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杰,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教授。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語言學會會員。1996年至1998年赴拉脫維亞大學講學、任教。同年于波羅的海語言中心講學。1999年應邀赴德國漢諾威參加世界漢語教學研討。2008年參加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2009年論文入選美國布萊恩大學語言學會議。2010年應哥倫比亞大學邀請赴美交流學術。
長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語言學研究。出版語言學專著《現代漢語量詞研究(增編版)》等三部;出版教材、詞典多部。發表及入選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論文三十余篇。
1972年開始發表小說。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論文和文學作品均有獲獎。出版散文集《藍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們》。
入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國語言學人名大辭典》《中國專家人名詞典》等。
1998年獲評天津市級優秀教師。2006年榮獲全國十佳知識女性。
我第一次去巴黎還在國外教學。那時,我乘汽車從拉脫維亞,過立陶宛、波蘭,穿比利時、德國,進巴黎。那感覺變換鮮明。在東歐,感覺著原生、古樸;在西歐,感覺著精致、現代。只有一進巴黎,一種濃重的藝術氛圍撲面而來。巴黎像一個盛裝的古典美人,分分寸寸裝點著散淡的優雅,寸寸分分深蘊著藝術的魅力。到處是藝術,從哪看起?
去信問了我國內的法國學生。學生來信:
“去享受!蒙特馬爾特(Montmartre)高地的盛宴?!?/p>
我在巴黎的住所就選在高地后面的18區。出門,就覺18區像建在山丘上一樣。石頭鋪的小路起起伏伏,也勾著我起起伏伏的思路。當我沿彎曲向上的石階小路向高地走去的時候,陣陣的激動在心中也像石階層層相加:巴黎捧向人們的都是文化的盛宴!真的,都叫人妒忌了。
蒙馬特爾特高地是一個處處都有傳說的地方。
高地的山腳下,就有掩埋著感動了小仲馬的茶花女子的墓地。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又感動了一個時代?,F在仍在繼續感動著人。高地的起頭就始于愛……
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愛呀!驚天地泣鬼神。叫人肝腸寸斷。我從來就不認為只有“千古江山……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偉男人們的豪氣才叫人心動。茶花女的愛一樣天長地久。因為那里沒有一點兒類似今天的交易。
藝術的攀緣
走上石階,似乎山窮水復,在小路轉彎處,又有一處鑄在墻上的特殊墓碑。
特殊的記憶,特殊的愛。那是為法國著名雕塑家扎恩·馬瑞(Zan·Mare)而建的。他生前總在雕塑半個人,他在宣泄愛的遺憾,苦苦尋找填補愛的缺口。扎恩去世后,人們在石墻上,也雕塑了他半個人:一個頭像和露在石墻外的一只胳膊,一只腿腳,一只手。以此來永駐不忘這個追求愛,而把想象留給后人的藝術家。
我幾乎走遍了歐洲,真的,找不到有哪個國家像法國這樣,總是以意想不到方式,給你騰飛的思維。扎恩的藝術就在不斷告誡你,一定要在心中留一點空地叫你起飛,叫你降落。世界、人生需要你要填寫的太多,需要你思索的太多。那里需要一顆追求的心,又需要一雙想象的翅膀……
在始于愛的高地,我沿愛的小路拾階向上。轉出小路便是坡形小街,一樣是石頭漫路,但都鋪飾著精致和美麗。每走幾步,就向你翻開一頁文化歷史的華章,而且都是光彩奪目:
高地上有一家古老的小咖啡館。哲學家盧梭、伏爾泰生前都在這兒以咖啡催生他們的文思。世界大文豪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年-1850年)生前就常來這里喝咖啡。
說來有意思,這位為人類奉獻了《人間喜劇》96部洋洋巨著的世界著名作家。一生經濟拮據,債臺高筑。他和一群畫家、藝術家常來這里相聚,也來這里躲債。這些才華富有,而錢包匱乏的人類精英們,因為喝了咖啡卻付不起小費,以致使咖啡館瀕臨倒閉。直至一天,一個畫家給咖啡館畫了一只張牙舞爪的貓。人們都想來看看這只奇特的貓,小咖啡館才得以復生。
世間有時真滑稽:創造財富的貧窮;享受財富的富有。直至今日,好像也不例外。創造了無價精神財富的巴爾扎克,在債臺高筑中無奈辭世。遺憾,巴爾扎克生前想奉獻給世界的《人間喜劇》是137部啊。
一個人,血肉之軀的人,巴爾扎克有著怎樣的文思,一生流出那樣多的文字!巴爾扎克又有著怎樣的一雙眼睛!他在19世紀,就昭示出一個金錢社會的末日。怎樣能有那樣洞察世界的深邃,那樣博大的愛和追求!
