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病魔襲擊了我,身子十分虛弱。經過一番檢查,醫生診斷為精神抑郁綜合癥,并讓我入院治療。可住院一個半月,病情仍不見明顯好轉,醫院為提高病床周轉率,要求我暫時出院。出院時,醫生告訴我:回去以后,思想不要有負擔,要加強營養,適當做些功能鍛煉。那時候,我和家人的臉上愁云密布,擔心從此不會康復。
在家休養的日子里,讀到趙樸初先生92歲時的《寬心謠》,開頭第一句就是“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深受感觸。
終日想著自己的病,心中倍感凄楚反倒加重病情。可是怎樣才能有好心情,這要學點辯證法,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把事物看“死”。
人要快樂,必須心寬。保健專家認為,從自我保健角度考慮,人們應當笑著生活,可笑不起來怎么辦?其實笑也是可以鍛煉培養的。對照鏡子,牽動臉上的肌肉,自然就會笑起來,只要笑起來,心情也就隨之好轉。
有一首歌寫得好:“一個微笑,花費很少,價值卻很高;給的人幸福,收的人謝報。”由于笑通過隨意肌群的運動,能刺激大腦產生一種叫做苯鄰二酚的激素,該激素是一種天然麻醉劑,有鎮靜、鎮痛的作用,能減輕內臟和肌膚的疼痛與不適。笑作為一種多功能的運動,使人心曠神怡,通體舒暢,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心情愉快時,胃、肝、心等內臟也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所以凡事要往好處想、寬處想,要想健康地活著,惟一的辦法就是調整心態。
人生就是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它不可能總是那么順利,也不可能總是那么倒霉。想想自己到了老年幸逢盛世,可以按月領取退休金而不再承擔工作壓力;面對疾病纏身,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樹立堅強的生活信念,沉著應對,積極與疾病抗爭,從而保持了平和達觀的心態。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是一位壽星的至理名言,我也身體力行,從自身實際出發,每天堅持到戶外走走,享受清新的空氣,沐浴明媚的陽光,幾年下來,體質有了大的改善。
讀書看報既是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種腦運動、腦體操。有時候,當置身于書中的世界里,一切煩惱都跑到九霄云外了,疾病也在不知不覺中向好的方面轉化。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我多年來積累的一點經驗就是,面帶微笑,心平氣和;讀書看報,運動適量。我今年已進入古稀之年,不背思想包袱,保持心情愉快,堅持適度運動,身體比以前好多了,病情也比以前輕多了。 【編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