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北京大學文科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闡述“以應用為導向、突出文科特色”的教學理念、“分層次+模塊化”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改革與實踐活動,提出課程教學與競賽有機結合的新方法。
關鍵詞:文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能力培養(yǎng);教學實踐
0.引言
北京大學文科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對象來自人文及社會學科等十幾個專業(yè)的學生,具有學生人數(shù)多、專業(yè)多、基礎差異大的特點。如何因材施教,讓文科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對課程的興趣,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是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為有效保證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學校成立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并設立了一位課程主持人負責制訂教學大綱、實施教改內容、定期組織教學研討等。團隊中的教師具有較強的科研及教學背景,近幾年,隨著學校對本科生教學工作重視程度的提高,更多的具有博士學位年輕教師加入教學團隊,保證了師資隊伍穩(wěn)定及持續(xù)發(fā)展。
自2006年開始學院開展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情況調研,內容包括新生計算機應用水平情況、文科各專業(yè)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國內外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情況等。借助教學團隊中有教師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的機會,加強與其他院校的教學情況交流。在此基礎上,教學團隊確立了“以應用為導向、突出文科特色”的教學理念,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分層次+模塊化”課程體系,從教學模型、教學手段、教學網站建設等方面開展課程教學改革。近年來,教學團隊圍繞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這一目標,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1.建立“以應用為導向、突出文科特色”的教學理念
計算機學科理論體系龐大,技術發(fā)展迅速,根據(jù)對學生需求的調查以及長期的教學實踐,教學團隊逐漸明確了以應用為導向進行知識的選取和學生能力的培訓。選講的知識點著眼于學生所在專業(yè)的實際應用。如在講授文字處理時,不僅要講文字處理的基本技術,更要講在企業(yè)、機關的實際工作中如何使用文字處理,能夠處理正規(guī)的、職業(yè)的文檔。又如在講軟件的使用時,不僅要講傳統(tǒng)教材所介紹的Office軟件,還要講常用的工具軟件,教會學生典型軟件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其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根據(jù)需要來選擇軟件和學會自學使用新軟件的能力。進一步要介紹計算機在企事業(yè)中的應用,也就是學生學習和就業(yè)后的工作平臺,如數(shù)字校園、ERP、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以便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對學生計算機素質的要求。
充分體現(xiàn)文科生的特色,注意將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與計算思維相結合,讓學生掌握利用計算思維和計算工具解決專業(yè)領域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與能力。文科計算機應用基礎,就應該考慮到文科學生的思維特點,在知識的講解和舉例時,應盡量貼近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少列舉一些純技術細節(jié)的例子,多舉一些能發(fā)揮文科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長的生動活潑的實例,多舉一些他們在學習、生活、畢業(yè)設計中以及到企業(yè)中真正會用到的例子。另外,充分發(fā)揮文科學生的形象思維、發(fā)散思維的特點,在圖像處理、程序設計創(chuàng)意方面多加引導,以完成具有特色的作業(yè)或作品。
2.建立“分層次+可選模塊”的課程體系
在北京大學文科計算機課程的課程體系基礎上,建立了“分層次+可選模塊”的課程體系(見表1),確立了各知識層次及培養(yǎng)目標。其特點是第二學期的課程分為網絡、多媒體、數(shù)據(jù)庫、程序設計、網頁設計、動態(tài)網頁設計等多個模塊,全校同學可以根據(jù)自身專業(yè)需要和興趣愛好來選擇;在第三個層次,通過北京大學計算機設計大賽、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該課程體層包括3個層次,基礎層、專業(yè)層及領域層。
在基礎層設置文科計算機基礎(上)課程,包括文科各專業(yè)學生都需要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如計算機組成與結構、信息的表示、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演示文稿、電子表格、網絡基礎、網絡應用等。
而在專業(yè)層設置文科計算機基礎課(下)課程,包括6個可選模塊。
模塊1:多媒體技術。包括平面設計圖像處理、二維動畫、數(shù)字音頻處理、數(shù)字視頻編輯,常用多媒體處理軟件的實用及其技巧。
模塊2:程序設計。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及某種編程語言,如VB、HTML、JavaScript等。通過程序設計提高對Office等常用軟件的應用能力。
模塊3:網絡技術。掌握網絡的基本知識、WWW與HTML的運作機制。
模塊4:網頁設計。掌握網頁素材收集及制作的方法,使用軟件進行網頁設計,修改和維護源代碼,學習建立網站以及網站信息發(fā)布的方法。
模塊5:動態(tài)網頁。掌握程序設計基礎以及數(shù)據(jù)庫基礎知識,掌握動態(tài)網頁的設計方法及技能。
