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不等同于流行,但時尚離不開風尚的流動。一個成功的時裝周是業界的巔峰盛會,其對一個城市的時尚環境與產業的推動往往帶來質的飛躍。哈爾濱國際時裝周,以其行業地位的權威性、定位的精準性,加上承辦企業以對城市負責的態度常態化的強化推廣,將在促進時尚產業鏈形成的同時,更快速地確立哈爾濱在時尚業界的地位。
高標準,
一屆躍居“三大”
起步晚、起點高,哈爾濱國際時裝周首次舉辦便震動了業界。《時尚北京》出版人、總編輯仲建春說:“中國服裝協會和中國設計師協會從沒有和一個城市聯合舉辦過時裝周,更不用說把‘中國服裝新銳時尚發布基地’放到哈爾濱。對這兩大機構來說,這是破天荒的;對哈爾濱來說,意義重大!”當這個“破天荒”的時裝周落幕之時,意外變成了共識,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的話代表了業界共同的聲音:哈爾濱國際時裝周,是堪與北京、上海比肩的中國三大服裝周之一。
國際視野,
賦予時尚生命力
作為共和國長子、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在積極尋找跳出傳統產業結構的躍升平臺?!爸袊b新銳時尚發布基地”的落戶,被業內認為對哈“意義重大”;哈爾濱國際時裝周的風生水起,被我市專家學者認為社會效益和長遠效應遠大于眼下的經濟利益,因為有識之士都預見了時尚文化的前景,看到了正在實施的由虛擬經濟向現實經濟的轉化。
一個時尚奢侈品設計研發產業鏈條,以過半的份額成為米蘭的主導經濟,并使之成為中南歐經濟中心。類似的榜樣效應,正是很多并不具備時尚環境的城市也爭辦時裝周的最大驅動力。哈爾濱國際時裝周,讓雖曾領風尚之先,但多年來已漸成時尚經濟末梢的哈爾濱再度匯聚業界目光,第二屆的設計藍圖,便已堅定地邁向產業化道路。
“起步晚也是一個優勢,我們可以學習國際上最成熟的模式,吸取各家之長,辦出既有專業水準,又有生命力的時裝周,并使時尚經濟成為常態化、可持續發展的現實產業鏈?!奔t博商業總經理王麗梅認為,紐約國際時裝周是目前市場結合度最好、市場轉化度最高的時裝周,因此人氣最高,每年可為紐約創收16億美元,這也正是哈爾濱國際時裝周堅持三個導向、四種結合,通過實現五大目標所要趨近的結果。
立足市場,
構筑時尚產業鏈
沒有市場就沒有生命力,更談不上產業。2012哈爾濱國際時裝周在HAH!空間開創性地推出設計師長廊,讓新銳設計師有機會攜作品進入賣場,與消費者零距離溝通,了解第一手信息,掌握市場動向。這樣緊密結合市場的獨創性的流程設計,不僅是新銳設計師快速成長的推動劑,也時尚經濟落地生根的結合劑。
2012哈爾濱時裝周最令人振奮的一大成果將是HAH!品牌的誕生。作為本土企業,紅博商業對城市有著深刻的理解,凝聚城市時尚精神的HAH!品牌是時尚的視覺化表現,在業界發出屬于哈爾濱的時尚宣言。通過企業與婦聯攜手,將引導冰城女性的創業與就業,并投入到品牌創建活動中。已在紅博文化體驗工廠舉辦,并將在哈爾濱國際時裝周上隆重推出的本埠高校新銳設計聯演,將培養哈爾濱自己的原創設計力量,加之時裝周匯聚全國、國際頂尖設計師帶來的信息及業務交流,從服裝飾品拓展至更多時尚產品,形成“HAH”品牌全系列開發,進而以“HAH”品牌為根基建設服裝文化產業園,匯聚時尚產業要素,強力構建地方品牌集群,形成集文化、設計、創意、營銷、信息、物流為一體,上下貫通的時尚產業鏈條。
請進人才理念,
推出品牌集群
請進來,讓業界最新銳的理念和人才來哈交流、展示,在哈爾濱找到自己的市場;走出去,扶持本土新銳設計力量、打造本土時尚品牌,讓他們在一個更廣闊的舞臺上發出自己的主張,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這,是哈爾濱國際時裝周展示的最大新意與能量。
精準定位“新銳”,著眼年輕層面的時尚主張,并確立紅博·西城紅場 “中國服裝新銳時尚發布基地”的地位,是2011年首屆哈爾濱國際時裝周精心構建的大格局。2012哈爾濱國際時裝周創新性地將時裝秀與市場緊密結合,“HAH!空間”為設計師搭建一個與消費者之間集展示、銷售、交流、反饋于一體的平臺,讓“走進來”的覺得更有收獲。本埠六大高校學生以“造夢”為主題的聯演,首次把本土的年輕設計力量集中推向前臺,加速他們的成長;借時裝周強力推出的“HAH!”品牌,將在業界目光最集中的時刻發出城市的時尚聲音,展現哈爾濱時尚產業的能量,對于產業鏈的打造和品牌集群的建立,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