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識一熟人老王,長期在外打工,過著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艱苦生活,較低的收入勉強維持生活。按說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并不是衣食無憂,不可能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來附庸風雅練書法的。可他偏偏在工作之余每天擠時間,找個角落就入迷地練書法。他不懂什么養生,也沒什么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樂,且一練就是三十多年。
他練字僅為愛好,并沒有取得任何成就與實用價值,周圍親屬對他是恨鐵不成鋼,認為他不會賺錢,窩囊廢、無用。大多數人認為他是一個失敗的人。可是,近期見到他,相比同齡人,他顯得與年齡不相符的年輕!幾十年間,練書法,無意間他收獲了養生的成果。
現在很多人衣食無憂,購健身器材,吃保健食材,去高級健身房鍛煉,卻依然被“亞健康”困擾,一味追求養生卻無收獲。那么,老王平常而普通的生活經歷給了人們什么啟示?
去健身房進行外在的身體力量鍛煉,很容易;練武獲得功法、技術并不難。而獲得堅忍不拔、屢敗屢戰的精神毅力卻很難。生活中,一個人付出體力勞動身體疲乏,只需倒頭一睡,就可消除疲勞。可是內心的乏累、痛苦、絕望、悲觀、無助以如影隨形、難以擺脫的壓力,當一個人內心一時無力承受這般傷痛時,就容易感到絕望。人的一生,學習、創業、工作,都是在不斷與內心的“我”作斗爭的結果。心力強大者取勝。
為什么書法能夠健身、養生?因為練字過程中,人的心境自然趨于平和、安然、寧靜。而現代都市人焦慮、煩躁等亞健康正是由于壓力大至精神紊亂的結果。倘若我們習書法時全神貫注,人的思想純凈、恬淡,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擾動,使體內陰陽平衡,保證人體內環境的穩定狀態,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心理對于生理的干擾,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形神共養,心身統一,不僅對身體有好處,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在日本名古屋的豐田汽車廠里,有一種規格一致的小布條幅到處可見,上面所寫的文字翻譯成漢語就是“心就是力量”。欲獲得心力,唯有靜下來,它才會如泉水般悄悄涌現。
佛門講修行有三大綱領,就是“戒、定、慧”。一個人獲得某種目標追求的成功也是這三大綱領的作用。
守“戒”,在沒有外因強迫的條件下自覺堅持,心無雜念,以耐心、無求的心態投入其中。
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就是“定”。穩定性、持續性才能完成量的積累。有了量,各種練功成效才會顯現。一個人能在紅塵滾滾的現實壓力面前保持“定”,排除各種干擾,內在心理達到了寵辱不驚、寧靜祥和的境界,量的積累使其達到最后一個境界——“慧”:收獲成果。
老王在長期不穩定的工作中能自覺堅持練書法,無“戒”而能定,自然能收獲養生的回報。
如今,現實中人們健身鍛煉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自由散漫,可練可不練。眾多業余自練者無約束,無“戒”,也無信念,不能長期堅持,故難獲成功回報。
孔子說:“魚的生活依賴水,人卻需道而生活。人得了道,性情就會安定。”老王通過練書法而使自己性情安定,而種種求養生健身的人們只注重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內心的安定。現代醫學與心理學對身心關系的深入研究指出,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能夠對人的生理產生巨大的作用。現代心理學中的“心理神經免疫學”已經認識到,一個人如果能常常保持寧靜祥和的精神狀態,就能夠提高免疫系統的免疫能力,從而發揮治病與健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