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實用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學時教學中,既培養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對所有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
關鍵詞:英語;教學;方法
一、明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目標
(一)英語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提高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并不要求越深越好,越全越好,而是要突破課程固有的局限,按照“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思想,在教學中尋求知識與能力的平衡與統一。需要強調的是,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必須給予一定的重視,如此,才能在基礎知識之上挖掘其英語應用潛能,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面臨著課時少、任務重以及合班教學的限制,因此,如何掌握傳授基礎知識與挖掘學生應用能力潛力的平衡點,合理分配基礎知識教學與應用能力挖掘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度重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在挖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雖然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教學課程基本要求》(以下簡稱《課程基本要求》)中提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而且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占分量愈加重要,與世界各國貿易和文化聯系的進一步深化,全社會對相關人員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必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經濟社會在這一點上的變化,相信外語教學界早已認識到。因而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務必注意恰到好處的處理公共英語教學知識與能力之間“度”的問題,對學生不宜有太高的學術和知識性要求,而應側重培養學生在相關專業技術工作中的英語“應用能力”,應根據學生可能從事工作的側重點,確立英語教學的不同重點,使公共英語教學有所側重。
二、多角度促進公共英語教學方法創新
(一)注意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魅力
魅力是學生學習課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的前提和源泉。在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教學成果十分顯著,究其原因,除了精通教學業務之外,這些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對學生的熱愛、關心和呵護,時時刻刻彰顯著任課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這種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個好的教師,總是能夠最大限度的暢通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渠道,消除學生與老師這兩個不同群體之間的障礙,融合師生間的心理鴻溝,建立起師生間平等、平和的交流溝通平臺。這種相互之間體現出來的親近與信任的情感,不僅僅給師生雙方的溝通交流帶來無窮樂趣,也能真正做到教師群體一直追求的“教學相長”,從而真正達到“師生合一、師有所指、生有所向”的高超教學藝術境界。這種師生交流上的一致和協調,不僅是教與學的共鳴,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與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個人人格修養的提高,還要提高自身教學素養。設身處地的想,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幽默風趣、親和力較強的老師。
(二)創造英語環境,鼓勵學生多“說”
高職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大部分是從“題海"中度過的,“說”的能力普遍較弱。因此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英語環境,讓學生多說。如聊天(free-talk),即就最近或當天發生的、或者是學生比較關注的時事及校園趣事與學生互動聊天,使學生掌握一些較為實用的英語表達方式;討論(discussion),可以嘗試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針對某個特定話題或是不預設話題進行討論,之后由各小組推選代表,總結本組共同的觀點,進行英語辯論,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應用和表達能力;英語單詞解釋競賽(word competition),即由事先分好的英語學習小組選派代表來解釋英語單詞,由本小組其他同學來猜單詞;英語口語演講(speech),即以現實社會熱門話題為主題或不預設主題,組織實施英語演講。這些各具特色的教學活動既能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英語讀寫和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學生挖掘自身英語學習的潛力的動力。
(三)豐富教學手段,重視公共英語教學的及時性、實用性和趣味性
在公共英語課堂教學上,要改變過去英語教學中教材、黑板和粉筆等傳統的教學方法,突破傳統教學手段的束縛,提高公共英語教學的及時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如采用PPT等多媒體教學工具,制作PPT教學電子課件進行課堂互動教學等。另外在考試的試卷中也可以穿插一些開放型試題讓學生結合自己學習的英語水平來做好相關試題。
總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必須堅持高職高專教學的宗旨,同時,也必須進行新的教學模式探索,走一條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素質的新路子,進一步提高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韋德爾,劉潤清.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英漢對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北京: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劉潤清.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白震坤.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