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構成藝術在國畫中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較為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并且根據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思想價值審美觀念的取向變化,在表現風格上被應用到國畫中,設計學中的運用也較普遍,通過點、線、面的構成藝術談在國畫作品中的應用。
關鍵詞:構成藝術;國畫;點、線、面;應用
20世紀后的幾十年當中,中國畫開始出現多元化的格局,國畫中的創新元素凸顯。傳統意境下的國畫,無論是在題材與造型上,還是在色彩章法上,都有了顯著的變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給國畫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詳實的發展空間。構成藝術在我國應用較晚,多出現在廣告設計等領域,對于國畫研究方面沒有系統的研究。筆者重點就構成藝術中的點線面方面探索新的國畫藝術手法的應用規律,挖掘構成藝術在國畫中的應用潛力。充分遵循多元化、人性化、生態化的國畫創作理念,吸收借鑒構成藝術的精髓,以期構成藝術在國畫創作中得到更好的應用。
一、構成藝術的內涵
將不同形態的幾個單元進行重組,形成新的單元這就是構成。在重組的過程中,賦予新的單元以視覺化效應,和美學觀念與力學化內容的意義。在對各種形態或材料進行分解后,并將之作為新的素材,賦予一定的秩序組織,按照特定的目的進行重新組合。藝術構成一般分為“三大構成”,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
二、構成藝術與國畫結合的意義
構成藝術作為現代形態設計的一種基本的理念,與美學、繪畫有著緊密的聯系,這一基本理念被多數的造型工作者和繪畫者所掌握。構成藝術在人們視覺感知力和鑒別力上有促進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形成感性和理性的有機統一;有助于在設計和繪畫上實現抽象與形象的有機結合;給繪畫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廣闊的空間,提高繪畫技巧。
三、構成藝術中點線面在國畫中的應用
構成藝術中的“點”,與數學上講的點不完全相同,數學的點,只有位置關系是沒有大小的概念的。而在構成意義上的點,必須具備大小和形狀這兩個條件,才能被受眾感知。在國畫的創造中,只有將點與畫面在空間上形成懸殊的比例時,才能成為點。如作品(一):當在一副畫面中只有一個點時,人的視覺和注意力,無形中就會集中在這一點上。點是力的中心可以占據空間,點具有擴張力能夠充實畫面,使畫面顯得均衡。如中國國畫中的簽名和加蓋印章就是運用點的充實空間的效果。
構成藝術中的“線”,是點移動后的軌跡。不同于幾何中的線,幾何中的線只有長度不具備寬度,構成藝術意義上的線,在畫的過程中需要具有形象和寬度才能被看到。當寬度和長度相差懸殊就可以被稱為線。如作品(二):人們看到連續的點就會有方向感,被引導出入一定的空間,空間設計中連續的點就能構成虛線或虛面或場地軸線,感受畫的意境給人帶來心里上情緒的變化。
點的擴大及線的加寬都可以形成面,面是線移動的軌跡,線閉合后形成兩度空間,面給人延伸感、力度感,曲面給人動感,面可以限定空間,在圍合中有封閉和開放的感覺。如作品(三),構成藝術充分調動了造型因素中的有利元素,強調了畫面的視覺形態要素。以點、線、面與對稱,彰顯出畫面的意境美 構成藝術充分調動國畫中的創造性元素,強調了國畫的視覺美。通過點、線、面的構成元素與國畫有機結合,給人新鮮而獨特的視角,引發人形成另一種新的體驗,給人一種超強的視覺感知力與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秦立新,唐連全.淺談中國畫傳統與創新[J].美術大觀,2010(07).
[2]朱瑾.淺析構成藝術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5).
[3]侯昊.淺談中國畫審美意識的獨特發展[J].北方美術,1998(03).
[5]孔耘.從線條看中國繪畫藝術美的特點[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7(05).
(作者簡介:姜列思(1981,4-),男,講師,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數字媒體系,研究方向:圖形圖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