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媽媽的早教下,兩歲識字,五歲時就讀了各種圖書一千本左右。得益于廣泛的閱讀積累,八歲就發表文章,“與詩書做伴,與筆墨結緣”成為童年時期的生動寫照。中學六年,讓我成長成為一名熱愛閱讀而有寫作特長突出的學生。在2012年的高考中,我憑借突出的文學特長和優異的學習成績,最終順利通過清華大學“拔尖計劃”,清華大學給予高考五十分的優惠。以曲阜市文科第一、順利錄取到清華大學人文科學試驗班,實現了進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不斷充實自己的夢想。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對我來說,閱讀是最美妙的事情。因為通過閱讀,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天地是這么廣闊,原來在離我很遠的地方有無數奇妙的事情在發生,原來我們的父母、甚至是更久之前的祖先是這么生活的,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會有那些奇特的幻想。這感覺就像你在夜里仰望頭上的星空,看著那么多的星星,想象著每顆星星上都有著無數的人在生活,而你,只是浩瀚繁星中不起眼的一顆行星中不起眼的一個個體。這時,你就會發自內心地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畢竟你只是那么多星星中最最小的普通的一顆。同時你也會感到生命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偉大,因為穿越了浩瀚的煙海與無邊的宇宙,此時此刻,是我自己,而不是其他人——不是與我同名同姓甚至相同臉孔的另一個人——正站在這里。
我認為,正是閱讀,讓我們了解了生命的平凡與偉大,讓我們對生命多出一份敬畏,也正是閱讀,把每個人都連在了一起。在閱讀之前,我們從思想上可能彼此獨立。但當我們閱讀了同樣的東西后,我們會有那么多共同的話想要說,想要交流。我們會有共同的情感,共同的期盼。No man is an island, 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
——所以我說這些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想多知道點可能家長都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想既獲得老師的肯定又結交更多的朋友,那就多讀點書吧!
至于讀書的內容,我認為只要你有興趣,能堅持看下去,那就去讀吧。當然我建議,讀的內容最好廣泛一些,老師推薦的課外讀物、家長的報紙、自己買的小說、漫畫……最好還要有一點科學方面的書,對擴寬視野很有用。
隨著知識面的拓展、思想的成熟,我的文學天賦逐漸顯露,文學才華得到更大發揮。我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想象、信心、希望和勇氣。我大量閱讀文學、歷史、哲學書籍,深入探索,筆耕不輟。用一顆敏感、細膩的心,從生活的點滴入手,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到的認識與理解。
對于寫作,我想說,愿寫則寫,不愿寫時,不必強求。因為當你讀了很多很多東西之后,寫,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總會有那么一天,你會有一些話,一些東西想對人說,想與人分享。也許是你曾經看到過一個小知識,而在老師的一個作業或一句話的催化下,你突然想驕傲地告訴別人這個或許只有你知道的小秘密;也許是你對某個小說或電視劇里的人物結局耿耿于懷,于是下定決心幫他書寫一個新的結局;也許是你看著身邊發生的一切,突然就想象如果他們都變了樣會是什么樣子。當你有了這些想法時,請把他們記下來吧,也許你的這些奇思妙想,會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我喜歡讀書,喜歡憑興之所至,在書籍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喜歡寫作,喜歡憑一筆一紙,書寫出悠悠墨香彌漫的夢;喜歡古箏,喜歡手揮五弦,令淙淙音符從我指間流淌。最喜歡的莫過于在一個晴朗的夏日午后,與人笑論春秋,言無不盡。一動筆,寫出吾心;一揮手,談出吾夢”。