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本課外書》是央視科教頻道《讀書》欄目于2012年暑期創辦的一檔青少年閱讀比賽季播節目。節目用閱讀演講比拼的方式呈現20位“讀書少年”有關閱讀的個人化體驗,以此展現青少年群體的讀書風貌,推動全社會關注青少年閱讀。節目因立意定位準確,現場錄制效果較好,播出后反響不錯,獲得了2012年度中央電視臺年度特別節目三等獎。
2013年再次制作此節目,面臨著從形態到制作全面創新提升的挑戰。在頻道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今年的節目形態確定為“電視閱讀真人秀”,并從四個方面著力打造
平衡真實感與戲劇性
“真”是真人秀最為突出的特色。人們為什么愛看“真人秀”?因為從中能夠看到生活中真實人物參與某種游戲的反應、行為和情感,其中常常帶著觀眾的自我心理投射。如果沒有強烈真實感保證,就喪失了吸引受眾的核心元素。而“真”的需求是排斥對節目的過度設計、操控和包裝的。
然而,“真人秀”同時也是“秀”。既然是“秀”,就需強調其戲劇性,而戲劇性的產生,僅僅依賴于故事的自然和自主發展顯然不夠,它需要節目設計人非常強烈的、帶有預知性和主導性的策劃設計,以“看不見的手”操控故事的發生、發展。
因此,真人的秀,既強調真實感,也強調戲劇性。如何能做到二者兼顧?在《2013我的一本課外書 》制作中,我們做了這樣的嘗試:
制定有效的賽制規則,以多場域設計充分調動人物在節目中展現真實情感,在豐富的真實情感流淌中自然呈現戲劇性效果。
游戲競賽作為“閱讀真人秀”節目的手段,所有的真實必須通過虛擬的規則完成。如果規則沒有設計好,人物的個性、人性、人格出不來,它的真實空間就得不到展現。因此,賽制設計極為重要。我們此次設置了三輪晉級賽和一輪復活賽。20名選手分為5組,每場都是5進2,即有兩人直接晉級,兩人被直接淘汰,一人進入復活賽。選手去留由三位評委當場亮燈裁定——三盞綠燈直通,兩綠一紅待定,兩紅以上直接淘汰。
此賽制對選手和評委而言,都有相當的壓力,既緊張又刺激。在每一次亮燈環節,構建起現場每一角色的真實情感爆發點。每一盞燈亮起,直接決定選手的命運,選手和親友的反應極為直接、真實,評委或殘酷或溫柔或中庸的個性狀態以及在亮燈時的糾結更增加真實看點,人物關系的張力得到足夠表達,同時也提供了懸念。因此,當選手因為直通而興奮,因為淘汰而流淚時,觀眾的心也同樣被牽動,被感動。
為使各種角色情感表達能同構、呼應,以增加情感的飽和度,節目還設計了三個錄制場域:選手比賽的第一現場,親友等待的第二現場,以及賽前賽后的內心獨白采訪現場。多場域的設置也為選手、評委和選手親友等不同角色在不同時空中情感變化、呼應、對比的呈現提供了可能。
以精心設計的選手生活短片配合高片比多素材錄制方式,呈現選手個性、塑造真實動人的人物形象,借此幫助戲劇性的最終實現。
節目在每位選手回答完評委對書籍的提問后特設了一個人物短片環節,以外采方式拍攝每位選手日常生活中的細節,突出其個性并帶出新的話題,更為真實立體地展示人物的多側面個性。
為了盡可能多地紀實錄制剪輯素材,并從大量素材中“挖掘”戲劇性,我們采用了高片比錄制方式,即不過多限制現場錄制時長,盡量真實記錄現場碰撞。每一集55分鐘的節目是用十幾個機位來記錄比賽現場,演播室第一現場錄制3個小時,第二現場3個小時,第三現場錄制2個小時,加上外景拍攝3個小,每期節目素材量約11個小時,片比基本為10:1。由于有充足的素材,選入節目的人物表情、語言、角度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在本真還原即時面貌時,也可按邏輯線索,強化、解釋、豐富故事本身,再進而塑造真實故事中的人物。于是,其中的矛盾、笑料、感動、懸念等戲劇元素,以及導師和選手的個性,都隨著節目的推進得以漸漸展現。
標準與“尋人”
競賽類節目關注的是競賽本身,真人秀關注的是人。這是真人秀和傳統競賽類節目最大的區別,也是《2012我的一本課外書》與《2013我的一本課外書》的最大區別?!叭恕笔俏覀児澞康暮诵?、根本。人性、人格必須成為我們最重要的表達對象。
那么,我們是如何選擇選手和評委的呢?
