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中考語文閱卷在如火如荼的六月里落下了帷幕,尤其是作文閱卷,讓人歡喜讓人憂,在全國各地中考作文閱卷中,發現考場作文有許多硬傷:審題不準,偏題跑題;思想膚淺;立意不深;選材雷同,缺乏新意;視角單一,敘述乏陳;文體雜糅,不倫不類;缺乏文采,語言平淡……這些硬傷不知愁煞了多少考生,也不知讓多少閱卷老師扼腕嘆息!作文真的這么難嗎?那么如何寫好考場作文呢?如何讓自己的考場作文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呢?
考場作文立意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鸚鵡學舌。在全國中考作文閱卷中,發現許多考生作文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的認識,從而讓自己的作文大失個性。如2013年蘇州中考作文“遙遠的眼神”,閱卷中發現許多考生“立意”偏差,就“眼神”寫“眼神”,未見高遠,不能獲得閱卷老師的贊許;考生不能以“我”的眼神去洞徹“眼神”后面的人情的遠近和冷暖,考生沒有充分發揮“我”這個寫作主體,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的能力,只寫表面現象,通過“我”“眼神”,看到老師、家人、同學等所作所為,寫的都是閱卷老師看到的千篇一律生活現象,從而影響閱卷老師對作文的判分,這樣讓作文沒有考生自己的獨特世界,題材撞車,了無新意,立意一般,得分較低。所以說,我們的考場作文無論寫什么,都要表達“我”的一種思想意圖,即立意要有自己的主見,表達自己的所見、所為、所思、所悟。
考場作文要用“我”筆來充實“我”生活,我“內容”。“內容充實”是考場作文基礎等級的評分要求之一,在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作用,必須引起考生的足夠重視。考查作文的主題內容是我們考生激揚文字的最好舞臺,閱卷中發現要想在眾多的文章中脫穎而出,你的作文就必須在主體部分精心敘寫每一個細節,獲得滿分作文的考生在寫作時都有兩把“剪刀”,一把是剪出自己最擅長的一件事,另一把在這件事中剪出要重點描寫的部分;一人一事的記敘文由于時間單一,有的考生處理不好人和事的關系,往往會給人留下材料單薄的印象。如2013年湖南長沙中考作文閱卷發現一篇滿分作文《我不相信眼淚》,本文的事件極其簡單,考生不小心被蜂蟄了一下,自己忍痛流淚與馬蜂作斗爭,但卻給閱卷老師留下了材料的豐富、厚實的印象。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考生把與馬蜂“斗爭“的事件過程寫得一波三折。具體做法是:一、文章在開篇簡單交代了事件發生的時間(一個艷陽高照的周末)、地點(放學回家的路上)、人物(他)、事件的起因(一只馬蜂落在他脖子上,他被蟄得哇哇大叫),接著集中有限的筆墨描繪”斗爭“的經過,最后交代事件的結果(終于戰勝了它們),從而使記敘的要素完整。二、在描繪事件經過時,考生通過與馬蜂三個回合的較量,把事件寫得一波三折。在描寫事件的過程中,精心選擇了“抄”“掃”“抓”“盯”“舞”等準確傳神的動詞描摹與馬蜂“斗爭”的動作,使語言極富張力;運用大量精妙鮮活的形容詞和成語書寫“斗爭”時的情態,如:用“目光如炬”“一眨也不眨”等表現自己的情形變化,用“命喪黃泉”“殺氣騰騰”“倉皇逃去”“鋪天蓋地”等描摹馬蜂的不同情形,惟妙惟肖。因此,考場作文寫一人一事的記敘文,要做到記敘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體實在。行文時通過一波三折的事件描述,把事件寫得波瀾迭起,把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充實,人物形象飽滿。
作文視角要以“我”做主,不能濫用視角。在閱卷中發現許多考生的作文視角混亂,濫用視角,使文章顯得平庸,難獲高分。如2013年中考作文《那段孤獨的日子》,本文開頭針對社會上“留守兒童”的一些不良現象來寫,能緊扣熱點,與時俱進,但本文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從題目來看,“我”——“留守兒童”應是敘述的主體,但開頭一段卻從另一個名叫“小麗”的兒童來寫,中間部分轉為“她”的視角,寫成小小說,結尾又加入“我”的評論,使這篇考場作文變成“多主體視角”的大雜燴,可謂“種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得意忘形,胡亂轉換,導致視角的混亂。可見我們的考場作文應該以“我”作為敘事抒情的主體,這是獲得滿分的重要前提條件。
選材要發現“我”生活中的精彩,不能虛假空洞。新課標指出“多角度地區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可見選材在考場作文中的重要。在各地考場作文閱卷中,由于大部分考生平時缺乏生活素材的收集與積累,考場作文寫作時,考生只能將自己接觸的書籍、電視、電影等截取幾個自己記憶深刻的情節套入作文,進行生硬嫁接,這樣缺乏“我”生活情感體驗的素材,當然這樣的作文只是胡拼亂湊,作文虛假空洞,等級大打折扣。如2013年武漢作文閱卷中發現一篇題為《看見》的四類作文,在文中套入與愛迪生、陶淵明、王昭君進行對話,進行生硬嫁接,沒有找出這三則人物素材之間的聯系,來凸顯文章主題,素材又陳舊,從而不能讓自己的作文打動閱卷老師;這篇考場作文的結構、立意、語言都無可挑剔,閱卷老師說,如果考生在本文的選材上變換一下,選自己生活成長學習生活的精彩內容的素材,本文一定會或滿分。所以說,考場作文素材要選“我”生活中“精彩的”“新穎的”“鮮活的”“典型的”,這樣讓你的作文才能具有“我”的特色,從而在成千上萬的試卷中脫穎而出,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作文語言要以有情的“我”披文以情,不能索然無味。考場成功的作文不但有好的思想內容,還要有好的表現形式,特別要擁有流暢斐然的語言表現形式。“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任何新穎的素材、精巧的構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恰當的語言來表達。如果沒有生動、形象、鮮活的、飽含“自我”情感的語言來記述,要寫出佳作是很困難的。如2013年陜西中考作文閱卷中發現有這樣的一篇滿分作文——《熱情,讓我青春燦爛》文用書信體,文章用“我”親切、自然、充滿真情實感的口語,讓閱卷老師看到有這樣一位“爸爸”在面對面給他的“兒子”進行的諄諄教導一樣。所以說,考場作文語言的親切自然,應以“我”飽含真情實感的筆寫出真情實感的生活,讓閱卷老師感到我們考生在說真話,抒真情,表達自己的真實生活體驗。可見,考場作文沒有“我”的感情的文字,閱卷老師不會“多看一眼”,想獲得閱卷老師判得高分,可謂難上加難。
從中考作文閱卷發現,你的中考考場作文寫作內容要切實考慮你的成長學習生活,作文要以“我”為主,閱卷發現全國大多數考區作文命題都是從“我”的角度出發,延伸到寫作“我”的愛好、“我”的情感,“我”的生活,“我”的觀點……抒發“我”的真情實感。
記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說:“永遠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一棵樹要成長,必須要扎到土壤里。”這就是莫言在文學寫作上成功的至理名言,也就是說我們的考場作文也要“用我手,用我筆、寫我心”,即要“永遠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這樣你的作文才能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