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美,風景舊曾諳,日出嬌花紅勝火,秋來黃葉落紛繁。能不憶校園?
金秋時節,總喜歡漫步在校園的小道里,看天高云淡、碧空如洗,聽樹葉婆娑、萬物搖落,享受條條小徑的美好,回味著路上流傳的故事。
曾記否?在士恩路寬敞的大道上,無數個愛國學子在“五四”運動的浪潮下,他們舉起橫幅,振臂高呼:“收復主權,還我中華”。摩肩接踵的人群,邁著整齊的步伐,從教室走向校園,從校園走向街道。震耳欲聾的聲響,遍徹了古城的天空,是他們,一個個渴望國家民主與富強的一中學子,用行動喚醒了沉睡的小城,喚醒了沉睡的人民。
曾記否?林楓路狹窄的小徑上,林楓同志高舉抗日旗幟,帶領一中莘莘學子踏上游行的隊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懷揣著一顆顆熾熱的心,走到街道,似一陣紅色旋風,強有力地聲援了北京的愛國學生運動,為“一二·九”運動添加了新的篇章。
宣化一中,您緊跟著光明之路,牽引著我們走向光明的遠方,您緊跟著民主的步伐,開拓新的征程。一百年的光輝歲月,漫長而寒冷,只有您,不畏嚴寒,似一棵常青樹,捍衛著革命的果實,捍衛著古老的小城,捍衛著民族的尊嚴。
種滿槐樹的呂復路旁,只聞陣陣芬芳。有嬉戲的學生,有誦讀的學生,有靜靜沉思的學生,不經意讓我回想起那個新舊社會更迭的年代,那個有著傳統禮教束縛的年代,是您,開創了男女合校的建制,在塞上較早地樹立起男女平等的旗幟。平等的光芒撒滿校園,帶給了無數學子明日朝陽。只見在民主教育熏陶下的馬信、王法恥,投筆從戎,毅然投身到抗日救國的戰斗中,丁岐、李溫以血明志,保家為國,援美援朝。我似乎看到了他們明媚的笑臉,透過層層光芒,溫暖人心,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圓夢道上的一個個起點,承載了他們英勇的靈魂,這靈魂打動后輩,讓一中精神薪火相傳。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三十四字箴言,樹立在勵志道之前,它象征著百年一中不滅的風骨。改革開放后,宣化一中率先革新技術,提高管理水平,運動場的建成,校園水榭的完成,帶給了這座學校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一條路都有它的名字,正如每一條路都有它的發人深省內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蹊道,提醒著教師:“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成為了老師教學工作中永遠的風帆,永遠的啟明星。天道酬勤的酬勒道,熙熙攘攘,諄諄教誨著學子:“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從這里經過,總讓你感到時間的飛速流轉,讓你懂得惜時,學會用時。行健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砥礪著一批批學子奮發前進。一中,就這樣將她的教育理念,蘊含在一條一條路中,伴著我們前行,伴著我們成長,給予我們理想的家鄉。
百年風雨輝煌路。一百多年的文化積淀,一百多年的風雨兼程,一百多年的桃李芬芳,一百多年的春華秋實。學校的每條路都有終點,但母校的前途沒有終點。又是一年金秋日,我絲毫不覺秋日的凄涼,只因這個金秋九月是您的生日。
美哉我一中校園,壯哉我莘莘學子,興哉我明日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