模塊6:數(shù)據(jù)庫。掌握關系數(shù)據(jù)庫的基本原理,學習SQL,掌握開發(fā)小型網絡數(shù)據(jù)庫應用系統(tǒng)的方法及過程。
學生可自主選擇課程及任課教師。這一方式極大地豐富了課程的教學內容,擴大了學生的選擇空間;同時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可以及時增加新模塊,如JavaScript網頁編程、Android手機編程與應用等。
這種可選模式從教學組織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滿足了不同專業(yè)、不同基礎學生的需要;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促進了課程體系與內容的不斷建設與完善。
第三個層次的重點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側重于利用計算機技術,在平面設計、動畫設計、學習平臺設計等應用領域內,針對相關主題,開展競技性項目。通過舉辦北京大賽計算機應用設計競賽、邀請任課教師、研究生助教、高年級有專長的學生舉辦專題技術講座等形式,在學生中掀起一股學習、掌握計算機應用設計知識的熱潮,促使學生在業(yè)已來臨的信息時代中具備更加全面的綜合素質。
3.改革教學模式
3.1采用“課堂講授+網絡課程+上機及平時練習”的立體教學模式
作為北京大學覆蓋面最廣的文科課程之一,文科計算機基礎課程涉及的知識范圍廣,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僅靠課堂教學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層次立體教學模式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在課堂上講授核心的理論知識和關鍵的技術及方法;
(2)利用具有不同內容特色的網絡課程擴展知識范圍,利用教師提供的各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練習;
(3)每周進行上機練習,進一步理解和實踐課上內容。
3.2采用多種考核方式,促進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堂上教師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動畫課件和網絡教學資源等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突出典型實例應用。同時我們對學生成績考核方法作了改進,更加注重對實踐能力的考核。期末總成績中,平時上機實驗及作業(yè)占40%,計算機應用技能的上機測驗占20%,而期末筆試僅占總成績的40%。平時的小作業(yè)以練習課堂講授內容為主,大作業(yè)則注重綜合實踐能力的訓練;利用自主研發(fā)的上機考試系統(tǒng)開展應用能力測試,促使學生重視計算機應用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3展示優(yōu)秀學生作品,促進學習交流及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在各個教學班定期開展優(yōu)秀學生作品展示活動,由作品作者在全班講解,展示獨特的解決方案、優(yōu)秀的作品設計理念等。這不僅是對作者的鍛煉,同時拓展了聽眾的思維,激勵他們自主學習和實踐。
4.加強教學網站和教學資源的建沒
借助“北京大學教學新思路”教改課題,通過教學培訓及交流,教師掌握Blackboard建設網絡課程的方法、技巧和交流課件設計的經驗。教師制作了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PPT教案;還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的Intemet資源、Flash課件等,盡力將枯燥、抽象的理論以直觀形象的方式進行講解,并根據(jù)學生的程度和興趣提供資源。滿足個性需求;制作了網絡教學視頻課件供學生課后邊看邊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集結了大量典型案例、典型作業(yè)、典型實驗等供學生交流。
每一屆學生學完本課程都會提交一些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教師將這些優(yōu)秀作品進行收集、整理、展示和點評,不僅給其他同學學習借鑒這些好的作品提供了機會,同時也方便教師將它們融入后續(xù)的教學中,做到教學相長。教學團隊成員相互交流學習,不斷完善網絡課程。
5.將教學活動與“計算機應用設計大賽”結合,突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校創(chuàng)立了“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設計大賽”,與“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接軌。學院舉辦競賽專題技術講座,提高學生應用技能及水平,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能的興趣和潛能。教師參與大賽的組織、作品評選以及作品的指導工作,將課堂從教室、機房擴展到整個校園,在全校學生范圍內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結合競賽主題及形式布置課程大作業(yè),便于學生積極參與競賽。教師通過競賽掌握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情況,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及能力。
“北京大學計算機應用設計大賽”已成為校園品牌,學生參賽累計人數(shù)達上千人。2008-2012年期間,北京大學的學生在“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取得了2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和4個三等獎。
6.結語
實踐證明,上述改革措施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及潛能,增強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來自北京大學文科院系的本科一年級學生,多次參加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他們以富有創(chuàng)意的大賽作品、嫻熟的綜合技術運用以及較全面的解決方案,獲得大賽一等獎。課題組的教師曾多次參加全國性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研討會并介紹課程改革方案,得到來自其他院校教師的良好反饋。下一步我們將以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為目標,探究一種具有文科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