離婚后的財產和生活、附則等,共8章37條。新婚姻法的原則是為了建立“互愛互敬、互相幫助、互相扶養、和睦團結、勞動生產、撫育子女,為家庭幸福和新社會建設而共同奮斗”的新型婚姻家庭關系。新中國開展了一系列的民主革命,而“廢除封建的婚姻制度也是民主革命的任務之一”。
二、新婚姻法與女性家庭新角色的構建
隨著新婚姻法在全國的推行,女性在人身自由、婚姻選擇、家庭分工等方面的權利都基本得到了保障。舊有婚姻關系中傳統的夫權為中心的家庭模式,女性猶如夫家一個私有物品,隨意殘害和虐待女性,導致女性自殺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從當時的人民日報的報道中可以窺見一二。新華社《人民日報》1950年5月22日的一篇標題為“依據婚姻法爭取婚姻自由 中南各地許多婦女解除封建婚姻束縛”的報道中,就有提到“在廣大農村和城鎮中由于婚姻不自由和虐待婦女,以致釀成婦女被迫自殺的現象仍很嚴重”。在1952年12月28日另一篇標題為“對貫徹婚姻法的意見”的報道中講述了山西平遙縣七區油房堡村趙三小對于妻子提出離婚的決絕態度,他堅決認為妻子“活是俺家人,死是俺家鬼!”并于之后送妻子回娘家的路上,用剪刀把妻子刺死。甚至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下,常常出現溺死和殺害女嬰的現象。女性也不具有姓名權“1949年前,女性出嫁前大多沒有正式名字,出嫁后隨夫姓,子女隨父姓”,也沒有繼承權“在過去,中國婦女也沒有家庭財產的所有權和繼承權,家庭財產只能由男性占有和繼承,寡婦再嫁不得帶走財產,出嫁的女兒也不能繼承父母遺產。”新婚姻法對女性人身自由進行保護,“必須對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傷害、虐殺婦女致婦女自殺的嚴重罪行,采取嚴肅的法律手段予以制裁。”同時也有關于保護女嬰相應的規定“溺嬰或其他類似的犯罪行為,嚴加禁止。”對于女嬰生命的保護,體現了對女性保護的徹底性。并在第三章的第十條到第十二條對于婦女的姓名權,財產處理權和遺產繼承權分別給予了保證和規定。女性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名字,對父母的遺產具有合法繼承權,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雙方對共有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有相互扶養的義務和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女性在舊社會被視為家庭傳宗接代的工具,為了所謂的香火旺盛,基本是采取多生的原則,女性毫無生育自由。新婚姻法對女性生育自由進行了規定“能夠獲得避孕知識,能自主地決定生孩子的數目和生育間隔。”在新婚姻法推行和宣傳中,女性對于自身人身自由有了更深的理解,“加強婦女們為婚姻自由而斗爭的決心”。
落后的婚姻制度中,婚姻的選擇都是父母的意愿,各種各樣畸形的婚姻關系存在著,“強迫婚姻、買賣婚姻、早婚、重婚、納妾、童養媳,以及父母對兒女、丈夫對妻子的支配關系,都是其表現形式。”女性身心長期遭受折磨。新婚姻法對于結婚自由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女性獲得選擇配偶的權利、離婚的權利、再婚的權利。婚姻關系的確立再也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以自由選擇結婚的對象。在1953年3月18日的《人民日報》中一篇題為“婚姻法解救了我”文章中就講述了普通農村女性徐賽嬌依靠婚姻法的保護,與村里權勢劉家解除婚約,并自由選擇同村有志男青年蔡志影結婚的事件,成為了新婚姻法下女性行使自由選擇配偶權的典型代表。婚姻法也保障了婦女的自由離婚權,舊有婚姻關系中,女性長期受到壓迫,離婚自由無疑是給這些女性帶來了脫離苦難生活的希望。婚姻法剛頒布,許多女性紛紛提出了離婚的要求,“據中南區各省、市人民法院統計:解放以來所受理的離婚案件占全部民事案的百分之二十六。”傳統社會下,丈夫去世后要替丈夫守寡,遵循所謂的“貞節”,在明清徽州就有為這些女性所立的“貞節牌坊”,并傳為“美談”。其實這是對女性人性的極大摧殘,新的婚姻法對女性包括寡婦的再嫁權利給予了保障。1950年7月16日《人民日報》的一篇題為“婚姻法給了我自由”的文章,講述了經歷了多年寡婦生活的倩英在看到婚姻法中關于“禁止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的條例時激動的心情以及人生悲劇的終結。
在舊有社會關系中“一部分男同志輕視婦女,認為一般女同志能力不如男同志強”。新婚姻法提倡的新型婚姻關系中,第三章第七條規定“夫妻為共同生活的伴侶,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女性開始拋開了家庭主婦的單一身份,對于家事有同男性一樣的決定權。生育方面權利的自由不再限制職業發展,女性開始分擔家庭的經濟負擔,直接從物質上保證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說話權利。
三、結束語