巴爾扎克就是人間奇跡。
高地上的這個咖啡館,鋪面不大,貌也不驚人,慕名而來的人卻驚人的多。那天,我沒能擠進去喝上杯咖啡。我倒沒有遺憾。因為我想,巴爾扎克生前喝的咖啡一定特別苦。
真苦!
巴爾扎克一生瘋狂寫作,日夜顛倒。晝夜12個小時不停筆。為了提神,他喝了5萬杯不加糖,不加牛奶的咖啡。寫出的文字之多之優秀空前絕后。他最后也為咖啡支付了生命的代價——50歲便因咖啡過量,患血熱病離世。
巴爾扎克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中。父親原是一個農民。在1789年大革命中作軍需。他巧妙鉆營,成了暴發戶,混跡銀行。50歲時娶了一個銀行家的女兒,那時她年僅18歲,即巴爾扎克的母親。他們生了偉大的巴爾扎克,卻沒給他一個有愛的家。
巴爾扎克從小被寄養在一個憲兵妻子的家。特殊的生活,叫他深知社會底層的痛苦,又知社會上層的奢靡和冷酷。他從小就飽受了社會的世態炎涼。
巴爾扎克的心裝滿了對這個罪惡世界的悲憤。他的代表作《人間喜劇》揭露了巴黎上流社會的種種丑陋。偉大的雨果在他的葬禮上說:
“《人間喜劇》 揭示形形色色的現實,讓人看到最陰沉的現實和最悲壯的理想?!?/p>
巴爾扎克《人間喜劇》96部。96部把人世間萬象勾畫的淋漓盡致。只要讀過巴爾扎克的文字,閉著眼都可以看到他筆下人物的魂靈。把金錢當做上帝的“葛朗臺”,在金錢社會掙扎的“高老頭”……都栩栩如生,歷歷在目。
想想,在今日世界,不少,難道不也似曾相識么?
巴爾扎克的深刻在于,他用小說卻說著一個大千世界的真理。他預示了一個把一切都擰在金錢上的社會的悲劇命運。
唐代杜牧就有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識前朝?!?/p>
經典的偉大就在于,它是警示的鐘。
可惜現在想起來,去聽聽這鐘聲的,大概不怎么多了……
說來有意思,創造輝煌的“家”們,卻沒有輝煌的日子可過。文豪喜歡喝咖啡,付不起小費;畫家喜歡上酒吧,付不起酒錢。他們又偏偏喜歡聚會,天南海北地召喚靈感。高地上一個“狡兔酒吧”成了他們聚會的好處所。
“狡兔酒吧”得名有意思。老板自己愛藝術又愛錢。他請一個有名的畫家,為店里作了一幅畫作:一只滑稽的大爪兔子從一只平底鍋上跳起。從此這只兔子就成了藝術家們的所愛。連大畫家畢加索也慕名而來。
頗有心計的老板嘎點子挺多。允許那些錢包羞澀的藝術家用畫抵酒錢。大畫家畢加索也樂此為之。于是一個用會跳的小兔子招攬生意的老板成了大收藏家。
聽說, 1989年,半個世紀前畢加索在“狡兔酒吧”用來換酒喝的一幅畫,在紐約拍賣行拍出4000多萬美元。都說,如果畢加索活著,他一定會把“狡兔酒吧”買下來。因為拍出的錢連買酒吧付款的零頭都用不了!可當初,只是一次小酒錢。
真是“不知哪塊云彩下雨” 現在也是,“不知哪塊云彩下鈔票”。
蒙馬特爾特高地真是托舉著文化的盛宴。各種文化藝術似乎都爭先恐后地在這兒聚集,到處散落著驚奇。目光投到哪里,都叫你為之心動。
法國最大的露天畫廊,最有名的繪畫村就在這里。不算寬敞的空地上,法國藝術史最重要的派別:野獸派和印象派都在這里誕生。
野獸派,那可是野味兒十足。
野獸派是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
野獸派是對循規蹈矩的學院派的背叛。野獸派畫家熱衷于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追求更為強烈的藝術表現。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他們的畫有點像非洲黑人彩畫藝術,有明顯的東方寫意手法。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現主義傾向。
