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雪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紅頂商人。1883年12月,中法戰爭爆發,戰場很快就從越南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受此影響,許多儲戶紛紛從錢莊提款遷往內地。胡雪巖在上海開設的阜康錢莊也發生了擠兌。一些人趁機四處散布謠言,擠兌風潮很快就波及杭州。
當時,胡雪巖正在從上海返回杭州的途中。到家后,胡雪巖發現錢莊大門緊閉,門口貼出了停業3天的告示。他馬上吩咐伙計打開大門,照常營業;同時又讓掌柜連夜核查錢莊的賬目,將幾個大戶的利息提前結算出來,送到他們家里,并告知:需要用錢隨時都可以來取。
其實,胡雪巖這次回來是為了三女兒的婚事。發生擠兌事件后,大家都以為他會縮減婚禮的規模。但胡雪巖一想:如果婚事沒有往日的排場,人們就會覺得錢莊真的出了問題。因此,他吩咐家里上下,婚事按之前的計劃舉行。
錢莊大戶提前收到利息,再加上胡家三女兒奢華的婚禮場面,讓許多儲戶對錢莊重拾了信心。擠兌風潮很快就平息了,錢莊也像往日一樣正常營業。
后來,胡雪巖用“頂石臼”來形容處理危機事件。他說:“處在危機關頭,就如一個人在舞臺上頂著一個石臼做戲。對于做戲的人來說,石臼壓在頭上,雖是負擔,但越是如此,越要盡力把戲做好。如果能做得讓觀眾看不出自己頭上頂著一個石臼,戲就可以做下去;如果能夠維持到轉場換幕,那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