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回歸分析、脈沖響應分析以及誤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實證研究了外部沖擊、公眾預期與我國價格水平波動之間的關系。幾種研究方法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即我國物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費者信心不足導致的,而主要是由于進口原材料價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間投資回落導致的。得到以下一些結論和啟示:
第一,進口原材料價格變化對我國CPI波動影響顯著。從脈沖響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進口原材料價格對CPI的影響在當期就顯現出來,在一年以后達到最大。方差分解的模擬結果顯示,從長期來看進口原材料價格對CPI的影響具有決定性作用。回歸分析的結果也顯示,進口原材料價格在5%水平下對CPI變化產生顯著影響。
因此,國際市場大宗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對我國價格水平從供給方面形成了巨大沖擊。我國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價格水平下降壓力,是與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國際市場大宗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下跌直接相關的。由于我國經濟具有較高對外依存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從供給方面對我國價格水平帶來顯著沖擊,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我國近期物價水平的下跌。面對這種沖擊,我們并不需要過多的擔心,因為從脈沖響應分析的結果來看,這種沖擊效應在一年以后就會迅速減小,不會導致我國陷入長期通貨緊縮的困境之中。
第二,產出水平變化對CPI存在著重要影響。回歸結果表明,GDP增長率對本期價格水平會產生顯著影響。從脈沖響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GDP增長率對CPI的影響在第1期顯現出來,并且為正響應,在第7期達到最大,在第15期影響消失。方差分解的模擬結果顯示,從長期來看GDP增長率對CPI的影響具有決定性作用。
可以看出,GDP增長率對CPI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即GDP高速增長會導致CPI上漲,GDP增幅回落會導致CPI回落或是負增長,因此,我國目前GDP增長率的大幅回落是物價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拉動我國GDP增長的最重要因素是對外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但是,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我國出口驟然下降,這對GDP增長帶來很大負面影響。由于經濟周期的原因,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也出現下滑之勢,給GDP增長造成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及時出臺了政府主導的4萬億投資計劃及其配套措施,極大地遏制了GDP增幅的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出口下降和民間投資下降帶來的壓力。所以,為了防止通貨緊縮出現,我國應該繼續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抵消出口下降導致的需求下降,保證GDP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增長水平。
第三,消費者信心對CPI波動影響不大。回歸分析、方差分解模擬分析和脈沖響應分析的結果都顯示,代表公眾預期的指標消費者信心指數對CPI影響并不顯著。有關理論分析認為,公眾的預期對物價波動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從我們的實證分析結果來看,公眾對預期并不能對CPI產生顯著影響。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國居民消費中的剛性消費占比重較大,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并不能降低這部分消費,而高檔奢侈品消費所占比重很小,其需求的變化不會對CPI帶來實質性的影響。
總而言之,我國物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費者信心不足導致的,而主要是由于進口原材料價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間投資回落導致的。為了避免落入通貨緊縮的泥潭,我國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和落實投資計劃,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出口。
(作者單位:山東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