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競爭激烈,為了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的全面發展,通過引進測評系統、完善就業課程、依托學生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建立專業咨詢機構、輔導員、學分制導師(學業導師)與家長四位一體的職業生涯規劃聯動機制,構建了基于就業競爭力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通過這一體系,使大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獲得自身職業生涯的良好發展,最終實現自身全面自由的發展。
關鍵詞:就業競爭力;就業形勢;職業生涯規劃
一、就業競爭力
(一)當前的就業形勢
隨著高等學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入大眾化教育,大學生就業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使得大學生不得不面臨激烈地就業競爭。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畢業生從2002年的145萬增長到2011年時的650萬,待業人數也從2001年的37萬增長達2010年的160萬。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地就業競爭,基于就業競爭力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勢在必行。
(二)就業競爭力概述
就業競爭力是指一系列的成就,包括各項技能、個人理解力以及相關個人特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廣義的學習能力。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換代快,因此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成為用人單位考察的重點。而大學之為大學,不僅僅在于傳授學生相關專業知識,同時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從而使學生的終身學習成為可能。而終身學習能讓一個人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這不僅表現在就業機會上,也體現在他們的整個職業發展中。
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強,具體表現為:第一,知識轉化率低,不能很有效的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與具備工作經驗的就業人群競爭時缺乏競爭力;第二,不少大學生存在知識面窄,實踐能力弱,適應性差的問題,這也影響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第三,大學生就業心理有所偏差,很多大學生只想去東部沿海、大城市、大型企業或事業單位;第四,大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有待加強,有數據顯示,60%大學生存在溝通障礙,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現代社會,不能很好的自我展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不強的原因主要有:(1)人才的結構性失衡,相關專業人才供需不平衡。很多大學生選擇所謂熱門專業,并不考慮自己是否適合學習并從事該專業,在入學后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學習所選專業,從而產生懈怠,導致專業技能不強,影響就業競爭力。同時,大量熱門專業人才涌入人才市場,也會導致整個行業人才供過于求,從而加劇該專業的就業競爭。而就業觀的理想化也會導致人才市場供需結構的變化,從而加劇熱門地區、熱門單位的就業競爭;(2)缺乏清晰的職業定位。很多大學生沒有既定的職業目標,當然就更不可能有針對性的學習所要從事的職業需要的各項技能,因此,盡早自我分析并確立清晰的職業目標是加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一個有力途徑;(3)缺乏系統且有力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當前高校也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但是由于師資力量有限,更多的是一些實際的技巧類指導,旨在幫助學生盡快走入職場,至于系統的學生個體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則由于師資等各方面原因還未廣泛開展。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大學生通過對自身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職業,制定相應的教育、培訓和工作計劃,采取必要行動以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因此,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包括:(1)自我分析。借助于職業傾向測試工具或者系統對自己進行全面透徹的分析和了解,通過對自己的性格、愛好、興趣、優點、劣勢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2)客觀環境分析。客觀環境分析不僅包括自己所要從事職業的內外部環境分析,還包括自身技能提升的內外部環境分析,只有對兩方面環境進行綜合分析,才能確定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3)制定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對自身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因此,大學生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實際行動,不斷的朝向職業生涯目標邁進,通過制定相應的學習時間表,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意義:(1)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職業目標,避免學生因目標缺失而造成的大學生涯的頹廢。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綜合分析,增進了對自己的了解,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通過短期目標與中長期目標相結合,為自己確立實現職業目標的日程安排表,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2)增強就業競爭力。由于進行了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可以有計劃的完善職業所需的各項技能,因此,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在人才市場上就擁有更強的就業競爭力。(3)緩解人才的結構性失衡。由于對自己進行了全面透徹的分析,大學生會樹立比較理性的就業觀,不再盲目的追求所謂熱門行業、熱門職位,轉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職業和職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才的結構性失衡。
三、建構基于就業競爭力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一)引進測評系統,進行全面分析
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條件是對自己進行透徹全面的認識,了解自己的性格、愛好、興趣、優點、劣勢等,這樣才能更準確的定位自己的職業目標,因此,完善職業測評手段,引進科學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測評系統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覆蓋學生群體,實現大范圍、全方位(下轉第223頁)(上接第221頁)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完善課程體系,立足長效指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入學到畢業全程進行,在低年級,應建立全校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使學生能夠對自己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并根據學生職業性向測試結果及自身特點對他們進行輔導,使其初步確立職業發展的方向,并在逐步的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
(三)依托學生組織,提高綜合素質
依托學校團委,積極開展各項旨在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活動。團委學生會一方面可以通過與相關單位聯系,為廣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挑戰杯、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報告會、座談會、創業就業經驗交流會、素質拓展活動等),宣傳推廣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知識,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通過學生組織的各項活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四)積極整合資源,構建聯動體系
高校應積極整合資源,建立專業咨詢機構、輔導員、學分制導師或學業導師、家長聯動的全方位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形成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合力。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可與社會上的專業咨詢結構合作,在校內設立專門的咨詢機構,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咨詢與輔導,使學生能夠進行更專業更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員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對學生信息掌握比較全面,對學生個人比較了解,但是由于輔導員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培訓,因此很難對學生進行比較專業化的指導,學校可加大對輔導員的培訓力度,使輔導員能夠對學生進行專業化個性化的輔導。學分制改革后,很多學校都為學生配備了學分制指導老師和學業指導老師。這些老師由專業課老師擔任,有著深厚的專業功底和開闊的眼界,他們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和意愿,指導學生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對學生提供學業上的個性化指導。同時,建立輔導員與學分制導師、學業導師的聯動機制,通過雙方交流溝通,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對于科研能力強的同學,希望導師能夠指導學生課題或者導師拿出部分課題給學生,讓他們盡早參與到科研訓練之中,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科研訓練平臺。在我國,家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很大影響,學生在就業問題上也會與家長進行深度溝通,因此,深化與家長的溝通,向家長傳遞有關職業規劃的知識,使他們能夠更為有效的參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必要。
通過引進測評系統、完善就業課程、依托學生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活動,我們建立起專業咨詢機構、輔導員、學分制導師(學業導師)與家長四位一體的職業生涯規劃聯動機制,構建了基于就業競爭力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通過這一體系,我們不斷提高學生分析自我、認識自我的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引導他們樹立理性的就業擇業觀,使大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獲得自身職業生涯的良好發展,最終實現自身全面自由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調研及應對策略[J].教師教育研究,2009(05).
[2]王云飛,方緒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綜述[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1(01).
(作者簡介:張 娜(1986—)女,陜西澄城人,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