婚姻自由使得青年男女自由選擇婚姻,“僅就北京市1950年5月至10月份的統計,自由結婚的有6686對(合理離婚的有1279對),膠東區1950年年底3個月內共有3000對青年男女到人民政府舉行婚姻登記。”自由戀愛建立的婚姻關系保證了婚姻關系的持久,對于結婚的條件以及年齡的規定,對于不合理的婚姻關系給予禁止,如近親結婚,具有重大疾病等等,對下一代子女的身體健康給予了保證。女性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脅,女嬰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證,財產權利也得到了保障,父母的遺產繼承權,對于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權等。擁有了自由選擇結婚對象的權利,提出離婚的自由。也不再是生育機器,能夠按照自己意愿選擇生育的時間和出生率。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從完全依附于丈夫的傳統女性初步轉變為一個單個個體,與男性站在了平等的地位上。在新型婚姻關系下,女性作為一個平等的個體與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與過去是截然不同的,新型的婚姻家庭生活保證了婦女的權利,女性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更為融洽,涌現了許多由于新婚姻法頒布而家庭幸福的例子。“無數男女都自由地找到了自己情投意合的愛人,組成了美滿新家庭。”1953年3月28日,《人民日報》中一篇題為“一對天天吵架的婆媳變成了相親相愛的母女”的文章中講述了在新婚姻法下,軍屬張大娘和兒媳王桂榮分居三年又合伙了的故事。同時女性開始參與社會職業,“婦女生產力的解放,勞動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是符合經濟建設的基本要求的。由于新婚姻法出臺在建國初,舊的思想仍然存在使得推行受到了阻礙,對于婚姻法的理解出現了一些偏差,“訓練班中絕大部分學員,都把婚姻法看成離婚法。”甚至出現了“有些干部存在著濃厚的封建宗法思想,對婚姻法抱著懷疑和抗拒的態度”。部分群眾也抗拒執行婚姻法,不同意離婚,甚至出現了慘案。但新婚姻法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婚姻關系方面的法律,意義重大,將女性從幾千年來受壓迫的生活中解救了出來,還原為與男性一樣平等的個體,對于女性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社會中新角色的構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編:中國婦女運動重要文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河北北京師范學院歷史系三年級集體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北京廣播電視大學法律教研室編:婚姻法資料選編[M].北京:中央廣播身體電視大學出版社,1985.
[4]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人民日報[N].1950-4-16.
[5]許德珩: 正確執行婚姻法消滅封建的婚姻制度,人民日報[N].1951-4-30.
[6]張順清,李金山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史[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2.
[7]李銀河著:女性權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3.
[8]張順清,李金山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史[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2.
[9]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人民日報[N].1950-4-16.
[10]宋培清編.婚姻家庭法律咨詢[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5.
[11]李銀河著.女性權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3.
[12]貫徹執行婚姻法保障婦女權利,人民日報[N].1951-11-14.
[13]張順清,李金山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史[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2.
[14]李銀河著.女性權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
[15]新華社:依據婚姻法爭取婚姻自由中南各地許多婦女解除封建婚姻束縛,人民日報[N].1950-5-22.
[16]安子文: 實行婚姻法與肅清封建思想殘余,人民日報[N],.1950-5-30.
[17]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人民日報[N].1950-4-16.
[18]許德珩.正確執行婚姻法 消滅封建的婚姻制度,人民日報[N].1951-4-30.
[19]對貫徹婚姻法的意見,人民日報[N],1952-12-28.
[20]吳運興.宣城專區民校教師學習婚姻法初步澄清了封建殘余思想,人民日報[N].1951-11-11.
[21]許德珩.正確執行婚姻法 消滅封建的婚姻制度, 人民日報[N].1951-4-30.
(作者簡介:陳 冰(1989.3-),安徽大學歷史系,2010級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