尋找選手重在標準落實。
我們首先制定了詳細的“尋人標準”:熱愛閱讀,有一定的閱讀廣度和深度;口才好,善于表達,樂于分享;個性鮮明、特色突出,有話題有故事者優先等等。
這些標準不分輕重,必須同時具備方可。因為是電視真人秀,我們強調此標準中最不能忽視的一條是:個性鮮明。我們所尋找的“讀書少年”是有個性有情趣有思想的讀書達人。
和我們合作幫助我們海選的單位有好幾家,人員眾多。各地經過培訓的相關人員為我們進行第一輪初選,在此基礎上,我們在全國21大城市設點進行“讀書少年”復選,由我們欄目四個導演組(每組兩人)親往各地把關。全國挑選出的100名選手錄像再帶回北京進行終選,最終優選出20名小選手。
評委確定重在落實定位。
評委的選擇標準是:有正面影響力,有足夠多的閱讀經驗,有對孩子足夠的興趣和愛,善表達。三位評委角色定位為:兩男一女。一位是學富五車的學者,一位是有社會影響力的愛書人,一位是代表電視讀書欄目形象的主持人。兩位男性一“正”一“厲”,女性則是感性慈愛。三人關系融洽,能夠互相調侃。
事實上,標準化的精細操作不只局限在選人環節,我們在節目運作的17個流程環節中都設立了標準,并落實到細節,最終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節目質量。
正能量及主流價值觀的表達
如果說窺探心理的滿足是“真人秀”受到歡迎的表層原因,那么,更深層的原因就在于觀眾能在節目中體會到情感的共鳴和價值觀的認同。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承擔著人文精神傳播的重任?!?013我的一本課外書》作為其中的一個節目更是獨辟蹊徑,以真人秀的瓶,裝閱讀的酒,是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倡導全民閱讀的一次嘗試。因此,如何在節目中傳播主流價值觀,真正引導青少年閱讀,是我們節目的根本追求。這種追求貫穿在賽制設計、評委點評、故事走向等所有環節之中。在我們錄制節目的過程中,著力展現的是孩子們對閱讀的熱情,他們稚氣卻不乏深度的理解,他們的純凈和真實,這些都讓觀眾尋找到了心靈及情感的共鳴:希望父親能更多陪伴自己的8歲歷史小超人“湯豆豆”,天生雙目失明、腦癱卻健康成長的王朝陽,只有10歲卻關心教育、環保、經濟等大問題的張壹瑞??他們在現場感動了毫無防備的觀眾,觸動了他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節目播出后,這些孩子贏得了大批“粉絲”,成了備受網友推崇和喜愛的選手。
在節目中,評委是主流價值觀傳遞的重要渠道。評委們對選手抱持正面鼓勵和呵護的基本態度,無私分享閱讀經驗,糾偏引正,傳遞正能量、主流價值觀。比如:不能以官大官小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不能因為熱愛一個人就盲目崇拜,對內容要有批判精神等等。因為這些聲音真誠、恰當、善意,他們對選手的喜愛發自內心,所以不僅被選手們接受,也為電視受眾所接受。
用制度調動團隊力量
欄目組參與此次節目制作的人員只有10人:編導8人,秘書兼宣傳1人,制片1人。要在一個半月完成這樣規模的真人秀,需要最大程度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激發團隊力量。于是,我們采用了“導演分包負責制”—— 欄目5位參與去年節目制作的成熟編導分別負責5方面工作,即視覺音頻、選手選拔、舞美燈光、鏡頭設計,選手培訓。其余編導則分組配合;在選人階段,導演們還分別主控各大片區,數次奔赴全國20多個城市選拔選手、拍攝選手短片;在錄制現場,每位編導都分別把關一個重要崗位——第一現場導演、第二現場導演、第三現場導演、主副切換和視頻播放等等;后期剪輯又分別由導演們一人一集負責剪輯完成。
實行“導演分包負責制”,由于責任到人,給予了每位導演極大的創作空間和權限,所有導演都各司其職,又互相配合,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條,均安全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因此,《2013我的一本課外書》是團隊智慧的結晶,是“團結就是力量”的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