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實現對國企特別是國有獨資企業的有效監督?這歷來是個難題。外派監事會是國企監督機制中重要乃至關鍵的組成部分,被寄予厚望。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2013年7月表示,監事會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企監督道路,有效促進了央企持續健康發展。
據了解,目前國企的監管,包括監事會工作并沒有成熟、統一的模式。在地方層面,江蘇省在提高省屬企業外派監事會的權威性、有效性方面進行了力度頗大的探索,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品牌做法”。
監督“尖刀班”
江蘇國資委2003年成立時,旗下44家省屬企業,設立4個外派監事會;目前是26戶企業,4個監事會。江蘇省屬企業資產規模較大,截至2012年年底,資產總額5918億元,該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580億元,利潤192億元。
全國來看,國企監事會有采用公務員編制、事業單位編制、聘用制(如浙江)、混合四種方式。江蘇采取的是公務員編制,監事會主席為副廳級干部,每個監事會配置3到4名專職監事。
江蘇省國資委對監事會的定位是,全部的監督業務流程中,國資委的各個處室處于監管的后道工序,基本上屬于審批性監督;而監事工作才真正處于整個監督工作的前沿陣地、火線戰場,監事會處于全部國資監督管理的尖刀班、突擊隊、一線位置。
其主要工作內容有三:第一,列席董事會,重點是對“三重一大”發表專業意見;第二,日常財務監督,根據企業的財務分析會議、經營業績分析、財務異常情況、重大擔保等,做出專題性財務信息報告,報送國資委;第三,年度檢查,每年形成一個重大的財務檢查報告。
據江蘇國資委監事會工作處人員介紹,2012年,監事會參加企業董事會等有關會議時,都會針對議題提出看法和建議,會后都及時將會議主要內容及監事會意見報送國資委,使國資委領導和相關處室能及時了解企業重大經營決策情況。
巡視也是監事會的一項工作內容。比如按照江蘇省紀委和國資委黨委要求,2012年,以監事會為主體、紀委等處室參加的企業巡視組,對江蘇糧食集團、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開展了巡視工作。省國資委依托派駐監事會,組織開展部分省屬企業的巡視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監事會通過對企業財務的年度檢查,了解企業的風險控制情況,堅持服務與監督并重,幫助企業提高了風險控制能力。
“三位一體”品牌做法
江蘇省屬國企監事會工作的不少做法很有特色。比如,日常檢查、年度檢查、專項檢查三個結合的工作格局基本已經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監督機制、監督特點已經基本具備;還有一年一次的監事培訓及“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這些被稱為“江蘇省監事會工作的品牌”。
在日常檢查、年度檢查、專項檢查三結合方面。監事會就日常財務監督信息形成專題性財務信息報告報送國資委后,由分管副主任、主任批復。年度檢查時,監事會會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年度審計,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同步進行,充分利用社會中介機構力量,形成年度財務監督檢查報告,監事會工作處在此基礎上凝煉成省屬企業財務監督檢查結果報告,由國資委向省政府報告。報告之后是落實整改。
江蘇國資委的規定是:企業在接到《財務檢查整改通知書》1個月內報整改方案,6個月內報送整改結果,國資委領導或分管領導親自參與指導整改工作。
所謂“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是指江蘇省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本、管預算和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出資人財務監督為核心,以出資人監督為主渠道,以事前、事中監督為重點,逐步建立了外派監事會與企業巡視組、派駐紀檢監察工作組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工作機制。人員組成方面,由派駐監事會主席兼任派駐紀檢監察工作組組長和企業巡視組組長,派駐監事會成員為派駐紀檢監察工作組成員,符合條件的派駐監事會成員為企業巡視組成員。履行職責方面,外派監事會工作以財務審計監督為主;巡視工作側重于監督檢查國企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國企領導人員廉潔從業各項規定、選拔任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維護職工切身利益和依法經營等方面情況;派駐紀檢監察工作組在履行巡視工作有關職責的基礎上,根據授權受理涉及反映派駐企業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信訪舉報,初步核實有關問題?!叭灰惑w”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企監督工作中存在的上級監督遠、同級監督弱、腐敗風險控制難等問題。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孟建民今年7月表示,監事會要著力推動監事會監督實現從事后檢查向運行過程監督的轉變,從財務監督向企業全面監督的轉變,從境內監督向境內外監督相結合的轉變,從外部監督向“外派內聯”工作模式的轉變,進一步提升監督的有效性。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國企現代企業制度中,外派監事會無疑占有重要位置。從全國來看,外派監事會工作整體上仍然處于摸索前進的階段。監事會工作要求高、內容多、責任大,確保有權威、有威懾力、有監督效果將是長期的任務,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