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初高中教學觀念和教育方法方式是脫節的,學生從初中畢業往往不能適應高中生活。我國的初高中教育其實還是應試教育,學生想要快樂學習,健康生長,還需要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中國當代初高中教育;誤區;觀念銜接;應試教育
筆者在一所中學任教將近20年,經歷這個學校的風風雨雨、沉沉浮浮。學校原來是個完全中學,就是既有高中又有初中。我教了10年初中語文,又教了10年高中語文。后來全市教育改革,我們學校變成了純初中。其實,對于教高中還是初中,并無太大差異。在中國現行這個教育體制下,高中老師沒有必要認為高人一等,初中老師也完全不必妄自菲薄。筆者曾經在大連旅游時,有個博士同學在當地一所名牌大學任教,他自己就告訴我,他現在的水平不如人家高中老師高,人家收入高他也很服氣。其實,就是在日本,高收入的也不是大學教授,而是小學教師這并非筆者胡謅,而是有據可查。
我們的初高中教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下面筆者一一道來:
首先,初高中教育觀念銜接上出現了非常大的偏差。這是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
對此,筆者深有體會,教初中時,老師們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天性,每天就是跟著老師們的指揮棒轉。可以說不管學生有什么興趣愛好,不管他們需要不需要心理交流,不管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方法。只有學校排名高,考上重點高中的多就行。這是教育大環境的問題。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老師只好滿堂灌,然后布置了無數的作業。不僅僅主課老師留大量習題,非主課老師也留了大量習題。我也有個孩子,今年剛上高中,我記得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們家孩子就沒在晚上12點前能上床睡覺。每天完不成的作業,家長還得陪著熬夜受罪幫孩子做題。孩子我就沒見他開心的過過星期六和星期天,因為要不停地去趕去上這個補習班輔導班。孩子是苦不堪言。
現在就說到一個問題的另一方面了。
孩子好不容易初中畢業了,也算上了一所很不錯的高中,當上高中時我就告訴他,你要做好思想準備,高中教育的特點就是“不管”。老師上課只管教課,聽不聽是你的事,作業也沒人逼著你要,你愛交不交,也沒人天天攆著你給你做思想工作。孩子上了半年高中,可以對我的話深有體會。
有些地方初中教學管得太死,眉毛胡子一把抓。無論是對于學習還是學生的個性發展,都一個教育模式,一個管理方法。學生沒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沒有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事情,沒有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學生們成了聽話的綿羊,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說缺乏活力與激情,缺乏獨立性,缺乏一個國家發展最需要的創造力。
而反觀高中教育,孩子一般在這個時間處于叛逆期。初中教育留給他們的個性教育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孩子一下沒了老師的管教,沒了家長的呵護,甚至是有了代溝,就很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這個比學習不好后果要嚴重得多。
因此,做為一個有點教齡的中年教師,我強烈呼吁,一方面,初中教育要大膽放手,要讓學生有自由和空間甚至隱私。要把減負確確實實落到實處,要研究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方式。要讓學生在幸福中成長。另外,高中教學再也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或當好好先生,聽之任之。我們的初高中教育理念明顯是脫節的,沒有連續性、連貫性,很多學生從初中畢業后無所適從,一臉迷茫,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不知道如何適應新學習環境。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初高中教育的教師,我見到這樣的情況不勝枚舉。
所以,我提議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初高中教育之間要處理好這個過渡階段,這個不是高中一家的事,初中也應早做工作。
第二,我舉得我國教育尤其是初高中教育本質上還是精英教育應試教育,初中老師一切向分兒看,學生學習好就一好百好,學習差立馬另眼相待。
家長沒辦法,只好推波助瀾,逼自己孩子苦讀死讀。世界人都知道,中國學生很聰明,很會學習,但中國人的創造力是世界上比較差的,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高中學生也好不到哪去,老師就算計著那個學生考一本二本有戲,其他廣大學生基本就不聞不問了,只要不搗亂就行。
因此,我覺得我國教育不改變考核學校成績的體制,不想法為國家培養多種多樣的人才,不面對占絕大多數的學生去教育,我國的應試教育、精英教育就不會有真正的改善。
第三,做為一個語文老師,最后還是要講講我對語文教學方式的看法。
初中語文教學,背得太多,作業太多,管得太死,方法陳舊,學生只要死記硬背,拼命用功,語文不會考得差了。但高中語文就截然相反。我說了這么多中國教育不太中聽的話,但我對高考語文考試還是稱贊有加。越是頭腦靈活,越是能舉一反三的學生,別看平時考試平平,當高考時往往一鳴驚人。反而是平時一模二模三模都能考到非常優秀的學生,高考時甚至都考不及格。
所以,我認為初高中語文教學一定要改變,要讓學生重能力,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才是成功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市第62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