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有別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間流行的“材料作文”:第一,體裁不限,除詩歌外任何文體皆可使用;第二,可以就材料中的任何一點感悟多角度作文,且不必援引材料。考生們不必再從“題目”(話題或標題)出發,而是從“材料”出發,這樣也就更能調動考生的發現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選擇能力,便于考生從多角度立意,寫出的文章自然就會百花齊放,精彩紛呈。
新材料作文給考生提供了一個相對廣闊、自由的表現空間,但也正是這種自由和廣闊讓一些考生難以把握自己寫作的航向,以致出現掛一漏萬、偏離中心、面面俱到、輕重倒置等一系列問題。下面,我就新材料作文的寫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作一個簡單的分析,并就如何規避這類現象介紹幾點措施。
一、新材料作文中的常見問題
1.不能準確提煉主題
有不少的考生,或因時間所迫,或因心里緊張,不能對材料進行認真仔細的分析,也不考慮材料的主旨,從材料中隨意抽取一個詞語作為自己的寫作話題,從而導致偏離題旨。
2013年【江蘇卷】作文:
幾位朋友說起這樣一段探險經歷:他們無意中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洞。因對洞中環境不清楚,便點燃了幾支蠟燭靠在石壁上。在進入洞穴后不久,他們發現了許多色彩斑斕的大蝴蝶安靜地附在洞壁上棲息,他們屏住呼吸,放輕腳步,唯恐驚擾了這群美麗的精靈。數日后再來,他們發現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處,而是遠遠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們恍然大悟,也許那里環境更適合吧,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
——不少考生對這樣一則內容淺近的材料都未能讀透,一些考生看到材料中“也許那里環境更適合吧”一句便以為是燭光讓蝴蝶找到了更好的歸宿,于是誤將燭光理解成愛的象征,對其大加頌揚——結果釀成了“下筆伊始”便偏離主題的悲劇;另有一些考生不去檢討人對蝴蝶的侵擾,反而責備蝴蝶的“嬌氣”,將主題定為“要培養抗干擾能力”,這就跟不去批評守株待兔者不勞而獲反責備兔子走路不看方向一樣失之偏頗;還有一些考生因為看到了“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一句便將主題定為“細節決定成敗”,其實“影響”與“成敗”還是稍有差異的,這樣的立意雖不能說完全走題,但至少不能說很準確。
2.完全拋開材料背景
有些考生雖然能夠找出所供材料中的關鍵詞,準確地確定作文的立意,但卻在隨后的構思與寫作過程中,往往會“跟著靈感走”,從而不顧材料的背景,結果偏離材料的內涵。
2013年【全國新課標Ⅰ卷】作文:
一位商人發現并買下一塊晶瑩剔透、大如蛋黃的鉆石,他請專家檢驗,專家大加贊賞,但為鉆石中有道裂紋深表惋惜,并說:“如果沿裂紋切割成兩塊,能使鉆石增值;只是一旦失敗,損失就大了。”怎樣切割這塊鉆石呢?商人咨詢了很多切割師,他們都不愿動手,說風險太大。后來,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切割師答應試試。他設計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導年輕的徒弟動手操作。當著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鉆石切成兩塊,商人捧起兩塊鉆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師說:“要有經驗、技術,更要有勇氣。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
——這則材料的最后一句話實際上已經基本限定了文章的立意:干好一件事,經驗、技術重要,勇氣更重要,剔除功利之心尤其重要。考生要看出這一點是不難的。但在寫作中,不少考生由“不去想價值的事”而“引申”到了無私奉獻、安貧樂道、小人喻于利等等,這就完全拋開了材料的背景,自然也就偏離了主題。
3.忽視提示語的指向
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對材料只是泛泛而讀,忽視了對相關的提示語(這樣的提示語多在段末出現)的研究,只重視自己對材料的認識,忽視了命題者的思維指向,因而造成失誤。
上文提到的2013年江蘇卷作文材料的提示語便是“小小的蠟燭竟然會帶來這么大的影響”,可是很多考生就是沒有從這句話中讀出“小大之辨”這一立意。
再比如2013年【北京卷】所供材料是一組文學家與科學家的對話
科學家:假如請愛迪生來21世紀生活一個星期,最讓他感到新奇的會是什么?文學家:我想手機會不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呢?科學家:我同意,手機是信息時代的一個標志物,簡直稱得上是一部掌中電腦,豐富的功能一定會讓這位大發明家感到新奇。文學家:手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或許這也是愛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這段材料中的關鍵詞已經很明顯:“手機豐富的功能”對人們“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的影響。可是一些考生忽視了這樣的提示語,而對材料中“穿越”的情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作文中精心編織各種離奇的情節,以顯示愛迪生的out;還有一些考生將目光落在“發明”一詞上,作文詳盡分析了創造發明的意義,論證了只有創新才能促使“中國夢”的早日實現。這也同樣偏離了材料的內涵。
二、新材料寫作中誤區的規避
要想規避上述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新材料作文的寫作中就必須堅持下面這三項原則:
一是抓材料關鍵要素的原則。我們寫作時確定的話題和主題,一定要是材料構成內容的要點,而不是只言片語、細枝末節。材料要多讀幾遍,做到通盤掌握,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以致“抓了芝麻,丟了西瓜”,更不能穿鑿附會,將自己的錯誤理解強加給材料。
二是文章結合材料背景的原則。新材料的話題,不能脫離一定的背景。一旦離開了特定的背景,其話題就有“越軌”的危險。而這個背景,就是命題材料本身給考生提供的話題范圍。作任何形式的“引申”和“宕開一筆”時都要回頭看一看材料,看看有沒有越軌。
三是嚴格遵循提示語的指向的原則。新材料作文的寫作要求大多寫得清楚明白,沒有明白寫出的,也會有暗示性的提示。對于材料中的這些關鍵語,考生必須全面準確地把握。在寫作中刻意求新、求深的同學一定要注意:新和深的前提是不偏離命題者的立意指向。
概括起來,寫新材料作文,考生必須做到:讀懂材料,抓住重點;準確立意,不離背景;嚴守提示,不闖紅燈。其實,高考作文重點還是考查寫作能力,在審題上一般不會過多地折磨考生,大家只要注意以上幾點,平時注意多讀,多思,多練,一般是不會進入誤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