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近50年來最年輕的 “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上任。上任伊始,他坦言,“壓力非常大”,如履薄冰。同時要求“內閣成員”不要管任期長短,重要的是在任期中“做多少有意義的事”。
政界好形象,家中好男人
待人彬彬有禮、溫文爾雅,這是53歲的江宜樺給人的第一印象。在2008年到“行政院”任職前,江宜樺一直是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以研究西方政治思潮、政治哲學史而知名。他說“自己生來就是教書的人”,若讓他放棄教書,除非“在別的地方找到更大的意義”。據稱,在決定放棄學術進入政界時,江宜樺與妻子李淑珍還展開了一次關于人生哲理的討論,最終還是在政界發現了“更大的意義”。
在臺灣政界和媒體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臺北人喜歡的領導人多是長相周正、念書一流、待人溫和的形象。2012年參加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兩位候選人,馬英九和蔡英文就符合這個標準。而江宜樺也同樣符合臺北人的政治審美“口味”,被媒體稱為“小馬英九”。
其實,江宜樺與馬英九確有許多相似之處。有媒體對二人做過比較:他們都出身于較好的家庭環境,馬英九的父親是國民黨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副主委,江宜樺的父親是臺灣知名中藥企業的負責人;他們都讀書成績優秀,二人都從臺灣最著名的建國中學畢業,又都考上了臺灣的最高學府——臺灣大學,后來都就讀美國名校——馬英九畢業于哈佛大學,江宜樺是耶魯,并獲得博士學位;江宜樺從政前一直走學術路線,馬英九也曾任教于高校;最重要的是,兩人做事風格也很相像,心思縝密,一絲不茍。
在對待家庭上,二人也有幾分相同。“好男人”形象無疑會給政客加分,馬英九“怕老婆”出名,周美青“馴夫有方”,反而讓民眾看到了一位真實的“領導人”。江宜樺也算是個標準“好男人”。在臺灣大學任教時,他的個人主頁照片就是與妻子的合影。
江宜樺和妻子多年來歷盡艱辛,因為他們有個患自閉癥的兒子。江宜樺曾向媒體講述,兒子念小學一年級時,因疾病被同學欺負,鞋被扔進了水溝。他對跑到學校幫哭泣的兒子找鞋時的心酸一幕,至今難忘。
江宜樺的一位校友稱,不久前與江宜樺見面,握手時感覺“他手很粗,根本不像一位教授的手,很是訝異!”后來從一位了解江宜樺的政要那得知,這是他“常年做家務、照顧小孩所致”。
5年火速升遷
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的江宜樺能火速升遷,全仗馬英九的提拔。據稱,江宜樺是馬英九的好友推薦給他的。2008年臺灣大選期間,江宜樺為馬英九撰寫了“教育及憲政白皮書”,能力頗得其賞識。馬英九當選后,江宜樺就被任命為“研考會”主委,籌劃“行政院”的改組工作等。
江宜樺上任后,面對的第一個政治考驗是臺灣的“88風災”。2009年8月,臺風“莫拉克”肆虐臺灣,造成臺灣中南部重大災情。一個月后,時任“行政院長”的劉兆玄宣布辭職,江宜樺也表示愿與劉兆玄共進退,請辭主委一職。而馬英九卻此時將其提拔為“內政部長”,這一任命讓人出乎意料。
“88風災”暴露了臺灣災防體系的缺失,如何建構一個完整的災防體系成為江宜樺的首要任務。上任后,他將職能高度重疊的兩個部門合并為“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將“消防署”改制為“災害防救署”,還設置了專門的“災害防救辦公室”,最終形成了由“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制定決策方向、“災害防救辦公室”提供專業建議、“災害防救署”進行實務防災與救災作業的一體化災防體系。此外,他還要求 “國防部”為災害防救需要,用應召的后備軍人支援災害防救等。
2010年的苗栗大埔農地抗爭事件,讓人們看到了江宜樺在政治上的“柔軟身段”。當年6月,苗栗縣政府計劃擴大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強制征收農地,并動用警力封路毀田,遭到居民抗議。當時,苗栗縣長劉政鴻態度強硬,操縱縣政府毀壞即將收獲的稻田。此事經媒體報道,引發了極大爭議。時任“內政部長”的江宜樺及時趕赴現場,邀請有關專家就土地征收條例進行討論和修改,最終妥善解決了爭端,贏得好評。
與學者厚積薄發式的工作風格不同,從政后的江宜樺往往要面對很多突發、棘手的狀況。2012年2月,馬英九贏得連任,重新改組“內閣”,推出“行政院”的“陳江配”,陳沖擔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出任“行政院副院長”。當年11月,江宜樺擔任“行政院”年金改革小組召集人。在經濟和社會福利方面,江宜樺可以說完全是個外行。但接手工作后,他展示出的爆發力,讓人不敢小覷。在隨后的短短3個月,他與臺灣各界開展了近百場座談交流、聽取多方意見,不久前推出的年金改革方案,也頗受好評。
僅一年時間,江宜樺便接替因病突然辭職的陳沖,成為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他將肩負穩定物價、改革年金、提振經濟等諸多重任。在向媒體闡釋年金改革方案的見面會上,江宜樺一反過去儒雅風度,爆出“天哪,這是要逼勞工去死嗎?”的驚人之語,讓人開始猜想江宜樺的執政風格是否會有所轉變。
內部爭奪再添變數
對江宜樺的上任,新北市長朱立倫用了“能力非常強”、“學問非常好”、“非常認真”,對“國家”改革大政方針也會處理“非常”好,四個“非常”來贊許。臺北市長郝龍斌則表示,江宜樺的溝通協調能力很強,現階段臺灣最重要的就是拼經濟,因此“財經團隊的內閣成員應該要加強”。臺中市長胡志強也表示,江宜樺是“極少數未經歷過選舉、卻非常了解民意導向的人”。
表面上看,黨內對此任命一片贊美之聲,但底下早已暗流涌動,而綠營則質疑聲不斷。馬英九第二任期剛過一年就著手人事變動,力挺江宜樺,被認為是為防止黨內“中生代”因位置爭奪而導致政局不穩做出的安排。
在江宜樺出任“行政院長”前,國民黨“中生代”被認為可以接班的人選,主要有朱立倫、郝龍斌和胡志強,他們被稱為“郝立強”三人組。此外,現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也具有接班人的競爭力。馬英九連任一年,未能有效改善臺灣經濟低迷的狀況,聲望也有所下滑,國民黨內部挑戰馬英九、力挺“中生代”的呼聲順應而起。
此前,郝龍斌與朱立倫“組閣”的消息已甚囂塵上。馬英九對江宜樺的任命,改變了外界預期,但并非冷落二位接班人。在馬英九民意下滑階段,出任“行政院長”并非美差。早先吳敦義“組閣”時就曾惹得一身官司,費力不討好。
江宜樺此番上任,將打破原來的“郝立強”—吳敦義格局,國民黨內接班梯隊再次洗牌。黨內“中生代”梯隊可以用“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來形容,馬英九仍可以掌控全局,不致黨內權力失衡、提前“跛腳”。
在臺灣,臺北市長一職被視為通往“領導人”位置的必經之路。馬英九、陳水扁都曾擔任臺北市長。江宜樺若寄望2016年大選,首先要在黨內初選中拿到參選臺北市長的入場券。現任市長郝龍斌已滿兩屆,不能再選。而連戰之子連勝文也有意參選臺北市長,這將讓黨內“中生代”爭奪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