其實野獸派是得名于一個記者的戲稱。那是因為那些畫家都把內在情感、個性,極端釋放出來。創造了桀驁不羈的藝術風格,昭示了難以駕馭的野性。
野獸畫派存在只幾年,很短。成就沒能創造很大的影響,但卻推動了繪畫發展的進程。
看巴黎的繪畫藝術,要始于野獸畫派。野獸畫派對于印象繪畫流派絕對有重要作用。有人戲言,那可是一股沖破一切宮廷圣殿傳統畫派的野味兒。
野味兒新鮮!不同一般。
在19世紀后半期,誕生于法國的印象繪畫流派是法國繪畫史最為燦爛的寶玉。當之為西方繪畫史上最輝煌的藝術流派。
畢沙羅、塞尚、里特郁羅……印象派大師就是從這片高地走出的。
我至今對畫都不能說懂。但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凡有畫展我都不放過。在俄國、法國看了許多畫展。對比才明白,印象派畫為什么在繪畫史上,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
印象派的產生打破了繪畫表現神話、宗教、歷史的程式約束。
你到盧浮宮,你就可以看到一大批表現神話、宗教、宮廷的畫作。
印象派讓繪畫走出傳統的園囿,走下神壇,走出宮廷殿堂。那簡直就是繪畫史上的一場革命,是繪畫史上的創舉。他們擴大了繪畫題材。畫家走出畫室,到鄉野、街頭。表現沐浴在光線中的自然景色, 把生動印象,變幻不拘的光色效果記錄在畫布上,留下瞬間的永恒。
印象派直接在自然之光下寫生,直接表現畫家的感觀印象。“讓藝術面向當代生活”。 他們為此也獲得了繪畫史上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
印象派清新的風格, 為后世的繪畫界留下深刻影響。印象派畫作至今都是人類藝術珍寶。
在巴黎馬莫坦博物館我看到了他們的著名畫作: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梵高的《向日葵》、雷諾阿《紅磨坊街的舞會》、莫奈的《日出·印象》……
在那里我知道了印象派的創始人是馬奈,但真正使印象派走向高峰的卻是莫奈。
看莫奈的《日出·印象》時,真的是從沒有的感覺:那就是叫你感到在那靜止的畫面上,光的靈動。那里完全沒有傳統主義那種格式化的構圖。畫作畫的是一個港口的日出。站在那里,你會忘記了你在看畫,而就是在日出的大自然中。天際,一輪紅日燃燒起一片云霞。水面,朝陽給那海水鍍上一層顫動的紅光。遠處的船、吊車只隱隱顯出它輪廓。畫家用的是光線、色彩。難以想象,一個平面的畫卻叫你看到立體的,生機勃勃的世界大千萬象。
那可真是最綠色的視覺。那是莫奈1872年作,那時人們也就向往著自然。
如今,蒙特馬爾特高地仍有繼續著印象派清新的藝術的風格。在這里,我看到再現大自然和繽紛人世色彩的畫作。相信一定有人再續這劃時代流派的輝煌。
如果說巴爾扎克揭示了人世的丑陋和黑暗,那么一大批印象派畫作就是用大自然的光線、色彩直書了人世的光亮。
蒙特馬爾特高地一處就托舉起世界文學、繪畫、雕塑藝術的高峰。叫你看人生,看世界,看過去,看未來。
蒙特馬爾特高地的文化藝術盛宴真是叫人享用不盡。
哦,忘了,學生在信中提醒我:
“老師,聽說您還要去意大利。盛宴之后,想著減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