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開學,高三(5)班的吳敏霞就向我訴苦,說自己每天從一進教室就開始埋頭忙個不停,一會兒干這個,一會兒干那個,忙得暈頭轉向。而同桌盡管和自己做的都是些同樣的事情,可看起來總是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更讓敏霞同學心理不平衡的是,這次開學小考,成績一出來,自己還不如同桌的高。
你聽了這,是不是也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是啊,每天忙碌不已,可做的全是些無用功;感覺自己付出了很多,學習成績卻總是不如意……這種現象在高三同學身上簡直是太普遍了。
如果,目前的你在學習上也正處于這樣的一種狀態,那么,要提高警惕了!或許,你不是真的不努力,而是該找到正確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罷了。畢竟,現在已不再是講究“慢工出細活”的年代,效率總是和學習上很多東西直接掛鉤的。因此,你還真得從一開學就費點心思來琢磨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效率達人是怎么做的,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有所收獲。
【Ⅰ】將事情仔細分類
——“你每天所處理的事情,如果仔細想想,無非也就只有兩種:事務類和思考類。如果能將這些事情按以上類別來劃分,區別對待,那么,你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尖子何猛就是這么做的。
他說:“事務型的工作不需要花費自己太多的腦子,只需按照心里熟悉的程序一路做下去就可以了,而且絕對不害怕中途會被打擾、中斷。例如抄寫范文練字、摘錄要在公交車上看的作文素材和英語單詞、整理歷史復習大綱,等等,這些無疑都等同于“例行公事”,可以盡量將它們集中在同一個時間來處理,而且,即便是在你精神狀態不佳時也都能完成。對于那些需要集中腦力、精力且一氣呵成的思考類學習工作,好比解題、構思作文,等等,則一定要謹慎對待。因為,在做之前,這種類型的工作是需要我們進行充分思考的,只有經過思考后方有靈感閃現,針對它們,就需要將之安排在自己思路敏捷、精力旺盛,且不容易被打擾的時間段,集中去完成。”
何猛的這種做法,使得自己在學習上的學習效率大為提高,更為可喜的是,他還使得自己擁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去享受學習之外的精彩生活呢。
【Ⅱ】學會說“No”
——“先掃自己門前雪,再管他人瓦上霜。”
當你正專心埋頭于自己手頭上的復習工作時,別的同學忽然過來請求你幫忙處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又或者湊過頭來跟你聊聊天……這時的你,如果立刻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可想而知,思緒會立刻被打亂,且很有可能還得重新再來,學習效率當然不會高。因此,遇到這種情況,你要學會很巧妙地說“No”。否則,整天糾纏于別人的事情中,非但自己的復習計劃如期完成不了,還有可能發生“出力而不討好”的問題。
高三(7)班的楊洋同學在班上學習不錯,為人也比較隨和,別的同學遇到難題通常都愛找她,甚至像抄筆記、抄英語單詞也請她幫忙,結果,楊洋自己的復習工作總是無法按時完成,有時作業還一拖再拖,白白被老師批評了好多次,迫不得已,她只好熬夜完成。那時,楊洋一度成了班上赫赫有名的“熬夜專業戶”。
這么多的教訓,使楊洋終于認識到,在處理重要工作時對別人的打擾學會說“No”,是較為明智的。想要維持一個“老好人”的形象,令所有的人都滿意那是不可能的。后來,在自己的學習和別人的求助之間,楊洋終于掌握了這樣的一種平衡的技巧——“先掃自己門前雪,再管他人瓦上霜”。
當然,在說“No”的技巧上,我們可以采取一些較為婉轉、迂回的方式,以避免直接拒絕,傷害了彼此間的同學情誼。
【Ⅲ】不煲“電話粥”
——“尋找心靈的退守,獲取伙伴的支持,但還是要杜絕煲粥成癮。”
學習中,對于一些容易背負上沉重壓力的高三生來說,能夠有一兩個經常往來的朋友,并養成在自己不順心時找他們傾訴的習慣,無疑,是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一聲誠摯的問候,一次快樂的逛街,一個幽默的笑話……都會成為自己繁忙而枯燥的復習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極好地調節你緊張的神經末梢。但是,如果頻頻出現接聽私人電話,用手機短信聊個沒完沒了的情況,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局面呢?
高三(4)班,一個叫梁莎莎的尖子生就曾經是一個寸尺不離手機的人。在課后跟朋友大煲“電話粥”對她來說成了家常便飯,有時甚至還可以把剛充滿電的電話煲到沒電為止。單是今天受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委屈,她就能跟對方嘮嘮叨叨地講個沒完沒了。一段時間之后,她的復習工作也就自然出現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后來,意識到問題的莎莎同學在學校專業心理老師的幫助下,終于養成了遠離手機、絕對不拿電話煲“電話粥”的好習慣。在自己學習的時候,即便有時還是會有朋友的電話打進來,可莎莎已經學會長話短說。她這樣做的唯一一個目的,就是盡量不想中途打斷自己的復習進程,以好讓自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