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安,平凡地走過了十七年的人生路,這其間,沒有超人降臨,沒有地震火災,甚至打架都未曾出現。現在,高三的我依舊平凡,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路上和右手邊固定的同學用相似的話抱怨老師的嚴厲、一中繁重的課業。我想,若我在書中,也只是路人甲吧。
在一個極平常的日子,我路過小禮堂,那個照片里郁郁蔥蔥欣欣向榮,實際卻古舊的地方時,忽然被主角光環籠罩:我發現了一縷幽魂。當時沉浸在驚訝中的我不知道,他會改變我乏味的高中。
我在等待什么?
在這灰暗的廊柱間,我已游蕩了百年,守候這斑駁建筑中,我最深的眷戀。我看著往來的人舊貌換新顏,在歲月的洗禮下,孩子青澀的面孔逐漸成熟,老師眼角染上皺紋,只有那抹自亙古而來淺淺月光始終在夜空呢喃,好似催促我尋找答案:
我在等待什么?
后來,我跟安離開這。在那些匆匆而過的人聚集之處,我聽見一個洪亮的聲音:李大本。
那是我的名字。
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我一直等待見證這個我完善的學校,我的孩子走向輝煌。
我決定帶那只被時代拋棄的鬼見見世面。我們走過華美的逸夫樓,樹影婆娑的校園,還有宿舍,科學樓。那只鬼還飄到同心鼎里參觀。這途中,我其實更驚訝;原來一中這么美,這么大,還有天文臺、機器人實驗室、陶藝室這么有趣的地方,宿舍樓上的希望壁畫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看到那只鬼隱隱的驚訝時,我竟有幾分驕傲,對一中的怨念也淡了。但我依舊不愛一中,我想。
百年后的一中比我在夢中多次修改的畫卷更優秀,但孩子們卻總在抱怨,我想起任校長前一年的十個首屆畢業生,他們提起還叫宣化府中學堂的一中時,滿心滿眼都是自豪與不舍,還有我的學生,他們從未鄙棄簡陋凋敝的學校。這么想地多了,我總想將那些已湮滅在回憶中的歲月挖出來,講述給安。
民國元年,我接下校長的大旗,躊躇滿志要興建教育。熱情進步的師生們助我說服保守派,收來“萬壽宮”“演箭所”的土地,建起禮堂、教室,禮堂落成時,我們歡呼慶祝,暢想學校的未來,祖國的未來,立下興建現代教育、促進中國民主發展的誓言,并為此努力。我們參加了五四運動,率先打破重男輕女的舊俗,招收了第一班女學生,還實行了道爾頓制教學法,讓刻板陳舊的教學煥發活力。每個一中人都在為民主革GGM2r2eGoOeXTmUXz2pxNg==命奮斗,武士敏,呂復,李健生……他們永遠是一中的驕傲。
聽到這,安沉寂的眸中有了熱情、希望。我相信,這會讓她之后的生活充實快樂。
其實,那只鬼初次講述過去時,我很不以為意,畢竟那是被重復多次的歷史。但我很快被他口中鮮活的故事吸引。我初次知道了呆板文字背后的笑與淚。那溫柔與懷戀的聲線將我帶回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風華正茂的師生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用激揚文字寫就了歷史的浩歌。我理解了李大本先生對校園的執念: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這一方小小的校園是飛揚的炮火中不多的寧靜所在。再看小禮堂,我只覺得每一道痕跡都承載著一份回憶。我試著享受枯燥的學習。我發現,原來每天都值得收藏在回憶中,待以后細細品味。
幾十年后,我更加感謝李大本先生。因為我發現,即使當時抱怨,高中也已成為我最幸福的回憶,特別是高三,讓我總想講給孩子,讓他們珍惜求學生活,讓他們知道,歲月會讓曾經的苦變成甘美的醇酒,惹人沉醉。
又一個百年匆匆而過,我仍守候著我的校園。一中在這百年間又實現了飛躍,教師更優秀,設備更現代化,校園也更美麗,每年都有各地的學生慕名而來,在蔥蘢的林蔭道上激烈討論習題,校園里充滿了溫馨、向學的氛圍。我還會繼續守候,等下個百年,那時,一中一定已經立于世界高中之巔。這樣,我也實現了夙愿,可以安心走向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