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這是對腳踏實地、奮發圖強的企業家很正面的評價。因為,是他們帶來榜樣的力量,是他們不斷豐富著商業道德倫理的內涵,激勵著后來的創業者,成為社會進步不可忽視的動力。
不過,現實中總有一群從不“安分守己”、專門“不務正業”的企業家,喜歡干出點稀奇古怪的事情,有些看似與主業毫不相關,甚至風馬牛不相及,但似乎沒有什么東西能夠阻擋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前赴后繼、接踵而至地沖進這個全新的戰場。
偏執化生存
在條件并不成熟和外部環境并不明晰的情況下,用與眾不同的方式,第一個跳出來吃螃蟹,這不只是企業家的活力意志,更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境界。藉此,企業理想與領導者個人理想達到高度融合——組織并不單純以追求短期利潤為目標,而是通過合乎社會倫理的商業邏輯,在保證企業持續成長的同時,滿足個人興趣愛好、從業理想的極大充實。
喬布斯的一生似乎永遠處于不安分守己的狀態,他幾乎從未找到一個穩定如一的現實與精神的家園?;蛟S正是這種“不安分”,讓他能夠游走于體制和世俗的內外,保持天才的創造力和忠于內心感召的專注力,為冰冷的科技賦予人性、藝術甚至宗教的氣質。這種不安分也讓他比普通人更渴望找到自己的價值,為內心的困惑找到答案,讓其展現出異于常人的堅定與激情??梢哉f,執著有望成就人生的一個興奮點。
巨人網絡CEO史玉柱,是業界公認的名副其實的“不安分”之人。他以創辦高科技企業起家,涉足過服裝、化妝品、房地產、金融等眾多領域,可謂副業眾多。重要的是,他把副業真正地做成了主業。
2004年11月,史玉柱在其保健品企業的基礎上搞起了副業——網絡游戲產業。2007年11月,巨人網絡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總市值達到42億美元?!拔业南掳胼呑佣冀唤o網游了?!笔酚裰缃穹浅C鞔_,巨人網絡的主業就是網游,而不像10多年前的巨人有228個子公司。而他能立此承諾,是基于保健品業務一直處于穩定、上升的發展態勢。
或許,“不安分”是企業家精神的基礎之一,只有這種“漂”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使他們獲得真正的內心滿足和自我實現。而在真實的理想與企業的融合過程中,他們胸中必須裝得下五顏六色的事,容得下各種各樣的人,甚至在必要時能夠忍受各種誤解和屈辱。因為,他們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和維系著整個企業精神。
正如英特爾總裁葛洛夫所言,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意味著在遵循摩爾定律的數字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懈持續不斷地創新,以夸父追日般執著,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有可能不落敗。
玩出來的本色
對中國一些企業家來說,賺錢在其次,關鍵在“玩”,能“玩”出效益來當然更好,就像朱駿和丁磊。
朱駿的主業是網游運營商和開發商。他的“第九城市”在2004年創造了《奇跡》般的優異成績,同年,獲得世界頂級游戲制作公司“暴雪”《魔獸世界》的代理權。還是在這一年,“第九城市”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募集資金超過1億美元。2006年,朱駿花費3000萬人民幣買下上海中邦,成為足球中超俱樂部老板中的一員。據說,每當正式比賽的時候,朱駿還總是親自排兵布陣,而且坐在教練席上大喊大叫……
那時候,很多人說朱駿是在玩票,就像一個有錢人在家里養戲班,自己時不時也要上去演一回。朱駿承認自己很早就是球迷,踢球、看球是他的業余愛好之一,“但我把事業和愛好分得很清楚,只是對自己的愛好更執著而已。這些錢都是我的私人投資”。
或許玩票根本不能滿足朱駿的胃口,2007年后他出資1.5億入股申花,開始把足球當成了一份真正的事業在做。幾年過去了,朱駿把足球做得風生水起,把申花做成了亞洲一流、能獲取巨大商業利益的超級俱樂部,德羅巴、阿內爾卡這些中國球迷夢寐以求的足球大腕也相繼踏來。當夢想能夠成真,誰還能說足球是朱駿的一項副業呢?
同樣道理,丁磊組織了一個專業的養豬團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了整整一年時間考察了中國數十個農場,并進行了詳細的可行性分析。通過對美歐日中養豬模式的調查,網易農業事業部得出一個結論:現有的模式已積重難返,問題重重,必須要革新,實驗“第三代養豬模式”,倡導福利養豬,品質優先,生產安全、健康、美味的豬肉。
“網易養豬項目可以帶來一場豬肉革命?!倍±谡f,“我們未來要做的就是養豬業中國式的公開課。我們會把養豬模式、過程放在網上,全免費的。網易想給大家呈現的是一套安全的、科學的、有資本投入的生產模式,最后還是不賠本的。這個模式是公開的、可以復制的,在中國絕對有推廣的可能性?!?/p>
不安分的企業家還大有人在。分眾傳媒的江南春,向重慶一家足部按摩公司注資人民幣數千萬元。據說,這家足療公司會在不久的將來上市。香港恒基兆業地產主席李兆基,在香港擁有700多個大型樓盤,在內地也有20多個開發項目。他的副業卻是炒股,他曾把500億港元炒成了1200億港元,因此榮膺“亞洲股神”稱號。“地球攝影家”羅紅的攝影作品享譽海外,但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他的正業是好利來蛋糕的總裁。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是房地產業的骨灰級人物,但為人所稱道的他是一個很專業的作家,寫過《野蠻生長》、《理想豐滿》,主編過《中國國情報告》等。
一直以來,在西方人們認為歌德的《浮士德》所塑造的“浮士德精神”,就是永遠進取、永不滿足、追求知識、建功立業。然而這種精神本身就是矛盾的產物,針對動輒貪求絕對安逸的人性。從這個角度上看,“不務正業”似乎才是他們的正業,企業家反而成了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