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這里收藏了一件解放戰爭參戰紀念章,是老冀東軍區司令部、后勤部頒發給遵化縣1500名“遠征擔架團”每個隊員的珍貴革命文物。
這枚紀念章長4.5厘米,寬3.5厘米,是用白鐵片包裝的,右上角橫排“遠征東北”四個字,下面第二、第三行是“參戰紀念”四個大字,落款是“冀東后司贈”。還有圖案,左上角是一個紅五星,中間是一面正在飄揚著的大紅旗,右下角是抬著擔架的人在山間雪地上前進。
早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全中國人民都渴望著過平安太平的日子。可是蔣介石逆潮流而動,于1946年6月擅自撕毀了國共兩黨重慶談判達成的“和平建國協議”,發兵大舉進攻解放區,揚言用3至6個月的時間消滅英勇抗日的130萬八路軍。因而解放區廣大軍民奮起抵抗,毛主席計劃用五年時間打垮國民黨反動統治,而實際上由于全國人民的積極參戰,陷蔣軍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只用了三年時間,就消滅了蔣介石的800萬美式裝備的軍隊,解放了整個中國大陸,建立了新中國。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遵化人民和全國人民一樣,積極參戰于東北解放戰爭中。遵化縣的翻身農民組成了一支1500人的遠征擔架團,高舉著“遵化縣隨軍遠征擔架團”大紅旗,徒步趕赴東北戰場,支援東北人民解放軍,他們不計報酬,不要補貼,放下鋤頭,扛起擔架,告別妻兒老小,遠離家鄉,去支援前線,經過長途跋涉,于8月下旬到達遼寧朝陽南部地區,與解放軍九縱隊27師會合,當即接受了任務——把剛從戰場上運下來的傷員轉移到解放區建平后方醫院。擔架團愉快地完成了這一光榮任務。
天氣漸冷了,隊員們尚無棉衣,就在當地搞起了土改。在當地貧下中農配合下,從地主家里、地洞里、山洞里搞出了大批棉衣、棉布、棉花、牛皮、糧食和其他物資,擔架團留下一部分,將大部分給了貧苦農民。
棉衣不夠穿,還得自己做。隊員們都是農民,沒做過棉衣,笨手笨腳地拿起了針線,自做棉衣,隊員們個個都有了棉衣穿。又找了一家氈帽店給每個隊員做了一個氈帽。腳上沒棉鞋,隊員們自己動手將牛皮裁剪、縫成鞋套,里面裝上靰鞡草,使每人都穿上了大皮鞋。
冬裝問題解決了,擔架團又立即上了前線。到了義縣前線,聽說這里被困的敵人是曾經進攻遵化縣燒殺搶掠的那個國民黨21師,他們竟然把八間房、洪水川兩個村莊給燒光了。頓時,隊員們胸中怒火燃燒,決心配合解放軍盡快消滅這伙敵人。戰斗打響了,隊員們緊跟部隊戰士一齊上了陣,在槍林彈雨中把傷員搶救下來,抬到搶救站進行包扎。護士們包扎不過來,隊員們幫助包扎。傷員們吐不出痰,堵得出不來,隊員們就嘴對嘴往外吸,傷員們深受感動。
義縣戰斗勝利結束后,部隊給每個擔架隊員配了一支步槍,從而擔架團又成了戰斗團。
在嚴寒天氣下,擔架團從義縣又到阜新、北鎮、溝幫子、大憲山、黑山、新民、彰武,最后又返回到了遼中、臺安、盤山、錦縣、北鎮,參加了十余次戰斗。其中較大戰斗有義西戰斗、大凌河戰斗、大憲山戰斗、黑山戰斗,這一路上共運送傷員五百多人。
臘月二十六,擔架團又接到任務,把需要做手術的229名傷員送到玲瓏峪。臘月二十八從錦縣出發,一路上隊員們餓了吃把炒米,渴了抓把雪吃,直到臘月三十才到醫院,把傷員們移交給醫護人員,圓滿完成任務。
返回駐地后,正好和當地百姓一起過春節。為了歡度春節,隊員們當起了文藝隊,有的唱皮影、有的演劇,比如演《捉特務》等話劇,還組織了一支秧歌隊,鑼鼓喧天,好不熱鬧。這些活動既活躍了文化生活,又向群眾宣傳了革命,大家很愉快。部隊首長贊譽擔架團是革命的播種機,是模范擔架團。隊員們紛紛要求入黨,經過考核,批準了50名隊員為共產黨員。
在東北解放的情況下,被擊潰的國民黨軍散兵游勇,有的結伙在東北大地上為匪,打劫群眾,強奸婦女,百姓恨之入骨。
擔架團決心為民除害,根據百姓舉報,臺安縣南部一所民房里住有一股土匪。夜里,隊員們摸進院子,進屋一看,住有4個土匪,正在強奸一個姑娘。捉住后經審訊,他們原是6人,有2人退出了。被審訊人還供出,有一股“鐵”字號土匪,根據線索,又開始了追匪,捕捉到20名土匪,經審訊,其中還有2名是國民黨派遣特務,為百姓除了害,百姓拍手稱快。
擔架團看到當地百姓缺吃少穿,隊員們很是心疼,就找大地主開倉濟貧。孫家鋪村有個地主,有土地3000多畝,囤積糧食無數。這個地主70歲,有10個小老婆,最小的才17歲。家宅面積一百多畝,有一個營的兵力守護,但早已逃跑了。他家一個長工揭發了這個地主家有一個大地倉,入口處在二門坎下。
據此,擔架團進入地下,看到里面的糧囤、布垛、棉花垛一個挨一個,還有很多其他物資,地庫通道上擺著兩輛大汽車。這一發現不僅解決了部隊和擔架團的吃糧問題,還給當地百姓分了好多物資,百姓不敢去取,擔架團還給他們送家去,百姓們說擔架團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其他村的百姓聽說后,也都集合起來在擔架團配合下,去大地主家開倉,桑林子村一戶大地主見百姓去他家開倉,地主小老婆竟敢開槍,并說:“誰敢開倉我就打死誰”,沒想到她的槍卡殼了,幾個隊員一擁而上將這個女人捆上,打開糧倉,分給了百姓。后從他家還搜出二十多支步槍。
遵化擔架團除了運送傷員,還在當地除土匪,還為當地百姓打開大地主糧倉,為貧苦農民解決了吃糧問題,受到了百姓的擁護。遵化擔架團在東北嚴寒氣候下,歷時八個月,行程數千里,圓滿完成了支前任務。
1948年4月的一天,突然接到冀東區黨委的命令,要擔架團返鄉,為解放平津做準備,接受新的任務。返鄉前,隊員們又把房東水缸挑滿了水,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與房東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走前,部隊為擔架團召開了歡送大會,部隊首長高度贊揚了擔架團的光榮戰績。
會后,經半個月的長途跋涉,終于回到了遵化城,縣委,縣政府領導率全城百姓在東門外熱烈迎接。冀東區黨委和冀東軍區又召開了歡迎大會,高度贊揚了這次遠征所取得的戰績,授予“模范擔架團”光榮稱號,并給隊員頒發了如圖這枚“遠征東北參戰紀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