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怎么做?是移動互聯網從業者挺糾結的問題。
屏幕小、易誤觸控、3G網費貴、用戶體驗差、互動行為少、有效轉化率低??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疊加起來,讓廣告這個桌面互聯網的營收大戶,變成移動互聯網的尷尬雞肋。
無需論證,廣告不是用戶的自然需求,更談不上剛需。所以,傳統廣告業才需要源源不斷的新穎創意去吸引注意力,門戶網站才需要用海量免費內容去爭取容忍度,搜索引擎才需要用免費搜索功能去兌換競價排名的商業價值。
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們,其實也想了很多辦法,希望在更不適宜展現廣告的小屏幕上,增加接受度、激發參與度。比如,精簡表現形式以減少應用干擾;再如,用“積分墻模式”吸引手機游戲用戶點擊廣告換取道具??但均僅限于局部市場和部分用戶群,難以形成全行業的突破。
最近,一家位于美國波士頓的創業公司Aquto,拿到了他們的第一筆風險投資。其模式“簡單”到算不上什么創新——跟移動通信運營商合作,向與移動廣告互動的用戶贈送流量。
Aquto的第一家合作伙伴是歐洲的沃達豐,用戶獲得的流量獎勵跟參與內容互動的程度成正比——下載一款免費APP會比單純收看視頻廣告要多不少;這中間的差別,從幾MB到幾GB不等。
從初始幾個月的運營情況看,月末是用戶互動最積極的時候,顯然,包月的上網流量不夠用了,既然有不用花錢就能換流量的法子,何樂而不為呢?
“從電視、互聯網或者PC向移動設備的轉換上,移動營銷商們做得并不好。”Aquto創始人Riley認為這就是機會。進一步分析,這種“廣告互動—換取流量”的簡單模式,其實是不簡單的,因為同時抓住了用戶、廣告主和通信運營商的剛需——
對用戶來說,流量是剛需,免費流量是絕對剛需;
對廣告主來說,互動是剛需,有效互動是絕對剛需;
對運營商來說,轉型是剛需,平滑轉型是絕對剛需;
所以,為了免費流量,用戶用有效互動滿足了廣告主;為了獲取用戶數據,廣告主用真金白銀向運營商購買流量;為了“從語音到數據”的戰略轉型,通信運營商愿意加入這個游戲,將流量的直接銷售變為間接銷售,以求不斷增加用戶黏性和品牌美譽度??當然,一切交易需要通過中間平臺來達成,這就是Aquto設想中的價值。
當然,中間平臺的價值能否真正落地,還有賴于操盤者對資源的聚合能力和實際運營的執行力,以及具體國情和市情的差異。但總有很多共通的東西,譬如筆者在包月流量將盡之時,總能收到運營商發來包含訂購附加流量包代碼的“溫馨提示”;又如,運營商與微信的捆綁流量套餐??
所謂剛性,就是沒了不行;所謂需求,就是最好要有——用這兩個基本點去度量你的直接客戶與間接客戶,天下就沒有難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